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儒学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牟宗三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综述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百年儒学走向”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牟宗三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于2019年7月13-14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东山宾馆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埃及、芬兰、伊朗等国家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牟宗三思想与中国文化的重建”这一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交流。
其他文献
楚竹书《鬼神之明》篇一方面叙述了墨家以“赏善罚暴”关联于“鬼神之明”之说:墨家认为鬼神的认知能力远胜于人,不可隐瞒、不可欺骗,能够超越人的感官束缚而得真知,因此,鬼神可以强制向被赏罚的人群灌输被规定的善恶价值体系。另一方面,鬼神的赏罚又遭到了《鬼神之明》的质疑:鬼神之赏罚并不与善恶具有必然性关联,这一判断之正确赖以成立的前提,是本篇作者认为应以天下所有人的共同认知为真知,此观点乃是源于孟子。
现代社会的一个明显悖谬在于,一方面理性确立了全面彻底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对灵魂、心灵或生命力量的诉求又引发了广泛的精神、灵性和宗教生活复兴热潮。要想对这个典型的时代“征候”进行深刻反思及剖析,有必要重新梳理从迷魅到祛魅、又从祛魅到再魅的精神历程。韦伯对祛魅的原初论述最终陷入不可逆转的命运;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对启蒙精神的批判显示出思想何以在极端理性化的废墟之上延续残生;而查尔斯·泰勒对于世俗化兼融史与论的透彻阐释则敞开了另一重可能,即以灵性力量的内在化为视角,重新反思再魅的真正含义。
孔德立著《先秦儒墨关系研究》一书于2019年3月由学习出版社出版。该书指出,先秦儒家代表春秋时期以来的精英阶层思想,墨家代表战国时期一般社会阶层的思想$墨子学于儒家,又不满儒家的仁爱等主张,遂展开对儒家的批判。孟子与荀子站在儒家仁义的核心价值立场上,对墨子“非儒”进行了回应。
笛卡尔从怀疑一切前见中得到了他的知识论原则,维柯却在其间看到了虚无主义的危险。维柯认为,要克服笛卡尔的认识论虚无主义,只能依靠“真理与造物相互转化”这个经院哲学的认识论原则。不过,维柯对此原则的使用却是“六经注我”式的:他暗自将它调整为“真理的标准就是做成它本身”。这个调整让他偏离了经院哲学,站到了现代性的立场。借此原则,维柯建立了他的新科学,从数学转向了人事,从自然转向了历史。这一转向,既是维柯对笛卡尔的回应,也是他对人类认识真理的最终回答。
〔美〕阿摩斯·冯肯斯坦著,毛竹译,“西学源流”丛书之《神学与科学的想象:从中世纪到17世纪》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于2019年11月出版。“神学”发端于12-13世纪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乐趣,本是为超自然知识领域保留的术语,但在16—17世纪,大量自然哲学家和世俗人对神学经典论题的讨论,使得科学与神学以全新的方式结合在一种话语模式中,“神学关切以世俗化的术语表达,而科学的关切则以神学术语表达。神学与其他科学几乎成为同一个领域”。
语义学问题的研究渗透在作为大数据思维基础的大数据整体技术-物理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它在关于大数据哲学-科学-技术三者之间的关联互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由大数据技术与科学的“形而上”抽象所凝结的大数据哲学思维也为传统语义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意义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强调意义丰富性与具体性的融合、意义动态性与规范性的整合以及意义主体性与语境性的统一;在指称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坚持指称“非确定性”的理论态度,并且趋向于指称的语境基础构建;在真理问题方面,大数据思维遵循“新归纳主义”的语言真理观立场,从语用
海德格尔曾经提出,现代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即以特定方式解蔽自然。莱茵伯格对此表示赞同,并进一步主张研究是在实验系统中现实展开的。实验系统是异质性的、动态的、实践性的场景,包含知识物与技术条件,并且具有差异性重复的属性。在此基础上,莱茵伯格对知识与实在性观念进行了重构。在作为表象空间的实验系统中,科学家获取知识的过程与研究对象的呈现过程是同一的。以现实的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为对象的认识论不再是规范的,而是历史认识论。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者一直根据某种西方[JP3]逻辑理论来整理中国古代逻辑史料,结果不仅很多中国古代逻辑史料没有得到充分发掘,而且不少中国古代文献也因遭到肢解而被误读,从而未能给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与之相对,采用基于广义论证概念的广义逻辑观,不仅可以通过拓展逻辑概念扩充中国古代逻辑史料,而且能够从文化、语境等多个层面对文献进行整体性解读。而在源于西方文化的学科体制占据当今世界主流地位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研究各类文化现象及其历史,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019年9月21-22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与日本哲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中日哲学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中国、日本等国的近百名学者齐聚中山大学锡昌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学术交流。本届论坛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高度重视,王立胜书记和张志强副所长率领九位研究人员参会并作学术报告。
本文介绍了卢梭、罗尔斯和努斯鲍姆的道德心理学,特别是罗尔斯的道德心理学对卢梭的继承,以及努斯鲍姆的道德心理学对罗尔斯的继承;也解释了由其正义理论差异而产生的道德心理学差异。本文认为,由于正义理论的演变,存在着一种道德心理学的演变,而这种道德心理学的演变又与特殊心理的减少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