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评估的研究概况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rou1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的病人进行术前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对于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术前危险分层还有助于比较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医疗质量.若不进行危险分层,而仅采用粗略手术结果数据,则会低估接受高危病人的医疗机构的水平[1],并会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和高危病人的治疗.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建立了多个基于欧美人群的危险分层系统,这些系统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如美国心胸外科学会的STS评分,其特点为模型复杂,但未公开[2];第二类如欧洲的EuroSCORE评分[3],该类模型的特点是计算简单、开放。

其他文献
病人 男,31岁.发现心脏杂音2年,间歇性发热伴胸闷2个月.查体:体温37.8℃,心界扩大,可闻及心尖部3/Ⅵ级收缩期杂音、胸骨左缘第3肋间轻度舒张期叹气样杂音。
期刊
目的 探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效果、随访结果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应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平均年龄42.6岁.所有病人均经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测压,根据术前、术后,桡动脉、足背动脉平均压差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均治愈出院.术前桡动脉足背动脉平均压差36~63 mm H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6年7月到2008年5月在心脏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迷宫手术141例,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比较手术前后心律、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6例.出院135例中,随访129例(95.56%),失访6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6.79±7.91)个月.随访者中1例1O个月死于心衰,余12
2002年9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应用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气管支气管良性肿瘤病人11例,现总结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80岁,平均(51.3±21.5)岁.肿瘤最大径0.6~1.5 cm,平均(1. 3±0.3)cm.病变位于气管4例,隆凸1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2例。
期刊
目的 总结覆膜支架治疗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体会.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3月,4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应用覆膜支架封堵,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平均(31.5±5.4)岁.动脉导管平均直径(28.3±0.8)mm,肺动脉收缩压平均(66.0±8.3)mmHg.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5±1.5)个月.结果 术后造影示3例动脉导管完全封闭,1例残余少量
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主动脉夹层的平均年发病率为5~10例/100万人~[1],且其经过十分凶险,如未能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主动脉瘤也具有极高致死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发病机制却尚未明确,因此在医学上尚不能做到对该类疾病的早期预防,而近年来对金属蛋白酶的研究却开创了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
期刊
孕妇 38岁.体重50 kg.孕37+3周,间断发热伴咳嗽2周.查体孕妇端坐呼吸、双下肢水肿、少尿.心率140次/min,血常规示白细胞(11.7~14.9)×109/L,血红蛋白85~106g/L,血小板(177~224)×109/L.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瓣叶增厚,腱索中度粘连,开放受限,瓣口最大开放面积为0.74 cm2,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收缩压约为75 mm Hg(1 mm Hg=0.13
期刊
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食管疾病学组、《食管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保定市肿瘤医院(保定市第三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食管良性疾病学术会议”及“第三届全国食管外科并发症防治研讨会”定于2010年秋在保定召开。欢迎全国普胸及食管外科医师积极参会、投稿。
期刊
病人 女,36岁.无诱因进食后梗噎1年余,伴胸骨后疼痛2周.查体和常规血液生化无阳性发现.食管吞钡示造影剂经食管中胸5、6椎体水平受阻,食管管壁可见钡剂充盈缺损,管腔呈向左偏心性狭窄。
期刊
病人 男,50岁.渐进性增大左前胸壁肿块20余年.查体见胸骨体隆起畸形,隆起处色泽正常,无红肿及破溃.可扪及一直径12 cm左右巨大圆形肿块,表面光滑,基底固定,质地偏硬,无压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