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必要适定的边界积分方程

来源 :机械强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明了,如果某微分方程的基本解中含有对数函数,那么目前习用的边界积分方程的解可能不是原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解。如果把此类边界积分方程用边界元法离散化求近似解,那么这些近似解将依赖于用作无量纲化的长度标尺。其他情况相同,仅仅因为选取不同的长度标尺,就可使这些近似解彼此相差甚远。本文指出,文[2]开创的新一类边界积分方程与原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对等,并且数值结果稳定,在工程上可放心使用。 Proved that if the basic solution of a differential equation contains a logarithmic function, the solution of the curren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ay not be the solution of th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the origi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If thes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are discretized by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or approximate solutions, then these approximations will depend on the length scale used as the dimensionless.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these approximate solutions can be far apart from each other simply because different length scales are chose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new type of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created by [2] is equivalent to th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of the origi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d the numerical result is stable and can be safely used in engineering.
其他文献
标准号标 准 名 称实施日期采用程度GB/T 1 5042—94GB/T 1 5043—94(jB 150f14.94(;B/T 15045—94GB/T 15080.6—94GB/T lj080.7—94GB/T 1 5()8-O.8—94GB/T 15()80.9—94G
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曾将“身体”归纳为三种:消费身体、肉体身体、符号身体。其中符号身体指的是人们在长期形成的审美意识中作为习惯定势的“意指”符号所共同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对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7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
今人 ,颇有反对“文以载道”之说者 ,认为文章抒发文采 ,给人以超越时空的美的享受。这种“美”是无极的 ,即混混沌沌莫可名状的 ,其实这是不攻自破的。“超然”之说就是为反
《小雪花》杂志创刊于1992年,半月刊,原名叫《亚细亚少年》,是黑龙江省惟一一本公开发行的少先队队刊。创刊八年来,发行量持续稳定,1998年突破30万大关,1999年增加到38万册,
2000年伊始,万象更新。 在世纪交替之际,本刊编辑部邀请在京的一批专家、学者,就21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改革举行座谈和研讨。与会人员回顾过去,展望将来,畅所欲言,真可谓新思潮涌,卓见迭
该书主编潘建伟曾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6项 ;且有阵容较强的编委会成员共同执笔完成全书任务 ;这部书是集体探索精神的体现。我区青年理论工作者在书中论述了不少很有启发性的
也许你有过这种感觉,在噪声的车间或环境下工作和学习,其效率大大减低。有时会不能持续下去,医学家们认为这是一种噪声疲劳现象。 为什么噪声会使人出现疲劳现象呢?这 Perh
1994年11月5日至6日,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主持,七位长期从事水声及水声测量的专家教授在陕西西安对东南大学研制的《SZC-1型水声自动化测量系统。进行了技术鉴定.专家们认为,该测
摘要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认知隐喻不再把隐喻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手段、一种修辞格,而是把它看作是一种思维工具、一种认知方式。本文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诗人怎样运用隐喻这一思维工具来建构诗歌,读者如何通过分析诗中的隐喻来体验诗人的认知世界,理解诗歌的主题。  关键词:隐喻 诗歌 建构 解读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一 隐喻  隐喻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