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小说单元学习方法研究——以六年级为例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rc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逐渐形成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阅读教学方式。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有其特性。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小说这类文体的教学策略,从四个角度提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说策略

小说这一文体在以前苏教版教材中就屡屡出现,如《船长》《爱之链》等文章也是文体鲜明。在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编排了古典小说,而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编者首次对于学生学习小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因此,在小说这类文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把握其文体的特点,更应该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导向,并立足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探索小说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读写共生,强化语言建构和运用

(一)美读,激发语言表达的兴趣

小说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小说的语言美与不美,并不在词藻是否华丽,而在它能不能给读者带来感觉、视觉等方位享受。要能让读者阅读的是文字,感受到的却是声音。它不光能传达人喜怒哀乐的各类情感,其语言文字自身富有生命活力。美美地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学生很感兴趣,很想表达。例如《桥》这篇文章的语言就很有特色。首先是短句多。这篇文章自然段简短,500多字的小说竟分成了27个自然段,形成了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中无形之中产生顿挫、紧迫之感。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到短句,通过美美地读让学生进入那个大雨滂沱、洪水肆虐的情境,学生入情入境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表达,而最好的方式仍是朗读。通过美美地读,让学生体会情况的危急,这是情势所迫。再让学生反复地美读,读得有力、读得急促、读得干脆,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小说的语言美,从而彻底激发言语表达的兴趣。

(二)品读,搭建语言表达的支架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单元语文要素也提出: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因此,人物形象的品读往往是小说的重点。教师在让学生品读人物时,除了感受其形象之外,更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让其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搭建支架,让表达更有方向。例如,在教学《穷人》时,先让学生找出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桑娜的人物形象。其中,重点关注了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通过品读,破解了复杂心理活动的密码——一连串的特殊标点符号。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打通了由读到写的通道。

(三)演读,构筑语言表达的载体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而小说的人物描写中对话描写是用来推动情节的主要工具。因此人物对话是小说阅读教学中的重点,读出人物语气,读准人物情感,再加上神态、动作有助于深化对人物、情节的认识。而演读,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能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强烈的读课文的欲望,并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这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手段。因此,小说教学,我们可以通过演读的方法,构筑一个学生言语表达的载体,让学生的情感有归宿。例如,在教学《穷人》时,渔夫归来后,桑娜和渔夫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先让学生品读文字,从中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乐观、勤劳和善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关注提示语,同桌分角色练习着演一演。学生一下子就得到语言表达的舞台,练得很认真。在上台表演的时候,加上了动作如:拖着渔网、挠挠后脑勺、拉开帐子;加上了神态:不敢抬起眼睛看、皱起眉、变得严肃等,将这段对话精彩地演绎了出来。不仅让学生敢于表达,还令学生对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二、品悟共行,提高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新课程標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确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一)对比朗读,发现文本美

文本的美,源于其特殊的文体特点,源于读者对其的特殊感受。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出示了雨果所写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两者的区别。学生在对比朗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环境描写更为丰富,人物描写更加生动,情节设置更有悬念这些小说特有的文体特点,而精彩的情节更是让读者爱不释手,从而让学生发现文本的美。

(二)多元感悟,欣赏品质美

《新课标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这门学科是有着明显的人文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文化,让学生耳濡目染,激发潜在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魅力。《桥》这篇文章塑造的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一位伟大的村支书。在中国文化中,党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他们身上,是先人后己,是大公无私。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是-位怎样的老支书让学生美读、品读来感悟。学生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逐渐丰满了老支书的人物形象,了解到了老支书责任如山、父爱如山、党性如山,让学生感悟到这位老支书身上闪现的父亲、党员形象。在此基础上,我话锋一转:老支书作为小说中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真实存在着许许多多像老支书这样伟大的党员。然后投影出示雷锋、焦裕禄、张富清等的形象,让学生在《为了谁》的音乐声中,真正体会党员这个群体的人物形象,真正感悟中国伟大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从而理解了“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却又有生活的影子”这句话的含义,而人物的形象美也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聚延共存,培养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一)群文拓展,加深文化的理解

群文阅读是一种课外文章阅读方式,重在把握阅读方法,粗度略读,以文章中心思想为核心,提高阅读效率,不断增加阅读量,利用碎片时间开展碎片式阅读,为学习者语文水平的提升积累素材。对于小说而言,学生是喜闻乐见的。于是,我在课后作业中布置了阅读《麦琪的礼物》和《项链》这两篇小说。旨在让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激发阅读小说的兴趣。更从中感受到人类身上那种可贵的忠于职守的品质。

(二)名篇积累,注重文化的传承

《桥》、《穷人》两篇文章生动地表达了对老支书及桑娜、渔夫这两个穷人的伟大品质的赞美。而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当中就有很多正能量的内容,这些内容仿佛参天大树般扎根于我们的脑海中。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起对世界的认识,建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使其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发展。结合本单元“小说”单元,给学生推荐更好的中国古典小说更能陶冶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阅读的兴趣,将古典文化、阅读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结语

学习小说,关注文体,关注核心素养,巧妙地运用策略,让课堂因素养而灵动,让课堂因素养而有效,让课堂呈现语文核心素养最美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陈海华.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17.

其他文献
摘要:读后续写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是在阅读文章主旨之后进行的一种延续写作的方式。其主要方式是将文本阅读和学生的写作结合起来,通过语言的模仿,基于具体的语境,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在写作、构思以及想象方面的能力,形成发散思维模式。本文主要围绕读后续写的微技能进行探索。基于此,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微技能培养进行研究,仅供参考。关键词:英语教学;读后续写;微技能引言英语读后续写已经逐渐成为帮助高中生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及评估方式,高中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就读后续写题型进行分析,并了解读后续写的答题步骤
期刊
摘要:传统高中英语教学理念下,师生对英语阅读的教学关注点在于英语阅读理解学习与答题,忽视了英语核心素养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学阶段的推进,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高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顺应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与讨论。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思维品质;教学设计新课标中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其中,涉及学生思维内核的思维品质最重要,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当下新课标要求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为了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成效。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合作时机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成为广大体育教育者关心的问题。按照体育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学会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建立起对自我、群体、社会的责任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社会所必需的合作意识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对于包括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等在内的语文综合素养日益得到重视。根据新课改理念,要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培养,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这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谓是一剂良药。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好书”被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过去的教学中,我
期刊
摘要:现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下,倡导小学生应完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课程对于每一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至关重要。而田径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对帮助小学生健全人格以及提升身体素质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小学体育课堂的有效性提高迫在眉睫,本文就趣味田径的价值分析,以及如何将趣味田径运用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课堂中进行一个探究和浅析。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体育;教学探究现如今,在当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田径的教学是十分枯燥的,经研究表明,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地拒绝田径训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要:作者通过研究分析后进生的变化过程,发现了后进生学习英语的变化规律。通过问卷法,谈话法,调查法,得出一个结论:后进生的学习发展规律根本在于有足够的时间等他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熟悉学习过程。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及时间不等人这以客观规律导致后进生存在学习上脱轨现象。关键词:后进生;花期;发展规律;时间;耐心21世纪的信息时代,在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时机下,所有适龄儿童或青少年都享受到了教育的权力。但是在这样庞大的队伍中,存在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后进生。木桶效应告诉我们,最短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高考对高中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美育课程是高中必修课程体系,也是美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尤其是新高考的逐步实施,对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师必须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实际上,受高考的影响,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提高高中美术教育效果。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教学措施引言:艺术课程是高中美术学习领域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德性、有美的人格,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意
期刊
摘要:自新课改教学任务推行以来,我国推出了较多的创新性教学思想,如核心素养教育、双减教育等。在双减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注重调整教学方式,减缓学生的压力。但同时,教师也要践行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学科素养的稳定发展。基于这一前提,教学创新迫在眉睫。文章将立足于小学体育教学,对如何在双减环境中实施体育教育进行探索。关键词:双减;小学体育;教学对策前言:2021年度,我国推出了双减政策。这一全新教学政策的推出,极大程度改变了我国的教育现状以及教学格式。现代教育环境中,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都需要重构教学体系,将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课堂上的主动权,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发言权,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建构互动性课堂,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效率,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案例分析中展开课堂互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互动性;课堂;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学校要革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力度,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高中政治学科不只是一门普普通通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概念是组成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概念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它能够让学生对整个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生活化下的概念教学,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政治概念教学的开展,为高中政治教学开启一条新的捷径。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概念教学;生活化引言时代的进步,科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