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内酯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x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穿心莲内酯对C57BL/6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将80只C57BL小鼠完全随机分为0.9%氯化钠溶液组(空白对照组)、穿心莲内酯组(单纯给药组)、放射+0.9%氯化钠溶液组(单纯照射组)和放射+穿心莲内酯组(联合组),每组20只.照射前单纯给药组和联合组用穿心莲内酯20 mg·kg-1·d-1灌胃,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用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灌胃30 d.采用6 MV高能X射线直线加速器单次15 Gy照射,建立小鼠全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取小鼠肺组织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联合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单纯照射组小鼠明显减轻,其肺系数、肺组织MDA含量、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血清TGF-β1、TNF-α表达水平虽然略高于空白对照组,但低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肺系数=1,60,tMDA=7.06,t羟脯氨酸=17.44,tTGF-β1=16.67,t TNF-α=14.03,P<0.05);联合组小鼠血清SOD活力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t =60.81,P<0.05),但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给药组;单纯给药组小鼠各项检测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穿心莲内酯可有效减轻小鼠的放射性肺损伤,且对小鼠肺组织无明显毒性。

其他文献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在接触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无反应状态.妊娠期母体对同种半异体的胎儿表现为免疫耐受,过去普遍认为这是孕妇免疫系统受抑制的结果,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是一个免疫调节过程.妊娠期母体通过复杂的激素-免疫-细胞因子网络对妊娠的各个生理过程,包括着床、胚胎生长发育以及分娩过程进行免疫调节,而T辅助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
期刊
脑转移瘤病例在接受放射治疗时,一般要求全脑靶区(PTV)进行预防性照射,同时转移的肿瘤区域(GTV)需要达到更高剂量水平.以往传统的适形治疗方法是设计两程计划,首先进行全脑的水平对穿照射,一般经过10次左右,单次剂量为3 Gy的治疗,使PTV先达到处方剂量要求,之后再针对GTV设计一个单次剂量为2~3 Gy共5~10次左右的适形或者调强计划,优点是适形野照射全脑,可以保护眼晶状体;后程计划因为只照
期刊
职业照射评价以个人监测为基础,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评价的重要依据[1].为了保证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监测中的质量保证工作必须贯穿于个人剂量监测的全过程,即监测计划制定到结果评价的全过程[2].而双轨监测是其中的一个质量控制手段,秦山核电厂(现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秦一厂)正是以双轨监测的形式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辐院”)实施长期的外照射双向比对测
期刊
鼻咽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无远处转移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鼻咽部周围重要器官多,解剖关系复杂.另外,由于鼻咽黏膜下毛细淋巴管网非常丰富,鼻咽癌患者表现出极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60%~85%),放疗时需要对颈部进行预防照射[1-2].由于靶区体积大,形状复杂,危及器官邻近等因素,调强放疗(IMRT)等精确放疗技术已成为较为理想的选择,而且多采用同步加量(SIB)的放疗方法.容
期刊
电离辐射职业照射发生在医学、工业、教育、研究等领域中,涉及的工作人员数量愈来愈多.随着放射防护工作的不断加强,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不断降低,电离辐射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慢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等确定性效应(即组织反应)逐步减少,辐射致癌效应日益显得突出.本文总结了本院2001-2012年间确诊的9例职业性放射性肿瘤患者的病因判断资料。
期刊
1.各种量和单位除在无数值的叙述性文字和科普期刊中可使用中文符号外,均应使用量和单位的国际符号。非物理量的单位(例如个、次、件、人等)用汉字表示。2. SI词头符号用正体,并与紧接其后的单个单位符号构成一个新的单位符号,且两者间不留空隙。106以上的词头符号(例如M、G、T等)大写,其余为小写。词头不能单独使用(例如“μm”不能写作“μ”),也不能重叠使用(例如“nm”不应写作“mμm”)。
目的 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2种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评估VMA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剂量学特点与应用能力.方法 选取2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左侧10例,右侧18例),分别制定双90度弧段的VMAT与5野的IMRT 2种计划,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肿瘤控制概率(TCP)、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
目的设计一种检测静态调强计划实施过程中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精度的方法,并分析叶片误差对靶区和正常器官受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已通过剂量验证的静态肺癌调强计划,按子野数目从小到大排序,将前10例和后10例计划分别编入简单计划组和复杂计划组,将计划传送给瓦里安600CD加速器执行,借助PV aS500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图像,通过梯度算法获取叶片的实际位置,计算出叶片验证通过率,
目的观察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 stem cells,ASCs)植入放射损伤骨骼肌后的纤维化程度改变,探讨ASCs对兔骨骼肌放射性纤维化的影响。方法64只新西兰兔单侧臀部予9 MeV电子线单次照射80 Gy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Cs组和PBS组,每组32只,照射24 h后照射侧分别肌肉注射1 ml含5×107 ASCs的PBS悬液和1 ml PBS缓冲液,未照射一侧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