仁爱治学铸就师魂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80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学生拥有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和能力,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西部老城区的上海支路小学正在进行一项注重合作性组织形态的教育治理研究,他们以“仁让治学、爱生如子”为办学愿景。“仁让治学”主张以儒家思想为脉,倡导古今中西,仁让兼容,承先人志,知行合一,慧天下学子,倡导师道尊严,无论贵贱贫富享公平教育。旨在培养教师做有责任感的具有中国教育梦想的人,培育学生做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根、中国梦的世界公民。
  教育是为了未来,教育是让未来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笔者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管理为撬动现代制度的杠杆,从教育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蕴含系统思维的改革,思考提出并进行了“仁让治学”的顶层设计。起点定位于:创新管理机制,培育师生民族情怀,建设科学、规范、透明、高效的学校。同时建设以“民族特色中国情,仁让教育理念为文化背景”的办学特色。“仁让治学、培育民族情怀”成为学校师生美好的教育愿景。经过长达多年的酝酿讨论,学校逐步找到撬动现代制度的杠杆——“仁让治学、爱生如子”。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实践“仁让治学、培育民族情怀”基础上继续提升,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们一起投身于一场“教育学习新形态”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
  “仁让治学”——应运而生的文化产物
  目前,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学校从内部管理体制入手秉承“仁让治学、培育民族情怀”的教育远景,以“知行合一,仁让兼容”的教育哲学为导向,结合学校多民族共同发展的教育现状,提出了五大教育体系——“立中国梦”课程体系、“怀中国心”民族体系、“抒中国情”艺术体系、“扎中国根”德育体系、“塑中国魂”育人体系,以培育具有“中国梦、中国心、中国情、中国根、中国魂”的现代公民为教育目标。
  为孩子成长做教育
  学校“仁让治学”作为宏观的校本管理体系,始终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贯彻始终。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仁让治学、培育民族情怀”发展远景就是办一所走向未来的学校。学校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在立德树人中,并把它作为一项最根本的任务,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办学自主性的充分体现。
  首先,培养核心素养是学校结合发展现状、历史传统所提出的特色发展策略。培养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从长远角度谋划文化定位,从特色、质量、文化三方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仁让治学”其内涵体现了宽仁为本、尊师重教的思想,是把教育工作与学生终生教育、学校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是化弱势为优势,变压力为动力的一种突破。主张正面应对学校工作中长久存在的疑难问题,突破瓶颈,迎难而上,并以此为突破口为学校后续发展提供长久思路。
  其次,引领教师精益求精,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研究,重新审视当前高效课堂研究过程中的低效做法,进一步完善教学法。“仁让治学”观点就“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变革”这一中心问题确定方向: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应由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向注重专业思想、专业价值转变;二是注重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是育人方式的综合变革。
  其次,集体决策和权力制衡体现科学、民主、法治发展创新学校。一是改革内部管理,扩大自主权。二是确立师、生、家长“三权分立”,成立教师安全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监事会。三是围绕“我们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达成“知行统一”的工作氛围。
  多元化“项目管理”推进教育改革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在要求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为了确保达成设定的目标,学校推广多元化“项目管理”,推进教育改革。
  首先,多元化“项目管理”主题教学可以改变传统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彼此相对孤立的状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习内容上的相互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将不同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形成更有价值的知识体系,进而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获得实际应用。
  其次,“仁让治学”的核心精神是“仁让兼容,知行统一”,是致力于“人本位”的教育,是探索素质教育变革性的实践。学校从管理入手,以项目管理实现公益性育人的组织形式,撬动现代制度。
  其次,以“民族特色中国情,仁让教育理念为文化背景”为办学特色,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思想,从培养学生国际情怀、民族情怀,培养学生有梦想出发,开设了“中国梦”课程,形成了“中国梦课程体系”“感恩的格桑花”两大育人品牌。
  用课程的创新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当前世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学生核心素养”。在未来的发展形态中,教师要具备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关注生命本位、倡导自主学习,启趣课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随着仁让治学教育体系的建构日趋完善,仁让教育将延伸到学校德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首先,学校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改革,促进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如进行“长短课时”实践,实施教师“艺友制”教研,试行学生“百优行动”評价,实施“艺友制”教学等等。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出发,通过给予专业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了多种体育技能,让“贵族”体育运动,走近学生身边。乒乓球、软式网球、跆拳道、健美操等学校特色课程,成为普及型体育运动。专设的“百分百舞蹈社团”“乒乓球社团”“国际标准舞社团”“小记者社团”“陶笛社团”“书法社团”等社团,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家长的支持。师生逐步学会将艺术的元素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一切要求教育从知识的传授根本性地改变为能力的培养,学生不是仅仅掌握知识,而是具备迅速掌握知识的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并展现自己的应对能力。这种适应能力就是学习能力,面对新东西,能够知道如何去学习并且学会。
  “爱生如子”就是要让教师以父母心引导学生边做边学,学校的课程设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使学生通过完成日常杂务来增强学习动力。教师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师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
  给孩子们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目前,学校融“立中国梦”课程体系、“怀中国心”民族体系、“抒中国情”艺术体系、“扎中国根”德育体系、“塑中国魂”于一体,形成了“仁让治学”的办学特色,让学生们在其获得知识、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和实现愿望的能力上能够获得显著提高,进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这种“关注生命本位、倡导仁为品、让为先”的基本理念实现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启趣课堂”的价值追求,使得课堂教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活力,“仁让治学”方法研究的更加深入,为“仁让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使其更好地引领教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实践和创新。学校“仁让治学”必将以醇厚的校风、朴素的学风为孩子们奉献一世美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上海支路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说明了教学既有一定的规律、原则、方法可以遵循,又有很大的灵活性,每个教师都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又不能拘泥于方法和模式,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所困。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开发区六中从实际情况和教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逐步形成了“问题导学、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把教学相长变为现实。  问题提出的背景  大量的课堂观察发现,
肥城市汶阳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86年,学校坚持“教学生一天,想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以建设幸福教育为目标,打造学校“情智教育”品牌,依托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技术助教、助学、助研、助管、助评的作用,探索技术改变教育、技术服务教育的新路径,让学生乐学、会学、好学,促进学校新发展。  一、研究缘起  汶阳镇坐落在泰山南麓,汶水之阳,素有“自古闻名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美誉,是一个典
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促使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但是,素质教育到底以什么标准和模式进行操作却是不好把握的事情。在作文教学上,如果我们因为强调个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而忽视了思想性、引导性和想象性的发展与作用,也很难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只有把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以供探讨。  一、思想性与个性相统一  素质教育强调个性的发展。在作文教学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一 轮 新 月 落 碧 镜,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两 岸 青 山 映 水 中。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朝 雾 轻 烟 飘 渺 渺,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夕 阳 如 血 照 西 东。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微 风 湖 面 清 漪 浪,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岸 上 花 开 木 芙 蓉。  ○仄 仄
期刊
br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大连金石滩实验学校,是一所从幼儿园规划至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挂牌的第一所实验学校。  学校位于五A级国家旅游度假区金石滩,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在校学生共2355人,教师210人,学校的思圣路、东西方圣贤名家雕塑群、航天育种植物生态园,呈现着学校的办学内涵,让这所具有百年历史积淀的校园彰显着民族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办学特色。  一、
我校建校于1957年,历史发展悠久。1969年迁到麦水南面岗,正式命名为古劳中学。2005年教育布局的调整,与古劳侨乡中学合并,现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近几年,随着教育强市和鶴山市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我校又面临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确定教育方向,建设特色学校  我校以“合心、合力、合拍”为特色主线,打造“中国最美功夫水乡”的教育明珠。我校倡导的“合”文化教育探讨的是人与团队文化的关系、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平台。古人云:“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新华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商亮)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引领未来。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小学生减负如何落到实处?如何让教师成为备受尊重的职业?校园体育如何发展?两会期间,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做客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部长之声》,回应网民关切。  整顿规范教育秩序 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短于培训、长于广告、长于宣传,用升学率,用所谓包装的成绩在家长中造成焦虑,这是绝不允许的。”四部门
名师成长有道,道在有德,德在我心,心诚则灵。其秘诀有三。  秘诀之一:信仰支撑,愿为人师  大道至简。一个人干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做一天教师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教师,做一辈子名师。这不仅需要教育思想做支撑,同时要有教育情怀,甚至是教育信仰作支撑。谈到信仰,我想做的最好的就是佛教事业,影响人们思想两千多年,至今仍占据着名山大川,统一规则,统一着装,连发式都是一样
人类生活的大千世界,不安全因素无处不在,时刻伴随着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其中,由于缺乏物理常识或者忽视物理规律造成的安全事故比比皆是。人类衣、食、住、行等诸方面与物理学相关的安全问题数不胜数,令人触目惊心的恶性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物理科普知识宣传,重视全民物理科普教育,对于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物理与安全”这一主题,作以阐述。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