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作文需要陌生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is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最近刚讲完《项脊轩志》深受启发。这样的一篇古代经典散文,学生应该从中学什么,这一直是一个困惑。随着备课的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清晰起来。“解识无声弦指妙,平淡之处见真情”,以情动人,应该是这篇散文最大的亮色。动人的细节,含蓄的语言,无处不扣人心扉。但在分析情感时,学生告诉我,他们对文中的关注细节的讴歌亲情的文字早已没什么感觉了。单调、乏味、枯燥的高中生活使学生很少有闲暇去看那山间的一抹微云,黄昏时的一片晚霞了,他们越来越远离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了。风华正茂的少年,他们本应不少欢声笑语,不少情感,不少故事,但当他们把这一切转化成文字时,却是那么难。原因何在,该如何走出困境,是必须面对的事情。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强调“大情”的情感要素。正是因为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日积月累,思维僵化了,情感麻木了,笔尖生腻了。文章尚情本无可厚非,但不可为情造情,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这样下去灵魂只能走向沉睡。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跳出固有的俗套,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自己的性情和志趣出发,选择写作的素材,用自己喜欢的风格写出来。做到情趣兼备,这样从心底流出来的文字才能真正地打动自己和他人。
  作文情趣的生成未必很难,难就难在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想到陌生化理论完全可以移用过来。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人们自然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写亲情必是生病时母亲无微不至的照料,成绩下滑时父亲的体谅的话语。再伟大,再令人感动的东西,如果陷入审美疲劳中,也会让人感到味同嚼蜡。高中作文教学也应避免“规律程序”和“套板反应”,从多个角度构思作文。陌生化就是一条终南捷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提示。
  老师可引导学生将作文的主题或题材陌生化。文章情感的厚重,思考的深度往往体现在主题和题材上。中国古诗中,对于同一主题或题材,经常有“倒用其意”,“反其道而用之”的说法,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陌生的艺术境界。如《红楼梦》中黛玉、宝钗、湘云都写柳,但她们以柳寄托的情感完全不同。可谓曲尽其妙。
   其次,可将形象陌生化。文学通过形象的塑造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文学形象的“陌生化”同样能给人以惊奇感。比较突出的例子是鲁迅笔下的阿Q,他以“精神胜利法”作为捍卫自身尊严的法宝,但他的每一次胜利”都只是向人提供了武器从而使自己的尊严更加扫地。故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揭示其性格的悖谬性;雨果笔下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其外形的丑怪与内心的善良十分矛盾而又极其自然地扭结在一起。以上两例可说是性格上的陌生,而《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巨人传》中的巨人以及《格列佛游记》中的侏儒,可以说是外形上陌生的文学形象。好,借鉴过来,写母亲,我们也可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于丑化中美化,情感自然升华。
  再有,也可将创作者的情感加以陌生化。一般来说,创作者的情感倾向或多或少地会对读者产生影响,读者或同意或反对,但都是在创作者的引领或暗示下得以完成的。而与此相反,创作者的无情感评判式写作(或曰“零度式”写作),抑或反常表现情感的写作将会给读者以新的感受。契诃夫就曾主张尽量用冷漠的语言来表现同情、怜悯的对象。叙述视角的陌生化,大胆采用独特的叙述视角,并可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我们写关注农民工,就可以以一个独特的人物视觉去体会。再比如,当看到学生桌角摆放的金鱼缸,老师可以以他的视角来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最后,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语言上下功夫,运用修辞手法体现陌生化。诗文中的夸张、比喻、通感、联觉以及超感觉描写等,也是达到“陌生化”的途径。李白诗充满奇丽的想象和十分夸张的词句,如“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陌生化感受 。可以说,许多学生都是在天性之外痛苦地耕作着这块贫瘠的作文田地。杜威先生说得好:“不调动儿童内在动力而填鸭般地灌输知识,无异于强迫没有眼目的盲人去观看万物,无异于将不思饮水的马匹牵到河边强迫它饮水。这种忽视天性和压迫天性的教育显然是愚蠢的。”[( [1]所以,强调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意识最为重要,这样才能捕捉灵感。很多大师都有着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阿•托尔斯泰说:“这个世界的强烈的光芒射透了我的整个身体,而每一股强烈的光线又都一直射到我的大脑的感受点上。”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陌生化感受呢? 首先,我们要不断的教给学生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因为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 有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是一件事,有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有人却留心观察、用心感悟,这就涉及到了人对于身边生活的认知与发现能力。人的认知、感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要达到对生活的陌生化感受就需要教师教给同学们把视觉、听觉对准生活,去看、去听、去留心观察时事和热门话题,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真切感受自己的生活,感受周围的世界,如一位学生总能在单调的生活中找到黑色幽默。 其次,让学生学会“通感”。 “通感”在感受生活中的陌生化时也起了不小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模糊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界限,使同学们用感受的通感来实现对生活的陌生化感觉,为作文增添异彩灵光。再次,要感受“陌生化”思想还要求学生做到合理化想象。 有些同学提笔却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其实就是缺乏想象的结果。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来源,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也就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是感受世界万物的源泉。老师要充分运用学生的想象,加深对陌生化的理解。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种。教师要充分应用有目的主观的有意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加深作文的陌生化效果。童话大师郑渊洁能缔造他的神话,那把金钥匙就是想象力。
  创新的写作顺序也可以达到陌生化效果 。文章的写作顺序不同于常规也可以达到陌生化效果,吸引读者,显现作文魅力。 比如叙述性作品中就就可以让学生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利用空间或时间顺序的错乱,使结构“陌生化”以吸引读者。再如侦探小说往往采用层层剥笋式的结构, 给人造成一种悬念迭起、扑朔迷离的效果, 这也是陌生化手法的一种运用方式,远比平铺直叙更为精彩。曹禺的《雷雨》如果放在现实生活中, 也绝不会有如此之多的巧合冲突恰恰发生在一天之中, 而是作者的艺术加工使得剧情更为紧凑集中, 更加扣人心弦。除此之外, 人们在创作中还发展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 如意识流小说中的时空错位、蒙太奇等手法。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的写作顺序手法则更为独特, 他在叙述中常采用站在将来回顾过去的方法, 把过去、现在和将来巧妙地连在一起。创新的写作顺序不仅可以形成读者的心理期待,刺激读者往下看的欲望,还能增添作文的自身魅力。
  总之,陌生化写作教学是作文走出“千人一面”的困境,实现情趣兼备的魅力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如何加强和改进中职思想政治课,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和德育优势,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意义,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科学定位。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的思
人们普遍认为: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计算方法比较固定,教学上只要围绕教材按常规做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创新.而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单一的为学生教教材是不行的;教
邹城市近年来积极探索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初步形成了6万亩的生产基地,经抽样送检,产品质量达到了无公害农产品和出口要求,远销日本、韩国等。1严格选地区域种植要选择地势平
目的:本研究基于导师多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在文献回顾的理论基础上,并结合现代实验研究结果,组成穴位注射治疗方,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进行该方治疗气虚型慢性疲劳
钟启泉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中指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这就是对话原理。”对话教学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是相对于传统“独白式”的教学而言的,是以“沟通性”的“对话”为其本质的教学。新课程中,对话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语文课上,对话式教学已成为教师们首选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师生在对话过程中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或教师提的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有用的地理”,遵循这一理念.
目的:  通过观察研究开窗中药药线对口引流术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对高位复杂肛瘘进行对比治疗。观察肛门形态、肛门功能、术后疼痛、术后排尿障碍、创面分泌物、创面愈合时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关键词: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途径  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作为学生应该掌握这一重要的工具。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特点,往往使其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从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几项途径。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数十亿年生命的演化,不断改变着地球的环境,使地球从荒芜不毛之地,逐渐演变成生命的乐园。然而,随着人类的出现和人口的增多,人类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环境,当由于人为的乱伐森林而造成水土流失所引发的一次次洪水肆虐而冲毁了我们的家园; 当由于人们的破坏生态而造成草原逐渐沙化; 当漫漫风沙也肆无忌惮地入侵我们的城市时, 世人逐渐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