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例动脉调转手术治疗大动脉转位的早、中期结果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for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大动脉调转手术(ASO)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的早、中期结果,分析其随访死亡、术后主动脉瓣反流及肺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169例行动脉调转术病儿入选,其中男129例,女40例,平均年龄(11.7±26.3)个月.病儿分两组:Ⅰ组为室间隔完整组(56例),Ⅱ组为室间隔缺损组(113例).所有术后生存病儿均进行超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7±14.6)个月.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全组住院死亡19例(11.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整体治疗水平的提高,住院病死率由2004年的16.67%下降到2007年的3.92%.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0%、91.33%及91.3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O术后随访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年龄大于6个月;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为合并室间隔缺损、年龄大于6个月、术后新主动脉瓣Z值>1;术后肺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年龄小于1个月和肺动脉采用补片成形.结论 ASO手术具有良好的早、中期结果,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理想术式.TGA病儿应该尽早手术治疗,手术年龄大于6个月是随访死亡及主动脉瓣反流的重要危险因素;新主动脉根部与主动脉远端不匹配是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的危险因素;病儿的生长发育与肺动脉成形材料无生长特性的矛盾是导致术后肺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主动脉夹层的平均年发病率为5~10例/100万人~[1],且其经过十分凶险,如未能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主动脉瘤也具有极高致死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发病机制却尚未明确,因此在医学上尚不能做到对该类疾病的早期预防,而近年来对金属蛋白酶的研究却开创了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
期刊
孕妇 38岁.体重50 kg.孕37+3周,间断发热伴咳嗽2周.查体孕妇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少尿.心率140次/min,血常规示白细胞(11.7~14.9)×109/L,血红蛋白85~106g/L,血小板(177~224)×109/L.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瓣叶增厚,腱索中度粘连,开放受限,瓣口最大开放面积为0.74 cm2,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约为75 mm Hg(1 mm Hg=0.13
期刊
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食管疾病学组、《食管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保定市肿瘤医院(保定市第三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食管良性疾病学术会议”及“第三届全国食管外科并发症防治研讨会”定于2010年秋在保定召开。欢迎全国普胸及食管外科医师积极参会、投稿。
期刊
病人 女,36岁.无诱因进食后梗噎1年余,伴胸骨后疼痛2周.查体和常规血液生化无阳性发现.食管吞钡示造影剂经食管中胸5、6椎体水平受阻,食管管壁可见钡剂充盈缺损,管腔呈向左偏心性狭窄。
期刊
病人 男,50岁.渐进性增大左前胸壁肿块20余年.查体见胸骨体隆起畸形,隆起处色泽正常,无红肿及破溃.可扪及一直径12 cm左右巨大圆形肿块,表面光滑,基底固定,质地偏硬,无压痛。
期刊
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对于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术前危险分层还有助于比较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质量.若不进行危险分层,而仅采用粗略手术结果数据,则会低估接受高危病人的医疗机构的水平[1],并会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和高危病人的治疗.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建立了多个基于欧美人群的危险分层系统,这些系统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如美国心
期刊
病人 男,61岁.突发胸背部疼痛2天.既往高血压病史4年,有发作性头晕病史1年.查体:血压159/101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主动脉血管造影报告(CTA):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
期刊
目的 分析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口梗阻的影响因素.方法 1999年12月至2007年12月,行大动脉调转术(ASO)331例,术后生存288例.228例平均随访(20.4±18.6)个月,随访率79.2%.根据ASO术后超声报告所测主、肺动脉吻合口流速的大小,对完全性大血管错位室间隔完整型(TGA/IVS),完全性大血管错位伴窒间隔缺损(TGA/VSD),右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
目的 探讨吸烟对大隐静脉旁路血管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吸烟10年以上(A组,12例)、戒烟1年以上(B组,9例)、不吸烟(C组,1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每例术中留取其1 cm长大隐静脉旁路血管,修剪成3条3 mm宽血管环.采用器官管槽法,在37℃有氧条件下,观察比较各组血管环在不同浓度(10-9~10-5mmol/L)的苯肾上腺素作用下的血管收缩反应,及待10-5mmol/L苯肾上腺素收
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我们外科治疗15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出口病儿,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