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估算意识,规范中求创新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估算比精算难,估算对一个人的数感、推理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亲近估算;规范书写;灵活估算;创新表达
  【问题的提出】
  估算是一种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估算。据统计,平时应用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例为3∶1。因此,熟练地掌握估算技巧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一般解决问题,只要能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决就行了。但估算比精算难,估算对一个人的数感、推理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积极的意义。
  估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估算也是个让广大教师棘手的内容,由于没有统一的模式可循,解题策略灵活多变,教学要求不好把握。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相当大的困惑。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寻找一种合适的估算表達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指导。
  【现状分析】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现行教材关于估算教学的主要例题和解决方法,见下表:
  我们看到,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估算内容陆续出现在解决问题中,估算学习依托于具体情境。三年级估算内容密集出现,内容涵盖加减乘除四大运算。可是综观书写格式和解题策略,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例题中,有许多文字的叙述,很少出现用算式和符号表示的一目了然的书写格式,尤其是低年级。这些文字叙述用于课堂内的口头讨论是很好的,但独立作业时,让学生也写这么一堆话,既费学生的时间,也耗教师批改的时间,不够简洁明了。书写格式的不明确,给解题带来很多麻烦。还有不少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不懂解题策略,不知怎么做,懒得琢磨,干脆放弃估算,走“捷径”——精算。这样一来,貌似省了不少麻烦,却无形中削弱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估算到底要不要教,回答是肯定的。
  【策略建议】
  一、创设情境,亲近估算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在启蒙阶段,我们可创设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尝些估算的“甜头”, 感到估算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比如二年级首次教学估算时,可以用课后的习题引入:“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800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这里不知道准确人数,你能得出结论吗?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估大法”,哪怕一个学校有900人,900 900 900=2700(人),2700<3000,所以,总人数一定少于3000人,能坐下。 “广场举办消夏音乐会,需要租1500把椅子。玉兰社区有900多把椅子,红梅社区有700多把椅子,够了吗?”这题体验“估小法”,就算900 700=1600(把),得数已超过1500,所以一定够了。
  另外,还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星期天,小红和同学逛街,看中一套衣服,衣服是200多元,裤子是100多元,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才能买下这套衣服?”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需要知道准确数就能得出结论,这就是估算,让学生觉得估算很好玩,很方便,很实用,愿意亲近估算,从而尝试估算。这些模糊的近似数带给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从此改变只会算准确数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通过估算合理解决问题的过程,既丰富了与数学有关的生活体验,又增强了学生的估算意识。
  二、及早简化,逐步规范
  有了这些模糊数的铺垫,再遇到有准确数的例题时,相信多数学生不是第一时间想到精算,更何况还没学过多位数加减法(刚学完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由于知识的迁移作用,他们会尝试着用估算去解决。这时,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用简洁的式子和符号把学生的想法表达清楚。如第一个例题“电话机358元,电吹风218元。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带700元够了吗?”可以这样表达:
  358>300 218>200
  200 300=500 估小法
  358 218>500
  358<400 218<300
  400 300=700 估大法
  358 218<700
  答:带500元不够,带700元够了。
  在估算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就可根据实际情况渗透估大估小的策略,并用如上简洁方式表示思考过程和结果,与课本中的文字思路相比,是否方便多了呢?这可作为学生解题的一种书写格式。先入为主,第一次就用规范简洁的形式呈现,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继二年级下册估算启蒙后,估算成为三年级学习的“重头戏”之一。从上表可以看到,三年级估算解决问题共出现了5次,接下来出现在五年级上册。小学教材中,用估算解决问题共出现了7次。想规范地用式子表达估算过程,“≈”必不可少。课本中是第四次才出现,笔者认为可提早到第二次,尽早认识“≈”,有利于尽早学会规范统一的格式,使学生少走弯路。如第二次出现时可这样书写:
  223 239≈220 230=450
  估小了,所以223 239>441
  答:坐不下。
  第三次出现时表达不规范,可写成:
  558 225 166
  ≈560 (230 170)
  =560 400
  =960(元)
  符号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用数和符号表达清晰的思考过程,这样的式子胜过文字的说明。笔者发现,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阅读有障碍,他们看到大段的文字,脑袋就“发昏”,但对于像这样简洁的表达方式他们更乐于接受。   三、求同存异,灵活估算
  下面是第六次教学时学生想出的解决方法。此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一种场景。“今天一共摘了182个菠萝,每箱装8个。一共有18个纸箱,够装吗?”
  18×8≈20×8=160(个)
  18×8≈18×10=180(个)
  182÷8≈160÷8=20(个)
  182÷8≈180÷10=18(个)
  182÷8≈180÷9=20(個)
  182÷18≈180÷20=9(个)
  6种不同的估算方法,都有充分的理由得出确定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灵活估算的展现。
  只要教师循循善诱,学生就会时不时地给我们惊喜,下面是作业本中同一道题的不同做法。殊途同归,两种方法各有千秋。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四、巧妙解题,创新表达
  估算方法灵活多样,是门“技术活”。除了常用的“估大法”“ 估小法”。还有一种笔者取名为“折中法”,如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这是四年级上册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情景,列竖式前先估算:
  145×12≈150×10=1500(千米)
  这一题一个因数估大,另一个因数估小,计算方便,又与准确值接近。我们要通过不同题目的对比练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要估大,什么时候要估小,什么时候可折中。当然,也有题目根本不能估算,只能算出准确值。我们要教给学生估算的三个原则,第一,合情合理;第二,计算简便;第三,接近结果。到底怎么估,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分析后再定方法。
  在表达方面,我们不必拘泥于传统的列式方法。传统的表达方式一般是横式加文字说明,我们可以变通一下,请看下面三例。
  方法只要合理,我们就要大胆采用,允许求同存异。简洁的数字和符号胜过华美的文字说明。当然,熟能生巧,只有把问题分析透彻,理解通透,我们才会应变自如。
  总之,我们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显估算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博平小学 3158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儿童的几何直观,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和促进思维的发展,提升儿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几何直观既是一种方法,又表现为儿童运用这种方法的能力。探寻数学课堂发展儿童几何直观的路径,可以借助直观模型,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可以创设操作空间,发展儿童直观思维;可以运用数形结合,发展儿童图形语言;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发展儿童空间想象力。发展儿童几何直观,最终形成对几何的明锐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园设在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凤凰山林果场,品种为金花梨、金水一号梨,砧木为豆梨,树龄为7年生,行株距4m&#215;1.5m,管理水平中上等,每666.7m2产量2 500~3 000kg
四足机器人在开始运动时,初始的姿态往往不能达到期望的状态。通过分析四足机器人模型的结构,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通过姿态欧拉角的变换以及逆运动学解算,得到出期望关节转角。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事关人民理想信念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各方面有了长足
基于物理模型法研究PIN限幅器二极管的微波脉冲热效应,研究了间隔1~20ns的两个微波脉冲构成的组合脉冲与单个长脉冲对于器件峰值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带有间隔的组合脉冲
【摘 要】少一点精彩的讲解,多一点睿智的追问,或许能为“学生自己想问题”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但是,当下数学课堂中依然存在理答过急、缺乏追问的现象,让人常有意犹未尽之感。数学课堂中,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追问。在正确处追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开拓思路;在错误处追问可以引导学生自识其陋,自纠其错;在疑惑处追问可以促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有效追问意在诱发学生深思、反思和乐思,让学生自己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