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课标,语文课堂的"问题式"探究教学,不但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
  合,而且能应该努力展示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从而让提问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桥梁,成为能给师
  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
  【关键词】新课标"问题式"探究教学有效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
  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
  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
  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
  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最忌讳大而不当,较深奥抽象的问题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然不知所以然的
  境地。同时,那些为提问而提问,或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问题,则让学生在一个
  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理想的课
  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我
  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尝试以下的六种提问方式: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多元是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学生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也是
  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文本对话的过程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真因如此,"一千个读者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而文学作品因为这种个性的解读而更具有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
  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
  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
  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柳谐音是"留",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
  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
  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做出了个性化的理解。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
  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因此在课堂提问时,应抓住有利的时机,浓墨重彩,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有机地融为一体,力求对作
  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比如在学习《迢迢牵
  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的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
  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
  谈自己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人生经历等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将课内和课外和谐地有机
  地融为一体,获得了各自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即课堂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大胆讨论
  ,上台陈述的新形式。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氛围,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
  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
  ,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激活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能"仰而弥坚",越坚,钻得越起劲;"钻而弥深"
  ,越深,就越锲而不舍,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例如,学习狄金森的短诗《篱笆那边》时,在
  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学生的思维先是固定在 "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
  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时,我顺势提出一个疑问:草莓的甜
  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
  维走向更远更深。
  四、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
  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
  ",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
  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中省略
  掉的部分;"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
  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而当这种乐趣不再
  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例如在学
  习《孔雀东南飞》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析了诗的悲剧内涵后,可提出这样一个"虚拟性"的问题
  :在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个突发事件,
  刘兰芝和焦仲卿还会破镜重圆吗?
  五、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语文教学讲一个"拈"的工夫,即洪镇涛老师所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取要",教师拈的好,拈出一点
  ,带出一个面;拈一叶而知天下秋,拈出一朵梅花,带给学生的却是整个春天。在学生常常忽略的文句
  中拈出几个关键词设计问题,但这里老师的"拈",一定要独具慧眼,于无疑处生疑;还可以拈出重点,
  拈出矛盾。这样驾驭课堂就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比如学习《阿Q正传》,拈出"自卑与自尊"的矛盾,
  学习《失街亭》,拈出"读书与实践"的矛盾等。
  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以之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的提问
  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
  度上阻碍其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即"曲径通幽"的方式提出,寻求学生兴趣
  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改变提问角度,
  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角度新颖,能激发情趣,这样就一定能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
  性和趣味性,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
  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语文课堂的"提问式"教学,不但应该体现出语文的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而且能应该努力展示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从而让提问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对话
  的桥梁,成为能给师生都带来思维享受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主编:《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出版社,2002年
  [3]张仁贤:《素质教育经验汇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年
  [4]刘电芝主编:《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最关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本人结合自身的几年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设创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为主的抽象科学,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相当枯燥乏味的,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21世纪的一代新人,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做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此,我认为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来管理班级。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教育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促进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相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多时候是老师在督促学生去做。教学生反思。可这样做的效果却并不见得多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常常令人纠结。问题出在哪里呢?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位女士养了一只鹦鹉,她老觉得她的鹦鹉的叫声让人生厌,似喉中有痰,听来含糊沙哑而又令人恶心。女士于是就带它去看兽医,但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女士觉得诧异,而医生和她交谈了一会儿,委婉地提议这位女士自己去接受一下检查,原来这位女士长期
中国的诗学历来都强调一个"意境",而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的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一种感性形象,需要的是感性观照和情绪体验,因此,诗歌教学应该充分运用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理论,做到:"相机诱导,以诱达思。"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描述画面,诱导激思,让学生入境  "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意境,它有"物镜"和"情境"之分,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
【摘要】书面表达是高考题型中难度较大,区分度较高的题目,得分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总成绩,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本文主要记录了一堂借助了PPT展示的实效英语作文评析  课。  【关键词】PPT 作文评析魅力  某中学生报的"热点话题"专栏下一期的讨论主题是:"上大学是高中生唯一的出路吗?"假如你是某中学  高三的学生李华,请你根据下面所给出的提示用英语给该专栏写一封信,介绍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有益尝试,志愿服务对大学生成长的催化作用逐渐显现,如何推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特别是区市共建的高校,本文将以区市共建高校的梧州学院为例探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区市共建 高校 大学生 志愿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志愿服务也随之兴起,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有益尝试,以及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的魅力,还有那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的很好。我谨代表个人体会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每当读起《再别康桥》,我都会被诗人笔下的康桥迷住,虽然今生不可能看它一眼,但仍然梦幻般爱宠着它。  作为“新月诗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诗思旖旎,结构多变,富于创新,充满了豪情。在本诗中,他把“康桥”视为“难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依恋之乡”,抒发了热爱和留恋母校的情怀,但又超越了“母校”这一实体,而表达了对“精神家园”的渴
摘要:本文以浅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互动教学模式为研究论题,首先阐述了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在对其概念和特征理解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了大学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基于互动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最后论文提出了互动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 互动教学 模式    大学英语互动模式是建立在多种教育学理论之上,采用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教学法,学生是互动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分调动自己思维,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思维方面,尽管聋哑学生的思维同样经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三个发展阶段,但由于听力丧失,信息闭塞,语言障碍,使得他们这一思维发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