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SOD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百草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hp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构建百草枯(paraquat,PQ)所致的小鼠肺损伤模型,研究携带抗氧化基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构建携带有SOD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建立携带有抗氧化基因SOD的BMSCs体系。将100只清洁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BMSCs治疗组、携带空载基因的BMSCs治疗组(BMSC-空载体治疗组)、携带SOD基因的BMSCs治疗组(BMSC-SOD治疗组)。每组20只。PQ染毒组和各治疗组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20% PQ溶液(25 mg/kg)构建小鼠PQ中毒肺损伤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注射PQ溶液后4 h给予相应组别球后静脉注射相应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系,分别在给予细胞治疗后的3、7、14、21 d处死各组小鼠取相应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观察肺组织超显微结构损伤情况。留取血液标本,用化学比色法检测SOD、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 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氧化应激指标;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等炎症指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SOD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第3天PQ染毒组SOD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第21天PQ染毒组SOD蛋白表达升高;与PQ染毒组比较,第3、21天BMSCs治疗组、BMSC-空载体治疗组、BMSC-SOD治疗组SOD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BMSC-SOD治疗组升高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第3、7、14、21天PQ染毒组及BMSCs治疗组、BMSC-空载体治疗组、BMSC-SOD治疗组GSH含量和SOD活力均明显降低,且均明显高于PQ染毒组,以BMSC-SOD治疗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第3、7、14、21天PQ染毒组及BMSCs治疗组、BMSC-空载体治疗组、BMSC-SOD治疗组MDA水平明显升高,第3、7、14、21天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PQ染毒组,以BMSC-SOD治疗组下降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第3、7、14、21天PQ染毒组及各治疗组TNF-α及TGF-β含量明显升高,第3、7、14、21天各治疗组明显低于PQ染毒组,以BMSC-SOD治疗组下降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切片显示,第3、7、14、21天PQ染毒组与各治疗组肺组织明显损伤;第3、7、14、21天BMSCs治疗组、BMSC-空载体治疗组、BMSC-SOD治疗组肺组织损伤比PQ染毒组明显减轻;其中以BMSC-SOD治疗组肺组织损伤减轻最明显。PQ染毒组与各治疗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损伤;BMSCs治疗组、BMSC-空载体治疗组、BMSC-SOD治疗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比PQ染毒组明显减轻;其中以BMSC-SOD治疗组肺组织超微结构损伤减轻最明显。

结论

SOD是细胞内清除氧自由基的关键因子,其表达上调可明显抑制PQ诱导的氧化应激损害及凋亡,提高肺泡上皮细胞抵抗外界有害环境的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锡的碱熔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锡经微孔滤膜采集,固体氢氧化钠碱熔法电炉加热直接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二氧化锡(以锡计)的线性范围为1.5~1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5 μg/L,定量下限为1.5 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m3(以采集75 L空气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
目的描述绍兴市2008至2014年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高温中暑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至2014年绍兴市高温中暑报告,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绍兴市2008至2014年共报告高温中暑1 676例,其中轻症中暑占88.6%(1 485/1 676),重症中暑占11.4%(191/1 676);死亡9例,均为重症中暑,病死率为0.5%(9/1 6
目的探讨广州市职业卫生的现状与对策。方法2015年1月,收集广州市职业中毒事故调查资料、职业病诊断鉴定数据以及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数据,对广州市职业卫生统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州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数为20 890家,劳动者总人数为1 457 583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为284 233人,累计职业病人数1 502人。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职业病患者存量及新发病例多;自2001至
目的评价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2,2-dinitroethene-1,1-diamine,FOX-7)引起孕鼠的母体毒性及诱发胎鼠畸形的可能性。方法将125只成年SD大鼠按交配时间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3个染毒剂量组分别给予5 mg/kg、15 mg/kg和45 mg/kg FOX混悬液,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淀粉溶液和280 mg/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2,4-二硝基苯甲醚(DNAN)对大鼠的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将性成熟的SPF级SD大鼠雌性120只,雄性60只,按1∶1比例合笼交配,将雌鼠按受孕时间随机分为5组。3个剂量组孕鼠分别给予5、15、45 mg/kg的DNAN混悬液,阴性对照组给予4%淀粉溶液,阳性对照组给予280 mg/kg乙酰水杨酸,于妊娠第5~19天用经口灌胃方式染毒,每天1次,实验期间观
目的分析388名国有企业职工D型人格与认知融合的关系,为D型人格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5月从2家国有企业参与健康检查的职工中随机选择自愿参与测试的400人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认知融合问卷(CFQ)、D型人格问卷(Type D Personality Scale,DS-14)进行测试。结果社交抑制组(25.62±8.92)、无消极情感无社交抑制组(20.58±
期刊
目的研究职业应激对职工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方法于2014年9月对186名某太阳能光伏企业职工进行职业应激程度评定,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测定其唾液中皮质醇浓度。结果职工人口学特征不同组间唾液中皮质醇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控制评分高水平组的皮质醇浓度[(74.62±15.34)μg/L]低于低水平组[(79.95±12.9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