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对大鼠致畸的研究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0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2,2-dinitroethene-1,1-diamine,FOX-7)引起孕鼠的母体毒性及诱发胎鼠畸形的可能性。

方法

将125只成年SD大鼠按交配时间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3个染毒剂量组分别给予5 mg/kg、15 mg/kg和45 mg/kg FOX混悬液,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淀粉溶液和280 mg/kg的阿斯匹林。于受孕后第5~19天对实验动物进行经口灌胃染毒,每天1次。实验过程中观察母鼠体重变化及毒性症状。分别采用切片法和骨染色法检查受试物引起胎鼠内脏畸形和骨骼畸形。

结果

中、高剂量组孕鼠于染毒第5或第6天出现兴奋、易激惹等毒性效应。高剂量组母鼠净增体重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死胎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胎鼠体重和身长以及高剂量组胎鼠尾长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剂量组均不引起胎鼠外观畸形。高剂量组胎鼠侧脑室扩张(9.17%)和枕骨缺失(2.59%)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OX-7具有明显的母体毒性、胎儿毒性和致畸危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以大流量采样器采样,增加滤膜粉尘颗粒负载,来解决样本增重过低,以至于达不到最低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的问题。方法在A和B 2家造船厂,采用高流量FSP-10和常规流量FSP-2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在同一电焊作业地点平行采集呼吸性电焊烟尘。FSP-10采气流量为10 L/min,FSP-2为2 L/min,采样持续时间分别为3.0~4.0 h和2.0~2.5 h
目的构建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综合指标,分析长期钒接触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可能产生的损害作用及表现特征。方法2012年7至11月,采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接钒组与对照组各128名工人进行测试,采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人群NCTB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神经行为功能综合指标(NBI),考察钒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结果接钒组视觉保留得分(6.9±1.9)
目的了解浙江省护理工作环境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于2015年3至6月应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及离职意愿量表对浙江省10家综合医院71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该调查中护理工作环境5个维度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2.95±0.41)、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2.94±0.33)、充足的人力和物力(2.90±0.47)、护士参与医院事务(
期刊
目的探讨轮班作业及其与职业应激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3家企业5 338名工人进行调查,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等调查工人的职业紧张因素、紧张反应和轮班情况。结果轮班作业人数占46.6%,不同企业、不同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岗位、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吸烟、饮酒情况)和不同周工作时间组间轮班作业情况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健康状况与
期刊
期刊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锡的碱熔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锡经微孔滤膜采集,固体氢氧化钠碱熔法电炉加热直接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二氧化锡(以锡计)的线性范围为1.5~1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5 μg/L,定量下限为1.5 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m3(以采集75 L空气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
目的描述绍兴市2008至2014年高温中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高温中暑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8至2014年绍兴市高温中暑报告,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绍兴市2008至2014年共报告高温中暑1 676例,其中轻症中暑占88.6%(1 485/1 676),重症中暑占11.4%(191/1 676);死亡9例,均为重症中暑,病死率为0.5%(9/1 6
目的探讨广州市职业卫生的现状与对策。方法2015年1月,收集广州市职业中毒事故调查资料、职业病诊断鉴定数据以及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数据,对广州市职业卫生统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州市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企业数为20 890家,劳动者总人数为1 457 583人,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为284 233人,累计职业病人数1 502人。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职业病患者存量及新发病例多;自2001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