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在德国学到的当妈法则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以为我在德国十年间最失败的经历莫过于读幼儿教育专业的博士半途而废,但现在回想起来,最令自己自豪的事情恰恰是利用这读书的时间,用我的儿子Kai做试验品,体验了德国从零岁开始的早教,从而静下心来学习做妈妈。
  女人不是天生就会做妈妈
  对每个新妈妈来说,当妈都是人生一次最重大的角色转换。当听到有人说“女人不是天生就会做妈妈”时,我欣喜到几乎泪奔!
  几乎是在知道自己怀孕了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了要自然分娩。我要追求孩子经过产道的挤压以利于他的心肺功能更加健康、我要追求自然分娩使孩子的挫折商更高、我要追求做一个能够给予孩子自然真爱的完美妈妈……这些理论不知是何时被德国人灌到我脑袋里的,反正较真的我笃信不疑。而当先生在我眼前剪断了脐带,眼睁睁看到孩子真正与我分离,然后护士们将一团湿漉漉热乎乎的宝宝放在我胸口时,我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
  坚定的“第一口奶”
  据我所知,国内的医生也会把新生儿放在妈妈胸口趴一会儿,让他们尝试着吮奶,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但接下来,对于尽可能支持母乳喂养的做法就不如德国人坚定了。我因产后大出血实在是太过虚弱,血色素降到了6.3,半死人状态,哪里会有奶!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一滴也没有。我已经可以从很远处就辨出儿子的哭声了:那个最高亢嘹亮、歇斯底里又无可奈何的可怜宝宝。


  德国人很绝的是不提供奶粉,只给灌点营养素,另外就是白天每隔三小时把他送过来拼命吮吸,还告诉我说孩子饿不死(天哪,那可是柏林最专业的妇产科医院啊)。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不是小气,是真心是为我和孩子好。第四天,一位医生非常和蔼地来与我聊天,他说:“过分的紧张、担心也会导致您难以分泌出乳汁,夫人,这是负面的心理暗示。您设想一下,假如您是一只在丛林中刚分娩完的母老虎,您的老虎宝宝该由谁来喂养呢?相信我,哺乳动物,只要能生出孩子,就一定有乳汁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想到自己是哺乳动物,我第二天真的有奶了(那是有孩子的第五天),而且多到至少能喂饱两个孩子。
  后来在保健医师的解释下,我才知道,当时医生不给Kai喝一口奶粉,就是担心如果他不够饿,就不会拼命吸吮,如果他不努力,我的脑垂体得不到刺激,泌乳素就分泌不出来,母亲的泌乳能力与孩子的吮吸是相辅相承的,孩子吮得多,乳汁分泌就会多,然后在这样不断磨合中几个月后逐渐达到平衡,最后成为:孩子需要多少奶,妈妈就产多少奶。与此同时,孩子在吮吸的过程中,他与母亲肌肤相亲,这对于婴儿尤其重要:婴儿需要对触摸敏感,他们感受触摸的能力对于他们努力探索世界特别有帮助。触觉对有机体未来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会触发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有助于婴儿存活。另外,我也听说努力吮吸母乳的孩子说话时口齿会比较清楚,这一说法,在我家两个宝宝的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家庭护理师要我早早剪掉孩子的指甲,把他的小手露出来,为的是加强他的触觉锻炼。但是也告诉我要把孩子四周围上枕头,让他在小范围里有安全感。他们的理念说服了我,我开始理解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去尊重,应该从他的需求角度出发去帮他创造适宜他发展、探索的环境,而不是从我们大人理解的角度怎么舒服怎么来或者怎么方便怎么来。
  布拉格母婴计划:全裸玩耍的宝宝、最放松的妈妈
  孩子五个多月时,我带他开始体验“布拉格母婴计划”的课程。
  “布拉格母婴计划”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几个教授的一项研究。他们在布拉格的监狱里对于那些不得不面对与婴儿出生就分离的母亲进行了一项援助性研究。为了让监狱中的母亲能有效利用与自己婴儿有限的接触时间,也为了让婴儿们能在短时间内最大化地享受与母亲接触的时光,他们给母婴创造出非常温暖的环境,要母婴能够赤裸的拥抱,母婴双方都获得了积极的效果。
  我们参加课程时渐入冬季,但室温保持在30度以上,妈妈们穿得轻薄,宝宝们全裸,连尿布都不用。课程是为出生后4至6周到一周岁的宝宝们设计的,在一起上课时又按月龄划分为六对(母婴为一对)左右的成员。宝宝们自由自在地在老师预先准备好的安全空间里玩耍,家长们坐在周围享受这段放松观察自己宝贝的愉快时光。5个多月的婴儿许多连匍匐前进都不会,他们玩什么?这恰恰是课程的魅力所在,宝宝们有的只管咬住一只小球不松口;有的翻来覆去研究周边环境;有的肢体发展迅速俨然已成为其他宝宝的模仿对象;还有的就对自己身边的美眉帅哥感兴趣,对着人家摸啊、笑啊……而无论宝宝们做什么,一旁的妈妈们都会发出会心的赞叹与微笑,仿佛参与到了宝贝们生命之初最本能的学习探索中去,由衷地赞美着生命的奇特力量。老师则在孩子中间笑眯眯地观察他们,然后选择可能适合某个孩子动作发展的抓、捏或咬的物件放在他(她)能碰到的区域内,老师有了什么新发现也会过来轻声告诉宝宝的妈妈,让妈妈能尽早地为孩子喝彩。
  同时,我们也会趁这个机会做些交流,比如孩子爱吃的东西、穿得舒服的衣服哪里买又便宜又好。在那里上课,是令我真正能身心放松的时刻,多么盼望时间能拖得长一点啊。事实上,老师几乎每次都要拖堂,妈妈们不肯走呀!
  抓住周岁以内的关键期:给孩子最需要的
  许多妈妈可能没意识到一周岁以内是孩子最关键的发展期,没有之一;有些妈妈可能意识到也没有时间精力带孩子参与这样的活动。但是,如果认可并感动于这个做法,也可以在家里做啊,比如:
  增加与宝宝肌肤相亲的拥抱时间(监狱里的妈妈都能做到,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
  尽可能创造环境让宝宝少穿衣服,不限制他们自由探索的能力发展;
  多抚触、多赞美;
  多学习、多观察,了解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而不是给予孩子你认为他(她)需要的,这其实是假借爱的名义偷懒、不负责任的做法。
其他文献
改写人生的那个晚上  初三下学期的一个周末,都九点了,在超市上晚班的妈妈还没回来。我一个人写完作业,朝家门口的小公园走去。  妈妈上晚班的时候,每次写完作业,我都要去那个公园玩玩。  那个晚上,却发生了一件影响我整个人生的事。  如果世上有卖后悔药的,就是花多少钱,我也要想办法去买,哪怕不吃不喝,哪怕做牛做马。  可是,世上根本就没有后悔药这个东西。  妈妈的爱  我五岁那年,爸爸出车祸走了。从此
期刊
老爹:  上个月哲学课讲苏格拉底,关于正义和善的问题,苏格拉底絮叨了缠绕在正义和善上面的各种可能,感觉没办法给“善良”下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情况、不同的人,具体到正义与善良,结论匪夷所思。既然每个人对善良的定义存在差异,是不是可以说,善良不能自己给自己定义,而是他人对你的定义。  前些日子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四岁男孩掉进一个叫哈兰贝的大猩猩家里,在人兽相持经历了紧张的10分钟之后,动物园救人心切
期刊
本来只是“开玩笑”,没想到闯了祸  “撤凳子”玩过吧?我“被撤”过。一屁股坐空,摔个大屁股墩,疼得我嗷嗷叫。渝中区化龙桥工业学校16岁的秦嘉(化名)没我幸运,一不小心,摔得尾椎骨软组织挫伤;  “捆鞋带”晓得不?趁同学不注意,将他左右脚的鞋带绑一起,或者将两个同桌的鞋带绑一起。一起身,砰!人仰马翻,没脑震荡已是万幸;  我还见识过支起散架凳子让人坐的,屁股刚碰到,凳子就垮了。结果,不幸,木头茬子扎
期刊
我要谈到的这个话题可能会使很多人不快,也有可能因此得罪一批女性,尤其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不过,我已做好了挨骂的准备。请大家让我把话说完,看看是否有点道理。  我住在一所大学的旁边,有空就去走一遭,常来常往,看到的事就多些。因而这个校园的林林总总,时常出现在我的笔下,不是故意的,只是种自然流露。  今年春的脚步特别轻缓,六月了依旧凉风习习,夜里还要加一件长衣,挡着袭来的风。但这是个毕业的季节,校园里
期刊
天天刚上一年级,有天中午一回家就哭了,说小黄帽丢了,在班车上一转眼就不见了。下午上学有纠察队员检查,没有小黄帽就扣班里的分,给大家拉后腿,会挨老师批。天天急得连饭也吃不下,非要马上就拿到一顶新的小黄帽。  我心急火燎地到处给他买小黄帽,折腾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在一个商场里找到了。千叮咛万嘱咐:“要细心啊,别再丢三落四了!”天天抿着嘴,小脸通红点头答应,急匆匆地跑去上学了。  没过两天,天天中午回家又
期刊
放暑假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开始火爆,价格不菲,歌咏班、舞蹈班、围棋班、写作班、奥数班、击剑班……家长们带着孩子奔波其中,说起兴趣,很多家长条件反射地觉得花钱报班的那才叫兴趣。  其实,有很多兴趣,不是在班里学出来的,比如玩蛐蛐。  初秋,扎进地,找寻蛐蛐,“捉”的乐趣自在心中,这其中,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等都得到了锻炼;挑几只好虫,约几个小伙伴儿,树荫下斗上几个回合,赢了的心情比得到一套高级玩具还
期刊
孩子不属于你,连你的一部分也不是  前几年,我参加了很多亲子成长营。白天大家活动,晚上我带父母沙龙。于是有一个机会去进行双重观察:有一种观察是父母如何对自己的小孩子,还有一种观察是父母如何对同伴的小孩子。  我看见一个普遍的反差——对别人的小孩子非常尊重、非常有耐心、非常友好,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直接、甚至是粗暴,不太有耐心、不太温柔。  对别人的小孩子很容易去肯定,很容易去鼓励,对自己的小孩子很容易
期刊
孩子在美国的小学里被欺负之后  一天,儿子从学校回家,他对我说他在学校被bully了。“bully”在美国是个很流行的词,中文直译是“霸凌”,直白地说,就是“被欺负”。  儿子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心里难过就哭了。班里几个男孩联合起来笑话他,他们笑话他的方式也蛮有创意——在他名字后面加了个“nah”,每天“Hannah”、“Hannah”地跟在他屁股后面起哄,意思说他哭鼻子就是个女孩儿。  听了儿子的
期刊
前阵子,南京初二一学生开玩笑,往要好的同学小涵的保温杯中倒了些墨汁,小涵运动完口渴,端起杯子就喝,因为匆忙,也没觉出味来。结果,恶心呕吐,胸口发闷,苯酚中毒了。好好的“玩笑”,玩大了。  玩大了的玩笑真不少。同学起立回答问题,偷偷撤掉他的凳子,致其摔伤导致残疾的事并不鲜见;在拐角隐藏,等同学来了跳出来大喊一声吓出心脏病的事儿也有;将男女同学头像PS到一起放在网上令女生自尊受损、心理受伤……  其实
期刊
从小爱车的我,不到10岁就独自坐在了驾驶位上  上幼儿园之前,每逢出去玩,在街上看到车,我都会问爸妈:那是什么牌子的车?等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车,我一眼就能认出来,并说出牌子。  爸爸为此很自豪,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就会拿出那本《世界名车大全》图册,让我说出上边各种车的名字。面对亲朋好友的赞扬,爸爸脸上总冒着幸福的红光。  我的玩具小汽车,大大小小好几十辆,好多是从国外买来的。  爸爸做房地产生意,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