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与公众舞台——埃德加戏剧《五朔节》中的革命叙事及其红色反思研究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英国左翼戏剧家大卫·埃德加的戏剧《五朔节》中,西方左翼革命成为了叙事的主题,而跨越多国、多个时段的革命书写,以及不同身份的众多人物的剧情设置所体现的碎片化、多线条和环形叙事则拓宽了叙事的可信度和宽广度,展现了革命的全景,形成了宏大革命叙事.埃德加视戏剧表演为公众舞台,力图通过戏剧把当时的社会问题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进行讨论,并通过戏剧扩大政治影响力.剧中最初充满热情的革命者最终却背叛了革命,既打破了传统的革命文学叙事主题设置,是他吸引观众的艺术手法,也反映了埃德加对革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深思和反思,展现了他的红色政治观念.
其他文献
移动互联时代,以媒介技术为中介的城市空间实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个体与城市对话的重要途径.本文将抖音网红城市青年群体的打卡实践作为观察人与城市的互动方式,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田野调查的质化研究方法,探寻网红城市不同群体的地方想象.研究发现,网红城市中的外部群体通过媒介朝觐与“偶然性相遇”实现新刻板城市意象的再生产.小众打卡成为内部群体应对家乡网红语境的空间实践方式,最终内部群体形成小众共同体,产生与外部群体的文化边界.移动媒介使用者基于地方参与式的媒介书写实践,生成兼具互文、流动与独一无二的数字地方感.这
从旅游纪念照到网络打卡照,其传播空间和场景超越个体范畴,传播特征从“身份在场”逐渐过渡到“身体在场”,形塑身体成为视觉传播的关键.卢克斯三维权力观更能洞悉网络打卡照背后的微观权力作用机制.网络打卡照的传播决策不再仅取决于个体的意愿,更多受制来自于流行产业、网络平台、社交群体、互动效果所衍生的微观权力.
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以魏特曼·阿新的都市漫游为叙事线索,表达了对于美国华裔的族裔空间和身份书写的思考.阿新在漫游的过程中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无所适从和焦虑不安背后透露着他强烈的文化焦虑和无所归属感.通过自我调控式地观察、叙述和反思族裔空间,阿新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承担起文化行者的责任,试图通过戏剧演出来彰显本族裔的文化记忆和文学传统,以集体的力量构想出"多元共存"的世界愿景.本文借由分析小说中阿新由都市漫游者到文化行者的自我嬗变,来深入剖析都市漫游所呈现出的种族化空间,以及华裔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