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改浅议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phi_qu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高中物理新课改的角度分析教材特色和教学方法,浅议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谈及笔者对教学理念的认识,涉猎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熏染。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改理念方法
  
  我校于前年搭上了新课改的末班车。笔者在这里就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教学,谈谈自己对教材和教学理念的一些认识。我的总体感受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教材的特点有了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一、新旧教材的最大区别
   新旧教材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主要表现为:
   旧分科课程的特点是: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优越性;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课本学科自成一体。
   旧课程的缺点是: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学科间人为分割,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
   旧课程的优点是: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学生可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的特点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学、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
   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指导思想
   此次的新课程改革除了教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目标等都有了较大改变
   1.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探究精神提出来已经多年了,科学探究也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新课程的一个热点,贯穿始终,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翻开《物理1》第一页,一眼就看到赵凯华老师的“走进物理课堂之前”一文,一群顽童对苹果下落的运动研究方式给我们老师和学生都有了很大的启发: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过去比较起来有了明显的改变,过去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这里孩子们通过提出问题:“苹果是不是越落越快?又怎么个越来越快?”,然后孩子们通过思考,提出猜想与假设,而后通过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交流与合作等,而后他们又对频闪照片的研究,最后孩子们通过他们的努力非常完美的完成了对苹果下落运动的研究。这里就充分的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呢?是不是必须所有要素全都体现呢?我可不那么认为,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段中有两三个科学探究的要素就够了,如没有实验的教学片段也可以体现探究精神。但我们的教学必须体现探究的精神,科学探究不仅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物理2》的第28页“思考与讨论”:“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的半径就是地球的半径R(约为6400Km)。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个思考与讨论显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后面的宇宙速度做好了较当的铺垫。只有长期地不断渗透这种教学思想,学生才会形成质疑的习惯,才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提高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科学探究的能力。
   2. 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不难发现,新课程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的始终,是“过程与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都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大都过于注重单纯知识的传授,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很少下大的功夫。新课程却弥补了这一不足之处,渗透“极限”的思想方法,如:“瞬时速度”的学习,新教材就用到“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方法”。笔者仅以“向心加速度”的学习为例,过去从一个特殊的结论不加分析就推广到一般情形,这种处理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新教材通过图5.5-1和5.5-2先仿照过去的思路得出结论:在这两种情形中,加速度的方向是指向圆心的。然后用运动学的方法分析速度矢量的方向,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让学生耳目一新。新教材还用到了“解决问题时规范化的方法”;新教材在研究质点运动时还要用到坐标系,新教材比过去强调了坐标系与质点的坐标,使学生在刚刚开始学物理时候就能自觉地、规范地运用坐标系这个数学工具;新教材还重视了对科学过程的体现,如过去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往往说成“物理学中规定……”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新教材则不仅告诉学生结论,还要告诉学生是怎样得出的:我们对某一问题的提出,在没有下结论前一般用“可能…… ”等字眼,如学生对平抛运动轨迹回答,我没有直接肯定和否定,而是对学生的回答说“可能是这样的……”,最后通过验证得出需要的结论。新教材在《物理2》第七章第一节“追寻守恒量——能量”在旧教材里是没有的,这一节课的增加既使教材更加完整,又使得学生感受到“追寻科学足迹,还原科学本来面目”的过程,同时让学生知道“守恒”是物理学家追求的目标。
   总之,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特别注重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养成,通过渗透这种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本质认识。科学不是知识的堆砌,科学是人对自然的无尽的探索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除了“重过程”、“重方法”外,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新的突破,新教材在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了有效的努力:致力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的精神;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热爱科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學习过程成为审美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舒服、愉快、痛快、振奋……教科书通过旁批、科学漫步、科学足迹等模块来熏陶学生。例如在《物理2》第六章第1节的“科学足迹”中写道:“不过开普勒并不知道,他所发现的三个定律还蕴藏着极其重大‘天机’,那就是万有引力的规律。”凸显质疑与求知,评判性思维。质疑与求知的欲望是人的本性,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我们老师应该鼓励和发展学生的这种天性,而不应该摧毁它,前面所论“科学探究精神”包含的提出问题也就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物理1》第六章第1节的科学漫步的GPS显示信息,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式让学生逐步形成质疑的习惯。教材中引用名人的语录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感染学生,如引用物理学家李振道、杨振宁的话语,著名文学家马克•吐温的话语等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
   三、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巨变。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材完全能够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同伴交流,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历练也有了较为突出的体现。所有这些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1》《物理2》。
  [2]教师教学用书《物理1》《物理2》。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教师培训手册》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对物理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并重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那种上课就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状况,从而增强了培养学生物理学科领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究     探究性学习就是为了适应教育教学革而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物理新教材之中。初中物理学科的
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资源同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相融合,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样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大进步.课程的融合符合新时代教学对老师的要求,也会提升学生学习中学
古人认为智慧源于思考:“思曰睿,思虑之后,睿自然生。”韩愈也说,“行成于思”。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深入思考,反复思考,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规律,把握规律,进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  面对如此浩大的知识海洋,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达到光明的彼岸的。它还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整个的过程与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方可达到成功的彼岸。所谓“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
为了推动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且让发展走向与发展过程中所为社会提供出的成效能够符合于时代的发展趋势与能够满足国内社会对于此所提出的要求,国内教育部门正不断地将课程标
【摘要】本文着重提出了无法调动高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几点特征,剖析了对体育课没有兴趣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几点途径和核心形式。  【关键词】体育兴趣核心形式     早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社会的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把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如何使学校体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目前的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要切实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要通过观察现象,观看演示和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等。   针对“课标”中提出的学生这
品牌敏感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注重品牌。中国消费者与西方消费者的差别正在缩小,他们十分重视品牌,品牌为他们带来的功能的、情感的和象征的利益,特别是能够激发他们对以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教育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时代的强烈呼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创新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呢?此文试就谈点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氛围创新主体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是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