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经典战例:东溪穿插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越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两国陆地边界得到有效划定,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而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却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东溪穿插战就是其中一次非常经典的多兵种合成进攻战例,堪称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的解放军传统穿插战术的崭新运用。因此,在战后很长时期内广受关注,对中国军队多兵种合成进攻的理论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7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侵略我边境的越南军队发起反击,以第41、42、43、54、55军和50军(欠第149师)组成的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东线战斗第一步重点为高平地区的越第346师和谅山、同登地区的第3师。
  2月27日,43军126师组成一支坦克、步兵、工兵等多兵种合成的特遣队,分东西两路执行向东溪穿插的任务。整个行动路线非常崎岖,路窄坡陡、弯多路急,一般路宽不过3米,平时只能通行牛车。东溪东北的靠松山海拔701米,山高林密、坡陡草深,是穿插路线亡最复杂的地形,梢不注意,穿插车辆很容易翻入四周的悬崖。
  经过详细的侦察,我军当面之敌为石安县独立营(4个步兵连)、1个公安连及部分武装民兵,共1000余人。越军依靠险要地势,建立了四道防线。在我军必经之路上,设有地雷、反坦克陷阱等多种障碍物。
  27日清晨5时,我东路分队秘密完成了战斗准备,6时,在强大的火炮掩护下,于6时55分左右通过布局关,进入了预定出击阵地。由于晨雾和硝烟,能见度不是很高,队形有点散乱,但很快被克服。尖兵连指导员林梦珠率领108号坦克走在最前头。
  
  路遇伏击
  
  当前卫部队进入班波地区以后,领先的108号坦克掉进了越军预设的陷阱,林梦珠当机立断,命令后面的坦克将108号车撞入陷坑,后续坦克压着108号坦克的一侧履带、倚着山壁,通过陷坑继续前进。
  由于一路没有越军拦截,部队有所松懈。有的战士甚至开始吃起东西,点着香烟聊天。上午8时30分,部队在一个峭壁突遭越军埋伏。由于部队松懈并且坦克搭载步兵数量太多,步兵又没有搭载经验,为防掉落用被包带将身体绑在坦克上,结果在越军射击时,很多战士无法及时解开而中弹牺牲。
  越军在狭长的地形下,首先击毁厂领头的坦克,接着最后的坦克也被击中起火。营长座车由于有4根天线更加是越军的首选目标,炮塔被掀翻,营长和全体乘员全部牺牲,整辆坦克掉入悬崖。
  在这个万分危机的时刻,前卫副营长及时调整火力,轰击山上越军坚固阵地,尖刀连也在指导员林梦珠的指挥下,用机枪连续消灭了越军4个火力点。一个身受重伤的步兵用手榴弹炸掉了挡住炮口的树,坦克迅速开:火击毁了越军反坦克炮。林梦珠指导员奋不顾身地指挥后继坦克撞击前面被击毁的坦克,终于撞开了道路。
  
  争夺靠松山
  
  上午8时35分,前卫营接近靠松山敌县独立营的主阵地,这时,离预定任务完成时间只剩下1小时15分。许世友等军区首长越级指挥这支关系战役全局的穿插部队,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攻占靠松山,按时到达东溪。
  由于搭载的步兵伤亡殆尽,尖刀连已经没有步兵掩护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单独的坦克分队是非常危险的。尖刀连在连长的带领下,利用晨雾未散,采用单号车向左,双号车向右开火的战术(炮轰山腰,高射机枪压制越军),山上的越军显然没有想到我军来的这样快,很多还在帐篷中就被击毙。我军顺利攻上靠松山。前卫营利用尖刀连的战果迅速跟上,突破靠松山,并向东溪迅速推进。此战异常漂亮,我军无一伤亡。
  9时50分,我尖刀连率先进入了东溪,比预定时间早了5分钟。林梦珠指导员率队冲在第一个,而东溪之敌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中国坦克从天而降。尖兵连接近东溪时,越民们还以为是越军的坦克,招手致意。省城高平至东溪的公共汽车也照常运行。直到坦克冲进镇里,一阵猛打后,东溪守敌才惊慌失措,四散奔逃。
  后继部队到达以后,我军开始对越军靠松山主阵地发动攻击。我军士气高昂,利用优势兵力和火力,经过1小时的激战终于攻克靠松山越军主阵地。
  
  高平“飞将军”
  
  10时10分,我军接到华侨送来的情报,越军1个师向东溪驰援。尖刀连受命于高平大桥狙击越军。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炸毁高平大桥。当尖刀连仅剩的5辆坦克达到高平大桥的同时,越军先头部队的坦克出到达了大桥。此时,尖刀连连长在高速驾驶的坦克中连连开炮击中大桥的桥墩,但他出成为了越军坦克的主要目标。他的坦克连中3发炮弹,但是仍成功击毁了高平大桥!战士们没有给越军任何机会,消灭了过桥的越军,把越军挡在了高平大桥的那边。之后,尖刀连在那里一直守到了后继部队到来。战后,据被俘的越军供称,当我军1辆坦克冒着弹雨硝烟,发疯一样冲向高平大桥,在超远距离上,在剧烈颠颇的坦克里,连连发炮击中桥墩时,敌师长——有名的“中国通”黎猛中将惊得目瞪口呆,连声说:“汉军中有如此人物,真不亚于当年飞将军李广也!”
  当我主力穿插部队逼近东溪时,越军17日下乍扒开东溪以东山区水库,造成纵长800米,宽约70米,水深1米左右的泛滥区,阻挡了我军后续部队向东溪方向的推进。直到下午2时48分东路穿插部队126师378团终于到达东溪,我军开始在东溪布置防守,并向高平方向发展。
  至此,激动人心的东溪战役结束。我军攻克东溪,切断了高平以西的铁路,完成了迂回任务,为前线我军主力围歼越军造成了非常有利的态势。
  
  评价与反思
  
  这次战役的组织是非常成功的。我军在越军看似没有缝隙的防线上找到了突破口,大胆投入兵力,在战线一侧达成突破,给正面越军的士气相当大的打击,使越军企图在山区粉碎我军进攻的计划破灭。然而,战斗中我军电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比如我军步兵搭载显然不熟练,在通过山路的过程中,伤亡惨重,机械化部队面对山区电显得束手无策,没有山地作战的经验;步兵和机械化部队在配合上存在很大问题,如果不是越军在东溪被占领后惊慌失措,否则单靠前卫1个坦克营是没有办法守住东溪的;参战的62型坦克显然不适合在山区作战的需要,正面装甲的厚度在山区显然是多余的,指挥坦克和装甲车上的天线也经常成为越军狙击手和反坦克手的主要攻击对象。坦克上的大口径高射机枪倒是对付越军的好装备。
  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东溪穿插战是其中一次非常经典的多兵种合成进攻战例。堪称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的解放军传统穿插战术的崭新运用,因此在战后很长时期内广受关注,对中国军队多兵种合成进攻的理论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越军似乎小看了我军突破的能力,从我军占领东溪和越军几乎同时到达高平桥这点看,越军显然被我军全面进攻搞懵了。在没有判明我军主要进攻方向前,越军显然不愿动用预备队,这个就是东溪穿插成功的最大原因。从军事上看,笔者认为越军最好的抵抗办法还是大踏步后退,消耗我军,不过这样可能的后果是河内失陷,恐怕越南是无法接受的。
其他文献
核对峙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在那个时代,美国一直将战略核力量视作国家的战略支柱。据有关研究机构199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曼哈顿计划开始,美国用于核武器开发的费用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接近于同期美军费开支总额的三分之一。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爆发全球核大战的可能性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但是,美国丝毫没有考虑放弃其核武发展计划,而是投入大量资金继续进行核武器研发,并加快其战
期刊
2003年5月6日,台湾《自由时报》披露出一条令人关注的内幕新闻:台湾“行政院”官员在向“立法院”汇报非典防治情况时,连带将台军一所秘密化学武器实验室——“国防医学院预防科学研究所”一并曝了光。由此揭开了台军几十年来研制化学武器的一道黑幕。  多年来,台湾当局一直将化学武器作为实现“吓阻”,“同守”战略的威慑工具,并在“国安计划”中规定,“一旦台湾本岛及澎湖列岛遭到攻击,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将无限
期刊
近期,在美国政军专业人士圈内,一股新的鼓吹“中美军事对抗不可避免”论调再次蔓延,而在这一轮逆流中担当旗手的,是与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并列为美国三大保守智囊机构的传统基金研究会,其门户网站发表的《中国的潜艇挑战》一文,煞有介事地称中国潜艇力量提升的直接后果,是美国潜艇霸权濒临破灭。  这些智囊机构是美国特色的决策圈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往往是决策者政策理念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带有煽动色彩的
期刊
信息化空中作战平台可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当前,创新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不仅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推进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而且成为各国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不断创新和广泛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成果,采取研制、改造、整合等多种手段,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体系,使信息化武器装备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迅速    综合电子信
期刊
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军使用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发射多枚SS-N-2“冥河”导弹,击沉以色列一艘2500吨级驱逐舰,引起了西方晦军的高度重视。此时苏联苦心经营的反舰导弹力量才为人们所重视。其实,尽管最先出名,但这并不是苏联最早装备反舰导弹。本文将向您揭示苏军第一种反舰导弹的研制发展内幕。    从“亨含尔”起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东西方便进入冷战状态。当时相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海
期刊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2005年10月28日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其最大特点是将日本的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规定自卫军“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这意味着日本下一步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大力扩充军备,致力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最终实现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大国的目标。核武器作为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我们在关注日本军事动向和军事力量建设时,就不得不聚焦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19
期刊
2005年,台军一方面大肆军演,刻意制造两岸紧张气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精进案”步伐,全面调整军队结构,同时加大和美日联手的力度,为继续推行“台独”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全面推行“精进案”,台军整体结构大变动    一是导弹部队并属空军。2005年4月,台湾媒体报道,台军“精进案”规划构想,大致就绪。重大变革之一,是将台军导弹部队,包括“爱国者”导弹与“天弓”、“鹰”式导弹连等,改隶属空军,以
期刊
编者按:2006年1月,《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了中国正在改进歼-10战斗机的消息,并将歼-10最新改进型称为“超-10”。由此引发了国外军事媒体对中国H-10战斗机报道的又一波热潮。本刊刊发国外媒体对歼-10的报道,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报道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超-10”横空出世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1月11日发表了由其驻莫斯科记者亨利·伊万诺夫撰写的题为《中国研制“超
期刊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马)由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了·玛丽埃塔公司于1995年合并而成,目前核心业务是航空、电子、信息技术、航天系统和导弹,主要产品包括美国海军所有潜射弹道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空系统、通信卫星系统、F-16、F-22和F-35USF)等战斗机,U-2间谍侦察机、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C-5系列“银河”大型军用运输机及岸基反潜机P-3系列、C-130系列军用运输机、军
期刊
2004年6月29日早晨7点,法国“凯旋”号战略导弹核潜艇在“特雷维尔”号导弹驱逐舰编队的护卫下,驶出了布雷斯特军港的长岛锚地,悄然消隐在了大西洋浩瀚的波涛中,开始了又一次漫长的水下核威慑值班任务战斗巡逻……  2004年11月22日,法国国防部宣布,到2010年,法国将只保留4艘新一代“凯旋”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并用新推出的M-51型潜射弹道导弹逐步取代现役的M-45型潜射核导弹。等到整个换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