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的践行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346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书贤先生是一位用亲身经历践行香港物流业发展之人,亦是一位在物流行业找到事业目标之人。他拥有二十五年物流从业经验,历经五年打造了宝利民有限公司,专注为海外公司提供快捷、方便、安全、正规的物流服务,在内地与中国邮政携手,望打造一个从海外到内地的快递通道而努力奋斗。同时,他十几年来默默地贡献於内地教育事业,参与资助希望工程小学逾十所,使众贫困学子重拾教育之梦,为建设美好富强的中国而付诸一份心力,可敬可佩!
  【陈书贤先生,香港物流业资深从业者,拥有二十五年的丰富经验,五年前成立宝利民有限公司,现担任该公司行政总裁,曾任职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智傲物流香港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一职。他同时身为香港陈书贤教育基金会创办人及负责人,十多年来支持内地希望工程,建设希望小学或学校食堂十多所,爱及贫困学子。】
  从仓库工作到放眼全球
  选择职业,有时候是一种必然,有时候是一种偶然。比如陈书贤先生,他进入物流行业,更多的是一种偶然。当年,他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之後,落实的是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虽然並非那麽如意,但即来之则安之的他,决心认真地做好手头的工作,於是,这一坚持引发了内心的那份执著与兴趣,一做便是二十五年。
  五年前,陈书贤先生精心筹办,成立了今日的宝利民有限公司,身为该公司的行政总裁。“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火爆,特别是中国内地强大的网络购买力,使许多海外公司跃跃一试,有意开发内地市场,将产品卖到内地,在此基础上,内地与全球经济不断融合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海外公司也在内地公司找到了代理商。然而,由於海外公司不懂得内地通关等各方面的程序及复杂的手续,因此,寻得一个既懂得海外程序又熟悉内地文化的、可靠的物流快递公司,来处理运输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显得十分必要、紧迫。”在此种情形之下,拥有多年物流经验的陈书贤先生,敏锐地触及到这一机会,迅速行动,填补这一市场空白,“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立足於将有意把产品卖到内地的海外公司,並提供他们快捷、方便、安全、正规的快递服务。”
  得益於香港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环境,宝利民有限公司在连接海外与内地方面佔据优势。据陈书贤先生介绍,在香港,他们可利用其与国际接轨的便利,营商范围可面向全球;於内地,他们与中国邮政联手,利用对方在内地强大的物流网络,顺利解决内地方面的物流问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物流业十分蓬勃,内地出口海外的货物皆从香港转出口,由於内地的改革开放,广州、深圳、上海、天津等几个港口城市的迅猛发展,香港的国际物流中心地位受到很大的冲击,许多内地进口的集装箱都不需要从香港转口。”
  陈书贤先生补充道,“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海外公司发往内地代理商的货品直接运送至内地,再由我们的合作夥伴中国邮政在内地驳接後,负责最终的派发工作。”按照陈书贤先生所提供的快递服务,从美国发至内地的快递包裹,基本上三天能夠送达,而从美国飞往内地,时间亦需要十三个小时左右。由此看出,其服务的非同凡响。
  为了打造更优质、高端的服务,陈书贤先生前後花了三年时间,研发出一套适合其公司日常运作的工作系统,以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现已正式投入运用,将公司的工作效率提高到另一个档次。
  近几年,物流业之间的竞爭日益白热化,价格战也时有出现,不利於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陈书贤先生不屑於此,他认为“价格战是没有用的”。为激发彼此间良性的竞爭,他更趋於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服务的价值,从而赢得客户的认可和支持。
  建言业内人才培养
  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之前,陈书贤先生任职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智傲物流香港有限公司,担任董事一职,从中练就丰富的物流业经验。
  当下,随着物流业快速发展,业界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在某些时候,一些物流从业人员表现出被动的顾客服务、传统的经验主义、静态评价等特徵,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作为物流业资深从业人士,陈书贤先生表示,物流人才是一批特殊的集技术及管理为一体的专业人才。仅仅靠现有的院校培训出来的学员,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而且人才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後盾,不是一个企业所能完成的。因此,物流人才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靠社会教育团体的支援。
  培训专业的物流人才,陈书贤先生认为应该使其认识到行业的运作规范、相关的安全知识,电脑方面的信息以及海关方面的法规等,他亦相信,“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当下日益融合的经济环境下,是与整个世界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的。假如一个有机会,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住上几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到当地的文化,将自己的触觉放宽,之後再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一来,自己的视野和方向是不一样的,将会清晰许多。”
  从姓名中的“书”到支持教育事业
  陈书贤先生,人如其名,是一位心繫家国兴衰的贤能之辈。
  在发展事业之时,陈书贤先生常有机会与内地打交道,其关爱下一辈的慈爱心日益呈现,驱使他在支持教育的道路上走了十多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佔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由於诸多原因,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虽然在近些年,一些沿海城市先後富裕了起来,但一些山区仍是十贫困,许多适龄儿童无法上学,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眼看着大量的儿童失学,陈书贤先生的内心受到触动,他深感,单纯的赠送物质,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唯有解决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受教育问题,用知识改变命运,才能真正地帮助他们走出贫困之外。
  “唯有自立才能自强,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更是如此。如果想使祖国强大繁荣,教育独不可缺,香港在这方面也要尽一份力,所以我十分支持祖国的教育工作。”1996年,陈书贤先生开始着手捐资助学,一方面他透过自己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或香港历史最久远及最大的慈善机构东华三院等捐款,支持内地贫困山区的希望工程,另一方面,他自出资金创建了香港陈书贤教育基金会,专门针对内地的教育事业,以广东省偏远山区为主。期间,2010年9月,得知广东省连平县油溪中学的学生食堂属於危旧房,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日常学习,为此,陈书贤先生立即捐赠了一笔善款予该校,以重建学生食堂,改善其办学条件。十多年间,陈书贤先生陆陆续续资助了超过十所希望小学的承建,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更多接受教育机会。
  这麽多年来,陈书贤先生极少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唯独对教育事业鼎力支持,当别人不解地问及,他会幽默地一答,“或许虽因为我的名字里有一个‘书’字吧,使我与教育结下这麽深的缘份。”虽是一句玩笑话,卻道出他为教育那颗无怨无悔,无所他求的心。
  在社会中,陈书贤先生无畏地肩负一份责任,在家中他亦为一位慈父。对於孩子的成长,陈书贤先生给予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他一要不定时学习做生意,尽力去做好他自己所喜欢的事即可。”
  “将事情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程度”是陈书贤先生的自我要求,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认真,不断地向前看,想着将来,事情才能朝着自己预计的方向走,才能达至设想中的目标。为此,他一直开动着智力,在四通八达、绵绵不息的物流业界里,甘做一名践行者!
其他文献
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中国银行(香港)信託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众多其它社会公职的参与者、领导者。多重身份,造就了他长远的视野与广阔的胸怀;他关注社会发展,眼界广阔而独特;他心繫社会民生,看待问题客观而又全面。在此,他对“中国梦”、“文化强国”等数个热议话题进行了深层次剖析,一言一语中,体现出其眼观全局、心繫民生的大智慧与大胸襟!  【吴亮星先生,银紫荆星章、太平绅士、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期刊
郭浩满博士 在中国艺术界里,用几十年的心血打造了一个传奇,即艺术品推广平台——云峰画苑,这个收藏了一万多件近现代中国艺术家作品的画苑,是现代中国画最大的投资平台之一。在坊间,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加入云峰画苑的画家,就如同是加入了好莱坞的演员。”当然,郭浩满先生不仅仅作为构建优秀画家与艺术品市场之间的桥樑,他更是中国近代艺术市场发展的参与者、推广者、见证者。2010年,他又顺利推出“明清建筑家居木
期刊
谭圣卓先生  师从岭南派大师赵少昂教授,得赵大师融汇中西的高超画技,也传承了名师敢於创新、保持自我独特风格的精神。以此鼓励着自己,他一直在“教”、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有的精湛画技倾囊相授给学生;也一直在“画”,坚持创作,坚持提升自己的风格,进而求得不断突破——以这种“教学相长”的精神传承国粹国画的发展,建立起岭南派的一座里程碑。  【谭圣卓先生,广东新会人,1935年出生,岭南派大师赵少昂入室弟子,
期刊
邱传伟先生 凭借着专业和专注,在玉石珠宝、物业管理、太极气功等领域都取得成就。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玉石珠宝行业,作为香港九龙玉器工商联会名誉会长,香港九龙翡翠珠宝鉴定中心有限公司主席,他深知责任重大,他期盼着同行们能夠团结友善,凝结力量助推行业向着良好的方向成长。  【邱传伟先生,翠玉盟珠宝公司董事长,香港九龙玉器工商联会名誉会长,香港九龙翡翠珠宝鉴定中心有限公司主席。所管理的优艺集团下辖:博艺物业
期刊
是一位淡化物欲,追求高品质精神生活的女性。她自强不息,凭借智慧与勤奋创下坚实的事业根基;她为慈善公益事业尽心尽力,所捐出的钱佔到公司盈利的大部分;她以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为榜样,在香港与内地扶持慈善事业,尽显公益精神和大爱情怀!  【杨詠曼女士,华孚石油有限公司、合孚行有限公司、上海勤越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侨界社团联会副会长、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会长(2011-2013)、香港中华总商会会董、仁
期刊
是傑出的澳门归侨和侨领,曾被媒体誉为“奋斗着的‘不倒翁’”,在事业道路上,他屡屡迎难而上,跨过荆棘、渡过风浪,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奋斗之路上的后继者树立光辉的榜样。同时,他既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也热爱自己的生长地缅甸,进而为增进中缅互动合作而孜孜不倦,从文化交流开始,构建中缅两地合作的桥樑,展现两端鲜明的文化以及巨大的市场。就如他将缅甸风情的泼水节引入澳门,为当地带去異域风情的快乐,也让市民了解那个南亚
期刊
的工作与教育有所关联。他的身份先后是文艺工作者,讲台上授业解惑、勤恳育苗的“园丁”,市场里经营传播文化载体的文具商,以及在社会中不遗余力为青年和社区服务的义务工作者。当家乡福建日渐发展,与香港的联繫紧密时,他以反哺家园的工作为契机,打开年青一代迈向祖国的大门,受到人们的爱戴。  【李钦圣先生,香港湾仔区各界协会秘书长、湾仔区大厦业主及法团委员联席会议召集人、香港湾仔区各界协会义工团会务指导、香港岛
期刊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於2014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  简朴务实好会风,两会更有精气神  2014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国《时代》周刊将这定义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明确了2014年改革的任务和重点,“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而2014年两会也从自身做起,实行了一
期刊
粤菜,精緻美观,做法复杂,费时,费人工,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異广博,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是我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在世界各地与法国大餐齐名,享负盛誉。在香港,粤菜更是受众人推崇的经典菜式,风靡大街小巷。  对於粤菜在香港的发展,作为香港百乐门饮食集团董事长、粤菜推广企业家李国雄先生颇有发言权,“香港的用餐环境、人文气氛和服务态度都属上乘,特别是粤菜历经上百年的发展,仍是
期刊
SALCIS 是来自裡维德尔杜罗地区(D.O.Ribera del Duero)的阿兰达(Aranda)一个特殊的葡萄种植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土质加上海拔气候的形成,能够提供定期的丰收收成。因此葡萄酒更被列为“优秀”的级数。  这家传统小型的现代家族酒厂位置靠近葡萄园,採摘葡萄更以全人手操作。酒厂本身的构思和设计,其决策上只用最大限度的重力而没有用泵或机械加压,从而确保葡萄和葡萄酒在法国和美国橡木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