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 新理念 新征程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四节研讨课的教案文本和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运动负荷、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5个维度,对四节研讨课进行解构与评析,以期能够为一线的体育教师们带来借鉴与思考。据此,通过分析与评价得出如下5点结论:(1)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2)教学过程重视创造复杂的学习和活动情境、学练结构化知识与技能;(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用体现多样化、新颖性;(4)运动负荷适宜,达到了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要求的标准;(5)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注重多样化、有趣性和补偿性。
  关键词: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教学情境创设;结构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7-0018-02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华东师范大学季浏教授针对我国青少年学生30多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社会现实,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国外体育课程模式的先进理念与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于2015年提出的极具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的课程模式。该模式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导向、将课程理念与实践操作层面进行完美融合,为一线体育教师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总体要求和关键要点。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从2016年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市进行教学实验,截至2018年6月,已先后在河北、江苏、重庆、河南四省市进行了四次研讨活动,现就第四次研讨活动的部分课例作如下点评。
  评课需要明确三个基本问题,即评什么、如何评、标准是什么。基于这一思路,对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模式的结构和内涵。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课程的角度,提出了学习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选用、课堂氛围营造、学习评价运用等总体要求;二是从体育学科的角度,提出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运动负荷、体能练习、运动技能等关键要点,并明确提出了具体标准。该模式非常重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通过创设复杂的情境、学练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进行多样化的体能练习等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起着引领作用。因此,本文将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理念,对本次研讨会第一天展示的四节体育课进行评价。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健康课程模式倡导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受学生喜爱、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必须同学生的需求、兴趣、爱好相适应,即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相联系,不管是正规竞技运动项目还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只要学生喜爱,都可以成为教学内容。这四节研讨课(两节跳绳、一节武术基本功、一节排球)都充分体现出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倡导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理念。如水平二(四年级)的“绳舞飞扬”(第三次课),首先,跳绳不是正规的竞技运动项目,属于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学生喜爱;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教跳绳技术,而且通过设计划船的情景引入跳绳的摆动,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融合,课堂气氛热烈融洽,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有激情。
  二、教学过程重视创造复杂的学习和活动情境、学练结构化知识与技能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每堂课应该让学生进行多种动作技术的学练,增强知识点之间或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问题导向,注重活动和比赛情境的创设,学会运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力图克服体育课堂教学“无战术、无比赛”的现象。
  1.首先,四节研讨课都非常重视创设复杂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活动情境,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了多个教学情境。例如水平二(三年级)“武步秘籍”第三次课教学设计,在课的准备部分,为了起到热身和复习的作用,设计了“石头剪刀布、开心解密”的游戏情境;在课的基本部分,为了强化之前所学步型,设计了“快乐武步、凌波微步”的教学情境;在体能练习部分,为了达到强化学生的体能、力量、柔韧、灵敏度等,设计了“铜墙铁壁、象形大比拼”的练习情境。又如水平二(四年级)“绳舞飞扬”第三次课的设计,从准备活动到结束部分分别设计了抓龙尾、模仿划船、拔河比赛等多个教学情境。水平四(八年级)“气排球”第七次课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有集体的练习情境,又有两人、三人移动中的练习情境,最后还加入了分小组比赛的练习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会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应对情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2.其次,四節研讨课都非常注重学练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每堂课学生在体验完整运动项目的同时,学练多种技术动作,尤其重视组合技术的学练。例如两节跳绳课,在让学生体验完整运动的同时,加入多种单人跳练习和组合练习,如单人原地跳、单人跑跳、车轮跳等。武术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让学生体验完整动作与组合动作的练习,难度从低到高,层层递进。排球课教学中,既有单一动作的练习,如传球、接球、发球,又有组合动作的练习,如传球-扣球、接球-传球-扣球等。只有这样的课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从而有助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用体现多样化、新颖性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指出:学生的运动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不是说教出来的;倡导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实现这种教学方式转变的关键是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从教学方法角度来看,本次研讨课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水平二(四年级)《健美操》第六课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既有跟着音乐集体的自主练习,又有分小组讨论的创编新动作与展示的练习。从教学手段来看,注重器材的多功能运用。例如两节跳绳课,整节课从开始到结束都围绕绳子来开展教学,这提示体育教师在器材选用中,应坚持一物多用,一用到底,器材不一定多,但要充分利用并将之发挥到极致。从练习的方式来看,围绕练习的不同要素来进行设计。例如根据人数的不同,从单人的练习到双人的练习再到多人的练习;根据动作的不同,从单摇跳到双摇跳再到多摇跳的练习;根据练习位置的不同,从原地的练习逐渐向走、跑、跳练习过渡。体现出练习方法和手段的新、变、异特征,提高了练习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四、体育课运动负荷适宜,达到了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要求的标准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体育与健康课必须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以解决体育课堂教学“无负荷、无战术、无比赛”的现象。要求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运动密度不低于75%;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运动密度不低于50%;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的平均心率,即运动强度应达到140~160次/分。本次7节研讨课中,平均心率均在145次/分以上,运动密度在77%以上,其中障碍跑课的运动密度达到了91%,充分保证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运动负荷。
  五、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注重多样化、有趣性和补偿性
  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每堂体育课都要进行10分钟的体能练习,应该注重体能练习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和趣味性,注重补偿性的体能练习,这一特点在本次研讨课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在《绳舞飞扬》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体能练习的时候,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手段多样化和有趣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1分钟速度跳锻炼孩子们的速度和耐力;(2)齐心协力跑锻炼孩子们的灵敏及团队协作;(3)平板支撑锻炼孩子们的腹肌及上肢力量,而爬行锻炼孩子们的全身协调能力;(4)拔河比赛锻炼孩子们的上肢力量增强趣味性。其中,平板支撑和拔河比赛练习体现了补偿性的原则,因为跳绳更多是以下肢力量为主,而对上肢力量的练习是薄弱的,因此在体能练习时要弥补这一不足,加强上肢力量的练习。
  六、结束语
  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将课程理念和实践操作层面进行完美融合的课程模式,极具本土化的特色和国际视野。因此,只要坚持“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就能解决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近30年持续下降问题,解决青少年学生在体育活动和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意志薄弱、活力不够、缺乏交往、性格孤僻、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倾向,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训练总是以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不断体会策略的作用,并有意识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最有利于引发学生不断深入的思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是学生最喜欢和最感兴趣的。在课堂教学中,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最近
摘 要:2018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拓展校园文化,让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拳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大大推进了教育部和武管中心实施的“武术进校园”的进程。目前学校武术内容缺少的正是民间传统武术看重的根基和核心——攻防技击和功法练习。笔者全面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引入民间传统武术——赵氏擒拿,制定武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武术进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民间传统武术;
有幸,笔者在三年内分别三次执教《圆明园的毁灭》。很巧,三次执教都设计了读写结合内容。当然,笔者没有重复,而是进行了三次不同的设计,现将三次读写结合做一比较,为探讨读写结合抛砖引玉。   一、即兴抒情,注重思想表达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丰富、内蕴深刻、激扬着爱国情感的篇章。初读,笔者就爱不释手,因为其激情澎湃,气势如虹;再读,爱又添上几分,因为其语言优美,字字珠玑;三读,已是欲罢不能,
摘 要:体操垫在日常体育教学中运用频繁,使用方法简单有效,甚至在很多项目中可以作为替代品使用,加之轻便、安全,因此受到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关键词:体操垫;武术;教学;使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67-02  一个偶然的机会准备了一節名为“武术-防身术”的体育公开课,课上将体操垫作为教具贯穿始终,使整节体育课生动活泼
为切实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掀起全校师生体育运动的热潮,2005年,经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多次研究和有关专家的反复论证,以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跳绳”为突破口,挖掘练习功能,探索科学方法,我校研制开发出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新兴集体运动项目——“多人连锁跳短绳”。  集体竞赛项目“多人连锁跳短绳”属花样跳中的一项创新项目,是在单人原跳短绳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和人数,由传统的单人跳扩展到集体多人的连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味和表达技巧。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借助文本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词语、一句句精妙的句子,架设起一座座桥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读写的角度看,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所有课文都是经过专家鉴赏、甄别过的。可以说,每篇课文都是学生阅读、习作的文本典范。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教学就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我市凝聚各级地方政府和教研部门、学校力量,整体协调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打造体育教师队伍,从而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师资培训的长效机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整体提高与骨干队伍建设相结合  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终极目标。整体素质的提升,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保障,也有助于骨干的产生;同时,骨干队伍的形成又有利
摘 要:在中学篮球教学与训练中,结合网球的特点将其渗透在篮球的球感与运球练习中,达到提升球感,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进而提高篮球技能水平与实战能力。  关键词:网球;球感;运球;篮球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2-0072-01  《体育教学》杂志2018年第11期中董琪老师发表了《巧用矿泉水瓶练习篮球技能》的文章,董老师介绍
摘 要:在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新授课教学中,利用体操垫平放面的对角线、竖立面的宽度、高度,有效地解决蹬跨、转体探肩的动作重点和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循序渐进地将动作结构分成“八步”进行分解教学,使学生有趣、有效地掌握完整的动作技术。  关键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体操垫 ;八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8-0063-0
[案例描述]  那天去听一位新教师的课,有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这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了。我坐在后面,最后一排是个看上去就比较顽皮的孩子,所以老师让他一个人坐,他旁边的座位空着。这也是我们老师惯用的伎俩,把顽皮的孩子安排在最后一排或者老师讲桌的边上,一个人坐。  他坐在左边的座位上,轮到他读的时候大声地读了一次。让我惊讶的是,刚读完他就坐到了右边的位置上,我正在疑惑的时候火车开到了右边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