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玩笑,这个也得教教孩子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759152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阵子,南京初二一学生开玩笑,往要好的同学小涵的保温杯中倒了些墨汁,小涵运动完口渴,端起杯子就喝,因为匆忙,也没觉出味来。结果,恶心呕吐,胸口发闷,苯酚中毒了。好好的“玩笑”,玩大了。


  玩大了的玩笑真不少。同学起立回答问题,偷偷撤掉他的凳子,致其摔伤导致残疾的事并不鲜见;在拐角隐藏,等同学来了跳出来大喊一声吓出心脏病的事儿也有;将男女同学头像PS到一起放在网上令女生自尊受损、心理受伤……
  其实,开玩笑是孩子的天性,也是调剂生活的一种方式,但是,要有底线有规则,这个需要家长引导。
  开玩笑的那个觉得好玩,被开的那个呢?玩笑本不是恶意,可过了火的玩笑造成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不恼,不把对方放到恶意的位置,又能保护好自己,是一种智慧。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及时了解自己的“不喜欢”,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其他文献
我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书,从此看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如果一天不看书我就会觉得生活枯燥无味。我在看书时整个人都会进入故事:我跟着汤姆·索亚一起去寻找海盗的宝藏,和小王子一起进入美丽的宇宙,和沈石溪一起进入哀牢山野生动物园,和史密斯先生一起进入神秘岛冒险,有时我还会和巨大的恐龙一起进入强大的恐龙帝国。我感觉看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它有时会让我哭,有时会让我笑,有时会让我变得傻乎乎。  莎士比亚
期刊
和朋友交流育儿心得,听到的大多是“我家孩子不爱读书”“让他读个书比吃药还难”“给他买了这么多书全让他折纸了”!  阅读真有这么困难吗?  我上小学时是班里的“故事大王”,其实那会儿家里就两本线装的《365夜故事》,封面封底早已遗失,连首尾的几页也残缺不全,就这么两本书我翻来覆去地缠着父母念,竟能获得“大王”称号,真可谓是竖子成名。那个年代物质匮乏,有本能读的书已是难得。  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可书
期刊
改写人生的那个晚上  初三下学期的一个周末,都九点了,在超市上晚班的妈妈还没回来。我一个人写完作业,朝家门口的小公园走去。  妈妈上晚班的时候,每次写完作业,我都要去那个公园玩玩。  那个晚上,却发生了一件影响我整个人生的事。  如果世上有卖后悔药的,就是花多少钱,我也要想办法去买,哪怕不吃不喝,哪怕做牛做马。  可是,世上根本就没有后悔药这个东西。  妈妈的爱  我五岁那年,爸爸出车祸走了。从此
期刊
老爹:  上个月哲学课讲苏格拉底,关于正义和善的问题,苏格拉底絮叨了缠绕在正义和善上面的各种可能,感觉没办法给“善良”下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情况、不同的人,具体到正义与善良,结论匪夷所思。既然每个人对善良的定义存在差异,是不是可以说,善良不能自己给自己定义,而是他人对你的定义。  前些日子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四岁男孩掉进一个叫哈兰贝的大猩猩家里,在人兽相持经历了紧张的10分钟之后,动物园救人心切
期刊
本来只是“开玩笑”,没想到闯了祸  “撤凳子”玩过吧?我“被撤”过。一屁股坐空,摔个大屁股墩,疼得我嗷嗷叫。渝中区化龙桥工业学校16岁的秦嘉(化名)没我幸运,一不小心,摔得尾椎骨软组织挫伤;  “捆鞋带”晓得不?趁同学不注意,将他左右脚的鞋带绑一起,或者将两个同桌的鞋带绑一起。一起身,砰!人仰马翻,没脑震荡已是万幸;  我还见识过支起散架凳子让人坐的,屁股刚碰到,凳子就垮了。结果,不幸,木头茬子扎
期刊
我要谈到的这个话题可能会使很多人不快,也有可能因此得罪一批女性,尤其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不过,我已做好了挨骂的准备。请大家让我把话说完,看看是否有点道理。  我住在一所大学的旁边,有空就去走一遭,常来常往,看到的事就多些。因而这个校园的林林总总,时常出现在我的笔下,不是故意的,只是种自然流露。  今年春的脚步特别轻缓,六月了依旧凉风习习,夜里还要加一件长衣,挡着袭来的风。但这是个毕业的季节,校园里
期刊
天天刚上一年级,有天中午一回家就哭了,说小黄帽丢了,在班车上一转眼就不见了。下午上学有纠察队员检查,没有小黄帽就扣班里的分,给大家拉后腿,会挨老师批。天天急得连饭也吃不下,非要马上就拿到一顶新的小黄帽。  我心急火燎地到处给他买小黄帽,折腾了一个半小时,终于在一个商场里找到了。千叮咛万嘱咐:“要细心啊,别再丢三落四了!”天天抿着嘴,小脸通红点头答应,急匆匆地跑去上学了。  没过两天,天天中午回家又
期刊
放暑假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开始火爆,价格不菲,歌咏班、舞蹈班、围棋班、写作班、奥数班、击剑班……家长们带着孩子奔波其中,说起兴趣,很多家长条件反射地觉得花钱报班的那才叫兴趣。  其实,有很多兴趣,不是在班里学出来的,比如玩蛐蛐。  初秋,扎进地,找寻蛐蛐,“捉”的乐趣自在心中,这其中,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等都得到了锻炼;挑几只好虫,约几个小伙伴儿,树荫下斗上几个回合,赢了的心情比得到一套高级玩具还
期刊
孩子不属于你,连你的一部分也不是  前几年,我参加了很多亲子成长营。白天大家活动,晚上我带父母沙龙。于是有一个机会去进行双重观察:有一种观察是父母如何对自己的小孩子,还有一种观察是父母如何对同伴的小孩子。  我看见一个普遍的反差——对别人的小孩子非常尊重、非常有耐心、非常友好,对自己的孩子非常直接、甚至是粗暴,不太有耐心、不太温柔。  对别人的小孩子很容易去肯定,很容易去鼓励,对自己的小孩子很容易
期刊
孩子在美国的小学里被欺负之后  一天,儿子从学校回家,他对我说他在学校被bully了。“bully”在美国是个很流行的词,中文直译是“霸凌”,直白地说,就是“被欺负”。  儿子遇到一点儿小挫折,心里难过就哭了。班里几个男孩联合起来笑话他,他们笑话他的方式也蛮有创意——在他名字后面加了个“nah”,每天“Hannah”、“Hannah”地跟在他屁股后面起哄,意思说他哭鼻子就是个女孩儿。  听了儿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