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的比较分析与模式选择

来源 :中国应用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3年开始,全国部分地区开始试点行政案件的集中管辖制度。从六年多的试点工作来看,各地做法不一,出现多种集中管辖模式。其中普通法院集中管辖模式最常见。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虽然是行政案件管辖的重大突破,去除了行政诉讼的主客场弊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行政诉讼的去行政化、去地方化,但是无论采取何种集中管辖模式,都会出现集中管辖法院的审判压力增大、非集中管辖法院行政审判职能的弱化、法院司法成本与当事人诉讼成本的增加的共性问题。在选取集中管辖法院时,要对员额法官办案系数、一审行政案件数、行政审判能力、交通便利程度
其他文献
现行立法中,民事一审诉讼程序采取“简易程序—普通程序”二元模式,其中普通程序起到了通则作用。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小额诉讼程序,但作为简易程序项下的“更简”模式,仅有一个条文。随着人民法院二十余年繁简分流程序制度改革的推进,各类民事一审诉讼案件占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大大挤占了普通程序适用空间,普通程序的适用比例甚至低于简易程序项下的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二元立法模式已不能适应司法实践之需求,重构小额、简易、普通三者并列的民事一审诉讼程序,实现简易、小额诉讼的“普
《中国应用法学》创刊于2017年,是最高人民法院主管,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在2021年正式入选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目录,成为自2017年以来新创办法学期刊中唯一当选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