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c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报道1例原发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HS患者,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额叶,术前影像检查(包括磁共振波谱分析)考虑胶质瘤,手术全切,术后病理组织学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HS。患者接受了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至随访期结束未复发。结论 HS是少见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者罕见,诊断与鉴别诊断还依赖于组织形态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目前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预后多很差。术后同步放化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来那度胺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调节肿瘤微环境等多重作用。自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来那度胺可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以来,近期研究表明,来那度胺单药或联合治疗在其他类型淋巴瘤中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结合第5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的最新报道,对来那度胺在淋巴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动态分析淋系恶性疾病(MLD)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变化,探讨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55例ML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30例、多发性骨髓瘤(MM) 16例;以1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XCR5+细胞(Tfh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及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程序性死亡蛋白1
早产儿绝大多数体重过低,且有肠道吸收功能不全等问题,故早产是造成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按摩对改善肠道吸收,增加早产儿体重有显著疗效。本文将总结部分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7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干预组(85例),分别口服降糖药物和应用强化胰岛素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端粒保护蛋白1(POT1)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初发AML患者(病例组)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POT1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PO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2例初发AML患者中,M1 2例,M2 14例,M3 12例,M4 14例,M5 17例,M6 2例
目的探讨提取贮存骨髓涂片DNA的方法,通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NPM1及c-kit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三种基因突变与AM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AML患者骨髓涂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测序和分子克隆方法对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NPM1和c-kit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及分析,记录患者疾病缓解、进展及生存时间。结果实验证实
目的观察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EB病毒相关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接受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的EBV-HLH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后确诊为淋巴瘤相关及原发性HLH患者未纳入分析。结果6例EBV-HLH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1岁,中位年龄27.5岁(21~60岁)。2例初治EBV-HLH患者治疗后2周达到部分缓解,但均在4周内复发;4例复发EBV-HLH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