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研训员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32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教育价值及其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信心或信念。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师专业成长成正相关。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研训员是“教师的教师”,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价值认同,提升研训员自我效能感,即通过提高研训员对研训工作价值的认识,提升其自我效能感;二是通过定位专业职能提升研训员的自我效能感,即通过明确研训员职能的具体内容,规范其职能的专业性,提升研训员自我效能感;三是通过明确专业素养提升研训员自我效能感,即通过规定研训员专业素养要求,明确研训员专业发展方向,提升研训员的自我效能感;四是通过专业赋能提升研训员自我效能感,即通过有效路径提升研训员专业素养,增强专业自信,提升研训员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教师发展机构;研训员;专业成长;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51
其他文献
食品界的无糖化潮流,来自控糖趋势的兴起,那么糖到底做错了什么呢?从化学上来讲,糖类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食物中的淀粉、植物体内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于糖类。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及其缩聚物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其中以双糖最为重要)和多糖。  单糖是指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包括
【摘 要】目前学校德育资源整合存在种种困难,基于大德育观,学校应积极探索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对学校德育进行补充,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互联网等合作共建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参与社会的机会,将“大德育”观念更好地落到实处,行稳致远地提升德育活动的实效。  【关键词】大德育观;德育合作;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1-0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