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活化法气体分离用褐煤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来源 :应用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褐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和微波吸收剂,分别以常规活化和微波活化的方式一步制备褐煤活性炭.采用碘吸附值为基准指标评估其吸附性能,利用氮气吸附脱附分析其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SEM和TEM表征其显微结构,FTIR和Boehm滴定法研究其表面官能团的类型和数量.结果表明,微波功率700 W,辐照10 min,碱碳比1:1时制得碘吸附值最高的活性炭,碘值达1425.2 mg/g,比表面积可达1369.5 m2/g,孔容为1.02 cm3/g,主要为微孔和小介孔;相较于常规活性炭,微波活化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含氧基团含量明显较少,碱性含氧基团含量较多,适用于酸性气体分离.
其他文献
基于甲壳素的热重分析结果,研究不同浸渍比的氯化镁(MgCl2)催化作用下甲壳素的热解特性.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拟合快速热解阶段的动力学参数,探究了甲壳素在热解时活化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浸渍比的MgCl2催化作用下,甲壳素的热重曲线明显向低温区移动,热解活化能显著降低.动力学表观参数表明,无论反应级数为多大,数据拟合效果均较好,说明该热解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
为了制备一种新型的两性壳聚糖,拓展壳聚糖的应用范围,以甲壳素为原料,通过化学修饰,制备一种亲疏水结构的两性壳聚糖.首先甲壳素的C6-OH与2-氯乙胺盐酸盐(ACH)反应,接着C2-氨基脱乙酰化,最后与柠檬醛进行希夫碱反应.采用紫外、红外和X-射线衍射(XRD)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两性壳聚糖在253 nm处具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其酰胺Ⅰ、Ⅱ、Ⅲ谱带的特征吸收峰分别位于1650,1575,1380 cm-1;与甲壳素在9°和19°处明显的特征衍射峰相比,两性壳聚糖9°处的特征峰消失,19°处的特征
以1,2,4-丁三醇(BT)水溶液为起始原料,发烟硝酸/浓硫酸为硝化剂,采用微反应器连续合成1,2,4-丁三醇三硝酸酯,考察反应温度、物料及混酸比例、停留时间对反应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参数为:1,2,4-丁三醇:发烟硝酸: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5:4,反应温度15℃,停留时间48 s,工艺收率90.5%,产品含量98.8%.与传统间歇釜式合成工艺相比,该工艺实现了1,2,4-丁三醇三硝酸酯合成反应的稳定进行,反应温度接近室温,消除了过程反应热的积累和温度波动,缩短反应时间.
合成了一类高效CO2硅氧烷增稠剂NBC,以环己烷配制超临界CO2压裂液体系,分析了硅氧烷增稠剂含量、体系温度、增稠剂侧链分数及支撑剂粒径对支撑剂在CO2压裂液的静态悬砂影响.实验表明,NBC含量2%、35℃、18 MPa和100 s-1,可使超临界CO2压裂液黏度达1.22 mPa·s,远大于二甲基硅油PDMS增稠的CO2压裂液的黏度0.53 mPa·s.NBC增稠剂含量、支链分数及较小支撑剂粒径利于提高CO2压裂液的支撑剂颗粒悬砂,而静态悬砂随温度升高和支撑剂粒径增大而减弱,压裂液黏度和颗粒性质成为显著
在以太西低灰无烟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过程中加入Mn(NO3)2进行改性,制备具有特定组成结构的活性炭.采用XRD、SEM、氮气吸附等方法研究Mn(NO3)2的不同添加量对活性炭孔结构、形貌、比表面积,以及收率、吸附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锰活性炭表面不仅有较多微孔而且还含有大量大孔结构,锰盐加入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吸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且作为电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容性能,在锰含量为10%时比电容达到最大值,为110.3 F/g.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不同硅铝比以及不同晶体尺寸的ZSM-35分子筛,采用XRD、低温N2吸附脱附、SEM、FTIR对合成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ZSM-35的总酸量和B酸量随着硅铝比的增加而降低,特征衍射峰强度随着硅铝比的增加略有下降;不同晶粒尺寸的ZSM-35均显示出较为规则的典型的片状结晶,衍射峰强度随着ZSM-35晶体尺寸的下降而略有增加.ZSM-35上戊烯骨架异构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ZSM-35硅铝比的增加,催化剂的活性下降,但选择性提高.小晶体尺寸的ZSM-35催化剂在戊烯骨架异构化反应中表
实验将黄孢原毛平革菌接种至含不同浓度(0,100,200,300,500μg/L)诺氟沙星和镉离子的固体培养基中,考察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诺氟沙星和镉离子复合污染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和镉离子对黄孢原毛平革菌有一定抑制作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高浓度敏感性较强;以海藻酸钠、沸石粉等为载体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研究了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不同条件下处理诺氟沙星和镉离子复合污染废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8 g,葡萄糖浓度为10 mg/L,Mn2+浓度为0.1 mmol/L时,诺氟沙星和镉离子去除率较高,C
以天然高分子材料为基材,制备了具有pH敏感性的鞣花酸复合微球.考察了微球的形态,测定了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鞣花酸复合微球呈球形,表面有褶皱;对浓度为4 g/L的鞣花酸分散体系,载药量为14.36%,包封率为86.16%;微球在不同pH介质溶液中鞣花酸的释放有明显差异,在较强酸性环境中鞣花酸释放率很低,随pH值的升高,鞣花酸的释放略有增加;在偏碱性环境中,鞣花酸的释放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而在人工肠液中24 h累计释放率则达到90.45%.
为获得高比表面积的银纳米材料,采用自模板法合成中空多孔的银纳米片,边长为1μm,壁厚小于100 nm.在AgNO3和PVP的混合溶液中掺入Na2 SiO3溶液,形成多孔的四硅酸银纳米片.以四硅酸银纳米片为软模板,加入硼氢化钠还原剂,在低温(0℃)下制备了内部空心、表面多孔的银纳米片.对产物进行了详细的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银纳米片不但具有片状结构,而且具有内部空心表面多孔的夹层结构,可能在化学传递、生物医药、封装材料,特别是导电材料等领域中有着重大的应用.
为提高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综合使用性能,将丁苯橡胶粉末与废旧聚丙烯颗粒共炼制备SBR/PP热塑性弹体颗粒,研究不同橡塑比及掺量的SBR/PP热塑性弹体对改性沥青高低温流变性能的影响及其混合料的高温抗变形能力、低温抗开裂能力和水稳性能.结果表明,与SBR改性沥青相比,SBR/PP热塑性弹体能够显著提高改性沥青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及高温稳定性;在橡塑比为5:5时,PG分级的综合流变性能得到提高,不同掺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得到改善,以及抗水损害能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