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法国海军战略核力量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6月29日早晨7点,法国“凯旋”号战略导弹核潜艇在“特雷维尔”号导弹驱逐舰编队的护卫下,驶出了布雷斯特军港的长岛锚地,悄然消隐在了大西洋浩瀚的波涛中,开始了又一次漫长的水下核威慑值班任务战斗巡逻……
  2004年11月22日,法国国防部宣布,到2010年,法国将只保留4艘新一代“凯旋”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并用新推出的M-51型潜射弹道导弹逐步取代现役的M-45型潜射核导弹。等到整个换装工作完成后,法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的海基核打击能力将占到法国整个核力量的85%以上。这无疑将是法国海基战略核打击力量的一次飞跃,其中意义何在?
  让我们先全方位扫视一下,法国核战略及海基核力量在世纪之交的演变过程。
  
  海基核力量成为唯一核威慑
  
  法国一贯十分重视战略核威慑力量,尤其注重加强海基战略核兵力。进入21世纪后,法国更明确地把海基核力量视为核力量的基石和第一要素,作为海军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据1994年颁布的《国防白皮书》、1996年颁发的《1997~2003军事力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改革法规,法国于2003年8月决定取消陆基核力量(拆除S-3D陆基战略弹道导弹),冻结空军核兵力(暂停“幻影”2000N战斗轰炸机携带ASMP核巡航导弹执行战斗值班飞行任务),但坚持发展弹道导弹核潜艇,海基核力量建设经费也在国防预算中单列专项,不与海军的其他项目经费混编。到2010年,法国海军将以4艘最先进的“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核潜艇携带16枚最新型号的M-51型潜射战略弹道导弹,全面取代现役的“无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尽管早在1990年,法国在役的10艘核潜艇中战略核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的比例就从6:4变成了4:6,但战略核潜艇升级换代的速度却抢先了一步。在4艘现役战略核潜艇中,“无畏”级的“无敌”号(1976年服役)和“不屈”号(1985年服役)将分别被“凯旋”级的第三艘“警醒”号(2004年服役)和第四艘“可怖”号(计划于2010年服役)所取代。 “警醒”号将成为“凯旋”级中第一艘装备M-51型潜射战略弹道导弹的核潜艇。M-51导弹经短暂试用、改进之后,将搭载于“凯旋”级核潜艇的其他三艘艇上。这使得法国的战略核威慑体系开始从传统的“三位一体”打击体制(陆基导弹、轰炸机、核潜艇)向单一的海基战略核打击力量转型,在核大国中继英国之后走上了“唯一”型核威慑之路。
  
  “凯旋”级核潜艇横空出世
  
  上个世纪60年代起,法国便将弹道导弹核潜艇作为一种报复性反击手段,纳入到“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之中。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基地设在大西洋布雷斯特军港的长岛。法国研制的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是“无畏”级,首艇于1974年6月服役。该级艇共有6艘,舷号S610~S615。“无畏”级战略核潜艇可携带16枚射程5300千米的M-4型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带6个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弹头的爆炸当量为15万吨。其中,第6艘“不屈”号有别于其他第一代核潜艇,从外形到艇内设备都有较大改进,可直接搭载M-45型潜射导弹,所以电将其称为SNLE-M45级第二代战略导弹核潜艇。
  上世纪80年代初冷战正酣,面对前苏联超强的核打击威胁,法国于1982年决定开始研制第三代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首制艇取名“凯旋”号,原计划建造6艘,冷战后压缩为5艘,统称为SNLENG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已建成服役的有“凯旋”、“勇猛”和“警醒”号,舷号依次为616-618。由于海战观念的转型,第5艘的任务尚未确定,可能改为多用途核潜艇。1994年3月26日,“凯旋”号顺利下水,1996年5月正式交艇服役。从1986年9月正式开工建造不到10年时间。这是一级未来型隐身战略核潜艇,具有极佳的流线外形、圆滑的指挥台围壳、弧面相切的上层建筑与甲板、新颖的H型水平稳定鳍以及超前的泵喷射推进器,水下排水量达14335吨。
  
  精心打造 M-51型潜射导弹
  
  “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虽然比原计划提前2年加入了现役,但与之配套的新开发的M-51型潜射弹道导弹却迟迟不能定型出笼。无奈之下只能“新马用旧鞍”:前两艘“凯旋”号、“勇猛”号核潜艇只好先装载16枚M-45型潜射导弹。
  M-45型潜射战略弹道导弹是目前法国海基核力量的主力导弹。由M-4型导弹衍生发展而来。由于使用了新型材料,因而雷达反射截面小、隐身性能好,使敌方的远程预警系统难以探测,大大缩短了敌方的预警时间。M-45导弹与M-4导弹都是携6枚核弹头,但型号由TN70型改为TN75型号,每枚核弹头的爆炸当量为15万吨。M-45型潜射导弹带6枚分导式核弹头时,射程为5700公里,如果减少弹头的数量,射程还可以增加。M-45型导弹装载的TN75型核弹头是1990年初法国在太平洋穆鲁罗瓦环礁进行最后一次爆炸试验后定型的。法国之所以坚持在停止核试验前还要最后进行一系列试验,除了为以后的核模拟积累数据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完成对TN75型核弹头的定型工作。TN75型核弹头装有用于干扰敌方雷达的诱饵,具备机动突防手段,可以有限地对抗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然而时过境迁,M-45潜射导弹大量使用的毕竟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技术,面对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其射程、打击精度、突防能力等都显得力不从心。法国面对其海上核打击力量受到的严峻挑战,花了6年时间,斥巨资打造可在21世纪头40年内保持领先水平的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M-51。法国政府于2004年底与欧洲航天与防务集团公司(EADS)签订了一项总值15.5亿美元的合同,以推动新型M-51潜射核导弹在2005年底前进入全面工程制造阶段。
  
  M-51导弹逐步推进
  
  M-51型导弹的整个研发过程可谓一波三折。1992年,法国防部第一次提出了新一代M—5型潜射核导弹的发展计划。根据当时的设想,M-5型弹道导弹从1993年开始研制,预计用15年时间发展成21世纪法国战略核力量的中坚,兼具潜射与陆基两种功能。但这一计划刚出台就因经费问题而被搁置。1996年,法国总统希拉克主持研究并重新制定了法国核力量的发展计划,使M—5弹道导弹的研发工作再次启动。在论证过程中,M-5核导弹被取消了陆基功能,只限于潜射,其型号也被重新命名为M—51。经过近两年的准备,M-51型导弹于1998年进入了正式研制阶段。
  鉴于M-51型潜射导弹的研制 工程十分浩大,法国防部将整个研发工作分成了总体外形、导弹发动机和推进燃料三部分,并用分阶段拨款及签订合同的方式逐步推进工作。此次15.5亿美元的合同已经是法国防部为M-51型导弹进行的第三次较大规模的拨款。据路透社报道,为了开发M-51潜射导弹,法国政府此前已经花费了近36亿美元。有专家估计,整个项目的最终费用将高达65亿美元。2003年底,法国防部宣布成功完成了M-51弹道导弹的定型试验,下一阶段是进行导弹整体制造工作。这个进展速度足以保证所需数量的M-51型潜射导弹于2006年年底前全部制造完成。
  
  新一代远程潜射弹道导弹
  
  M-51型战略核导弹的发射重量为55吨,作为新一代三级远程潜射弹道导弹,M-51具有三大优点。一是打得远。M-51型导弹有强劲的三级动力火箭推进装置,其中第一级直径超过2米、高6米,是迄今为止欧洲制造的最大的复合型推进剂固体火箭发动机。据推算,该型弹道导弹射程将达到8000~11000公里,比M-45型6000公里左右的射程大为增加。法国海军官兵甚至开玩笑说,装备了M-51潜射导弹后,核潜艇停在母港里发射导弹就行了。二是精度高。M-51型导弹不但采用了先进的复合制导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而且弹体结构也采用了轻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飞行过程中更易调整姿态,准确地飞向目标。三是突防能力强。每枚M-51型弹道导弹可携带6个TN-76型隐身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弹头为10~15万吨当量。为了提高突防能力,TN-76核弹头将在飞行中做旋转稳定飞行,以加大敌导弹防御系统的追踪、定位难度;为了抵御敌方地面、天基激光武器的拦截攻击,导弹壳体采用了抗激光加固措施。另外,其运载舱、弹头除了在外表与材料上采用了隐身设计外,还配备了先进的高速机动突防装置和干扰敌雷达的诱饵。因此,与其前辈M-45型潜射弹道导弹相比,M-51型核导弹的打击能力确实跃上了新台阶,各种作战性能皆有长足的进步。
  
  展望法国21世纪初海基核力量
  
  作为法国21世纪“唯一”海上核报复力量的中流砥柱, “凯旋”级战略核潜艇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遏制战争,对潜在敌人显示巨大的核打击能力,使他们放弃危害法国利益的企图,这就是法国海军威慑力量的任务所在。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l世纪以来,“9.11”事件、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都使法国深切地感受到了全球恐怖主义及地区战争给其自身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为此,法国加快了军事力量改革的步伐,其核战略的威慑对象电由单一对付苏联(俄罗斯)调整为对中东、北非、地中海及其他对法国安全利益构成挑战的第三世界地区性大国。海军的战略核潜艇部队随之向实战力量转型。此次法国全面启动新一代M-51型潜射战略核导弹的制造工程,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的快速打击能力,向直接参加“先发制人”的海上战争转型的重要举措。
  从目前全球的反恐形势及“先发制人”战略的发展势头看,今后任何级别的核裁军都不会对法国的海基战略核力量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法国将继续完善与拓展具有本国特色的先进弹道导弹核潜艇,换装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国将在海基核力量建设上继续遵循“足量”和“有效”的原则。所谓“足量”,就是不在数量上与美、俄争高低,而是在国力、财力所能支撑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安全需求,建设一支有一定规模的战略导弹核潜艇部队;所谓“有效”,就是核潜艇及其运载的潜射弹道导弹必须要质量精良、技术先进,要有很高的生存能力、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目的是确保报复性核打击力量,并加速向“先发制人”的实战运用打击力量转型,提高海基核力量的灵活性。可以说,法国海军的战略核力量正朝着“精干、高效”的方向发展。到2010年,4艘先进的“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将可运载64枚最新的M-51潜射弹道导弹,共计384枚分导式TN-76核弹头,总当量5760万吨,威慑力和实战能力双管齐下,足以担起法国战略核打击力量的重任。
其他文献
事实上,航母与潜艇的关系是很密切的,电就是谁也离不开谁,但是我们的许多军事迷居然分了什么潜艇派和航母派。没有潜艇的航母与没有航母的潜艇在战术打击及综合战力上远远无法与航母、潜艇的混合编队相比。当今,美国的航母完全展现了航母的作战优势,威力十分强悍,而俄罗斯因国力下降因素,已居于下风。但是,俄国人的航母战斗群却也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在讲航母时往往过分强调了美国的航母,并以此为版本对航母进行描述,而作为
期刊
核对峙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在那个时代,美国一直将战略核力量视作国家的战略支柱。据有关研究机构199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曼哈顿计划开始,美国用于核武器开发的费用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接近于同期美军费开支总额的三分之一。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爆发全球核大战的可能性已经降至历史最低点。但是,美国丝毫没有考虑放弃其核武发展计划,而是投入大量资金继续进行核武器研发,并加快其战
期刊
2003年5月6日,台湾《自由时报》披露出一条令人关注的内幕新闻:台湾“行政院”官员在向“立法院”汇报非典防治情况时,连带将台军一所秘密化学武器实验室——“国防医学院预防科学研究所”一并曝了光。由此揭开了台军几十年来研制化学武器的一道黑幕。  多年来,台湾当局一直将化学武器作为实现“吓阻”,“同守”战略的威慑工具,并在“国安计划”中规定,“一旦台湾本岛及澎湖列岛遭到攻击,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将无限
期刊
近期,在美国政军专业人士圈内,一股新的鼓吹“中美军事对抗不可避免”论调再次蔓延,而在这一轮逆流中担当旗手的,是与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并列为美国三大保守智囊机构的传统基金研究会,其门户网站发表的《中国的潜艇挑战》一文,煞有介事地称中国潜艇力量提升的直接后果,是美国潜艇霸权濒临破灭。  这些智囊机构是美国特色的决策圈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他们的思想往往是决策者政策理念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带有煽动色彩的
期刊
信息化空中作战平台可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当前,创新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不仅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推进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容,而且成为各国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不断创新和广泛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成果,采取研制、改造、整合等多种手段,加快建设信息化的武器装备体系,使信息化武器装备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迅速    综合电子信
期刊
1967年10月21日,埃及海军使用苏制“蚊子”级导弹艇发射多枚SS-N-2“冥河”导弹,击沉以色列一艘2500吨级驱逐舰,引起了西方晦军的高度重视。此时苏联苦心经营的反舰导弹力量才为人们所重视。其实,尽管最先出名,但这并不是苏联最早装备反舰导弹。本文将向您揭示苏军第一种反舰导弹的研制发展内幕。    从“亨含尔”起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东西方便进入冷战状态。当时相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海
期刊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2005年10月28日通过了新宪法草案,其最大特点是将日本的自卫队升格为自卫军,规定自卫军“为了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可以进行国际协调活动”。这意味着日本下一步将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大力扩充军备,致力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最终实现地区性乃至全球性大国的目标。核武器作为一个大国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重要象征。我们在关注日本军事动向和军事力量建设时,就不得不聚焦其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19
期刊
2005年,台军一方面大肆军演,刻意制造两岸紧张气氛。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精进案”步伐,全面调整军队结构,同时加大和美日联手的力度,为继续推行“台独”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全面推行“精进案”,台军整体结构大变动    一是导弹部队并属空军。2005年4月,台湾媒体报道,台军“精进案”规划构想,大致就绪。重大变革之一,是将台军导弹部队,包括“爱国者”导弹与“天弓”、“鹰”式导弹连等,改隶属空军,以
期刊
编者按:2006年1月,《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了中国正在改进歼-10战斗机的消息,并将歼-10最新改进型称为“超-10”。由此引发了国外军事媒体对中国H-10战斗机报道的又一波热潮。本刊刊发国外媒体对歼-10的报道,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报道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超-10”横空出世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2006年1月11日发表了由其驻莫斯科记者亨利·伊万诺夫撰写的题为《中国研制“超
期刊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下简称洛·马)由原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了·玛丽埃塔公司于1995年合并而成,目前核心业务是航空、电子、信息技术、航天系统和导弹,主要产品包括美国海军所有潜射弹道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空系统、通信卫星系统、F-16、F-22和F-35USF)等战斗机,U-2间谍侦察机、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C-5系列“银河”大型军用运输机及岸基反潜机P-3系列、C-130系列军用运输机、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