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爱情,未婚妈妈路在何方

来源 :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piaos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信爱情,女大学生掉进感情陷阱伤痕累累
  
  胡晓雨(化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姑娘。1998年,24岁的她从郑州某大学毕业后进入郑州市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正是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同在该公司工作的刘亚林。刘亚林比她大3岁,高大潇洒,性格外向,能说会道,他知道胡晓雨一个人背井离乡独闯天下有很多难处,常常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照顾她,举目无亲的胡晓雨也把刘亚林当作了朋友和亲人。下班后,两人经常在一起吃饭、喝咖啡。胡晓雨觉得虽然刘亚林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在很多事情上,他们竟然有那么多共识,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不久,两人就开始了同居生活。
  
   两次流产,使她受尽折磨
  
  不久,胡晓雨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惊慌失措地问刘亚林咋办?刘亚林说他的事业刚起步,不想过早地为家庭所累。胡晓雨觉得他的话有一定道理,就随着他来到他的一位在河南省中医学院当医生的朋友那里,做了人工流产。这给胡晓雨的身体带来了很大的创伤,而更令她心痛的是,刘亚林与别的女子有染的消息不时传到她的耳中。
  1999年初的一天晚上,胡晓雨从外地出差回来,在回家的路上,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和一个女孩勾肩搭背地在嬉戏,她快步走上前,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回家急着要见的刘亚林。她忍无可忍地上前揪着刘亚林问:“这个女人是谁?”这时刘亚林只好承认是他的一个要好的女朋友。胡晓雨愤怒地推了刘亚林一个趔趄,哭着跑回家中。两天的时间,她不吃不喝,也不见任何人。就在她准备提出与刘亚林分手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又出现了妊娠反应,这让她打消了与刘亚林分手的念头。她委曲求全地来到刘家,并告诉刘亚林及其父母,自己又怀孕了,让他们尽快地商定办理婚事。刘亚林不慌不忙地说:“你这次再做完人流手术,身体调养好后,咱们就结婚。”刘亚林的父母也这样劝说她。胡晓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含着泪点了点头。可刘亚林为了省钱,不让胡晓雨到医院做人流,他到街上药店买了两片打胎药给胡晓雨吃,结果胎儿没有打下来,还造成胡晓雨大出血。眼看胡晓雨就要晕死过去,刘亚林才极不情愿地把她送到医院里。1999年4月,胡晓雨又一次躺在了中医学院一附院的手术台上,医生把刘亚林训斥一顿:“你太不拿老婆当人看了,再晚来一天恐怕就要出人命了。”临出院时医生又反复叮嘱胡晓雨:“你4个月内做了两次人流,身体受到很大伤害,要注意保养,短期内可不敢再做人流了。”
  出院后,胡晓雨身体非常虚弱,无法正常上班,刘亚林就趁机劝她说:“你暂时把工作辞去,在家好好调养调养身体,准备准备结婚的事宜。”胡晓雨不知是计,就辞去了工作,做起当新娘的美梦。两次做人流的遭遇,让胡晓雨受尽了折磨,而刘亚林却不顾她的感受,在她身体还未恢复时就要强行同房。
  1999年10月的一天,胡晓雨接到刘父的电话:“你和亚林的关系结束了,今后各走各的,不要再缠着他了。”还没有等她弄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父的电话就挂了。胡晓雨感到很吃惊,急忙给刘亚林打电话要问个明白,却找不到他。等她回到他们的爱情小屋,发现刘亚林早就将他的东西席卷一空,逃之夭夭了。没有任何过错,胡晓雨就直接从爱的天堂跌进了“地狱”。
  打胎——辞职——分手,胡晓雨觉得自己跳进了别人早为她设计好的圈套里。回想起自己这一年来和刘亚林交往的过程,她感到刘亚林并非真心爱自己,仅是在玩弄自己的感情而已。刘亚林好吃懒做,大男子主义思想特别严重,也不是自己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对刘亚林分手的要求,虽然她从感情上一时难以接受,但痛定思痛,她还是愿意吞下这杯苦酒。
  
   遭遗弃,流落他乡
  
  然而,两人正式分手20多天后,胡晓雨却发现自己又怀孕了。无奈之下,胡晓雨准备打掉这个孩子。然而去了好几家医院,医生都不敢为她做人工流产手术,还警告她说:“以你的身体状况,再次打胎可能导致终身不孕,失去一个女人的生育能力。”
  伤心欲绝的胡晓雨只好去找刘亚林,哀求他看在孩子的份上同她结婚,但刘亚林却坚决不同意,后来干脆避而不见,而刘亚林的父母则要求她打掉孩子。无奈而无助的她心情糟糕到了极点,胡晓雨觉得仿佛是世界末日来临一般。但胡晓雨绝望的神情下还有一颗鲜活的心,最后,胡晓雨决定把孩子生下来,不管怎么说,这个孩子是无辜的。
  胡晓雨不敢回老家,挺着大肚子来到安阳一个大学同学高文广家藏身。高文广很同情胡晓雨的遭遇,发动几个大学同学为胡晓雨凑钱在安阳郊区租了一间四处通风廉价的房子,凑了一床被子,让她暂时安身下来。可是,身无分文的胡晓雨又面临着吃饭的问题。钱从哪里来?想来想去,她决定拉下面子,向来往的行人乞讨,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当胡晓雨站在街上伸出手时,行人看都不看她一眼,谁也不会相信一个年轻漂亮又穿戴整齐的孕妇会讨饭。直到胡晓雨实在饿的不行了,开始哭起来,那悲痛的哭声终于引起一位老大娘的注意,她把胡晓雨领进一家小饭店美美地吃了一顿。同时,胡晓雨也从那位好心老大娘的嘴里得到了启示:安阳这地方有一个风俗,办喜宴时都让一些讨饭的人去吃顿饱饭。就这样,在安阳市附近一带,每家办喜宴又多了一个不速之客。胡晓雨到处打听,哪家有喜宴。为了让自己更像一个叫花子,她故意不洗脸,不梳头,把衣服弄脏,尽可能让人认为她是一个十足的要饭的。随后几个月里,她几乎吃遍了安阳市方圆几十公里的喜宴,同时,她还吃不了兜着走,做为晚上的伙食。
  2000年8月20日,胡晓雨揣上在郑州打工的弟弟为她捎来的800元钱,坐上了去平顶山的汽车,那里她的一位同学的母亲是位医生,她准备去那里生孩子。
  由于是早产,孩子出生后身体瘦弱,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胡晓雨肝肠欲断,精神快要崩溃了。
  病友们得知胡晓雨的情况后,非常同情她的遭遇,有的给她送来饭菜,有的给孩子送来衣物。一位老妈妈流着眼泪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就像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照顾她,这样她们母子才算活了下来。看到可爱的孩子,她心中充满了母爱和生活的勇气。正是对孩子的母爱,支撑着她坚强地生活下去。是孩子挽救了胡晓雨,也是胡晓雨挽救了孩子,但生活给予这对共生体的并非全是和风细雨。
  
   讨清白,历尽屈辱
  
  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她和儿子终于出院了。她给儿子取名叫修养,希望儿子长大后能有良知,有修养。回到郑州后,胡晓雨完全靠弟弟的资助生活。没有经济来源的胡晓雨常常陷入困顿的境地。她只好去找刘亚林,讨要孩子的生活费,刘亚林却不承认孩子是自己的,将她们母子赶出门外。孩子半岁时,患上严重的腹泻,20多天也不见好转。胡晓雨为了给孩子治病,四处求助朋友,甚至乞讨,可孩子的病情一天天严重,无奈之下,胡晓雨又忍辱去找刘亚林。而刘亚林却避而不见,刘的父母当着围观众人的面大骂孩子是野种,并拿着刀把她赶出家门。孩子的腿也被推搡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为了洗清耻辱,性情刚烈的胡晓雨拉着刘亚林去河南省遗传研究所做了亲子鉴定。2001年2月17日,鉴定结果出来了,在这份鉴定报告书中写着:刘亚林可以提供孩子所需的基因,父权几率为99.99%,可以得出结论,孩子是刘亚林的。亲子鉴定结果虽然出来了,但在此后的日子里,刘亚林仍然不愿履行人伦上做父亲的职责,刘家也不肯认这个小孙子,不给病弱的幼子以救济。
  
   代儿征父,难遂人愿
  
  胡晓雨的父母都是思想比较传统的农民,她不敢将自己的遭遇向父母诉说,害怕患有脑溢血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受不了她未婚生子的事实。胡晓雨的弟弟仅是一个打工的,经济也非常紧张,为了她们母子,婚后一直未要孩子。每次回东北老家,她都说孩子是弟弟家的。但纸里包不住火,她的父母还是知道了真相,气得几天不吃不喝,要求胡晓雨回家等候家法处罚。但当疲惫不堪的女儿领着又黄又瘦的孩子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胡晓雨的父母心都碎了,从愤恨女儿一下可怜起女儿来。但是,父母让胡晓雨领着儿子串门时,让儿子叫她姑姑,他们害怕丢人,因为这在农村可是特大的新闻啊!小修养似懂非懂地从姥姥的话中好像悟出了什么,到外面就亲切地叫胡晓雨为姑姑。胡晓雨看着儿子天真无邪的笑容,她不由得心如刀绞,这样的日子何时能到头啊!孩子将来长大后因自己的身份而受人歧视,人言可畏的滋味胡晓雨早已深深地领教过了,而孩子将来上学、工作、结婚怎么办?生活的现实告诉她,她必须乘儿子还不懂事的时候给他找一个爸爸。
  2002年中秋节前的一天,胡晓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代儿征父。2002年9月23日,河南某报在报纸显著的位置发表了以“请给可怜孩子一个家,未婚妈妈代子征父”为题的消息,在报纸上,胡晓雨说出了心里话:“我没有什么要求,只要能接受孩子,给孩子一个可靠温暖的家就行……”应征者中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才22岁。可是,在众多的应征者中,没有一个是真心实意对待她这次“代子征父”的。有的说,作为男人,我不计较你的过去,我有钱养活你们娘俩;有的说,你跟我过吧,我让你有吃有喝的;有的意思更直白,我把你包养起来,让你娘俩过好日子……胡晓雨的心里强烈渴望一个真心实意对待她母子的人,可她不需要别人因同情、怜悯和轻视而生出的感情;她内心渴望的是一份对等的情感,而且孩子必须认可而且能接受他。如果没有真诚的情感,那么她宁愿不要那种徒具形式的应征父亲。
  由于种种原因,胡晓雨没能在500多名应征者中找到合适的对象。
  
   陷绝境,怒告无情郎
  
  2003年9月25日,胡晓雨以儿子法定代理人的身份,以刘亚林遗弃为由,采取刑事自诉的方式将他告到了法院,金水区人民法院以“遗弃罪”对这起案件进行立案审理。10月16日,接到法院传票的刘亚林第二次以“解除同居关系”为由也将胡晓雨起诉到金水区法院。
  在孩子状告刘亚林的起诉书中,胡晓雨历数了刘亚林对儿子的遗弃行为:孩子出生后,胡晓雨在一无工作、二无居所的情况下,带着孩子四处流浪,孩子靠吃百家饭、穿百家衣慢慢长大,身体非常孱弱,几年来,胡晓雨多次找刘亚林替孩子讨要生活费,均遭到刘家人的无情拒绝,并声称修养不是刘亚林的孩子。为了讨个清白,2001年2月17日,经过DNA鉴定,刘亚林系孩子的亲生父亲。但是在亲子鉴定结果出来后,刘亚林依然不愿认她们母子。后因刘修养患严重的肠胃炎,靠房东夫妻垫付医疗费才经抢救转危为安,在此期间,胡晓雨多次向刘亚林索要医疗费,均被拒绝,无奈之下,才将刘亚林以涉嫌遗弃罪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刘亚林辩称自己没有构成遗弃罪,自己是在2001年2月17日DNA鉴定后才知道刘修养是自己的儿子,在做鉴定时就表示如果孩子是自己的,希望通过法院解决,后又委托他人去找过胡晓雨谈孩子的问题,但没谈成。而其间胡晓雨多次带着律师上门“闹事”,无奈之下,自己只好离家出走。刘亚林表示,愿意按法律规定抚养孩子。
   本案在审理中,经法院调解,刘亚林支付刘修养抚养费2000元。2004年2月17日,这起备受人们关注的未婚妈妈代儿状告生父遗弃案在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金水法院经审理认为: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促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于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本案中被告人刘亚林在知道刘修养系其亲生子后未尽到其应尽的抚养义务是错误的,但其错误行为并未达到遗弃罪所必须达到的情节恶劣程度,故刘修养指控刘亚林构成遗弃罪的证据不足。但对刘亚林未尽到其应尽的抚养义务的错误行为应予谴责,刘亚林今后应积极主动地履行其应尽的抚养义务。同时刘修养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请求刘亚林履行抚养义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之规定,依法判决被告人刘亚林无罪。
  拿着这份沉甸甸的判决书,胡晓雨感到天旋地转。她认为自己有理,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声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刘亚林的行为符合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已构成犯罪。
  郑州市中级法院审理后认为,自诉人刘修养系刘亚林、胡晓雨的非婚生子女,两人作为刘修养的父母,对他均有抚养义务,应尽到其应有责任,但刘亚林在得知刘修养系其亲生子后的行为,并未达到法律所规定遗弃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遗弃罪。对于胡晓雨上诉称刘亚林的行为已构成遗弃罪的理由不能成立,法院不予采纳。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原审判决认为刘亚林不构成犯罪的理由充分,审判程序合法,裁定如下: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谈到曾经拥有的爱情,胡晓雨的心情变得一塌糊涂。她说,时下,青年男女们未婚同居的事情很普遍,她希望以自己的经历来告诫他们,在偷食禁果时,千万要为自己的未来多考虑考虑。她真诚地希望那些准备做未婚妈妈的女性朋友能冷静地思考一下:你能给孩子幸福吗?没有爸爸的孩子快乐吗?孩子以后的身心能健康吗?……不会有结果的爱情你还要它干什么?既然你不能保证孩子以后的幸福,那么你将他(她)带到这个世界上就是错误,甚至是犯罪!!
  这起全国首例母子被抛弃状告遗弃罪案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一位资深法官说:“婚姻、家庭、儿童受法律保护,父母有抚养未成年人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在宪法第四十九条都有规定。在本案中,刘亚林和胡晓雨非婚生育了刘修养,他们都有抚养的义务。因为刘亚林没有尽抚养义务,并没有致使刘修养生活没依靠,流离失所,或者受到伤害,而他受母亲的照顾,没有构成遗弃罪的要件,只能说是抛弃行为的一种,可是,他这种行为应受到社会谴责。”
   郑州金博大律师事务所一位律师说,父母对子女都有抚养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和抚养的权利。但从本案看,刘修养的抚养责任完全落在了没有工作、生活艰难的胡晓雨身上,这是不应该的,刘修养应向法院起诉父亲支付抚养费更合适。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  1990年,经人介绍我与部队干部杨某认识,并在不久后结婚,1年后生下儿子。在生活中我们之间的性格差异渐渐显露出来,两人之间分歧和距离越来越大,但为了孩子,我们都没有提出离婚。1997年,杨某转业到地方并领到了3万元转业费。2004年,考虑到孩子也长大了,我们决定离婚。在分割财产时,丈夫杨某坚持认为转业费是他的个人财产,可我认为婚后这么多年我抚养孩子、照顾老人、料理家务,这转业费也应有
期刊
男人和女人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洞悉感情。人们都喜欢从信号猜测判断很多事情。然而,一些混乱的信号,往往成为恋爱旅途的障碍。千万注意,不要会错意,贻误终身。    信号一:AA制  当你说:“这顿饭咱们AA制吧。”其实是说:“我的确真心对你,但现在已经是21世纪,我已有很不错的工作,而且刚赚了一些钱。没有理由总让你为我付饭钱,不是吗?”他收到的信号却是:“我不想因为钱的缘故觉得欠你什么。”正确发射:如果你
期刊
编辑同志:  我6岁时父母离婚,我被判给了母亲,后来母亲带着我改嫁给李某,生父也再婚。继父李某视我如亲子,一直抚养我到大学毕业,其间我与生父孙某也一直保持联系。1998年,继父去世,我与母亲及继父与前妻的女儿共同继承了遗产。自工作以后,我时常去看望生父并经常带钱带东西给他。2003年,生父孙某也去世了,对于他留下的遗产,其后妻子女提出:我在母亲与李某结婚后,就与继父李某建立了相互抚养和赡养关系,并
期刊
著名喜剧演员蔡明,要不是她告诉人们,大家还真不知道她是回民。就是这样一位少数民族演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小品,倍受亿万人民的赞美。在一些名演员频频更换配偶的暗流中,她却爱情专一,家庭和睦,她与丈夫之间的爱情故事,她与儿子的亲情故事,世人有所不知。按蔡明的话说,她太感动了,在感动中得到了丈夫,感动中得到了儿子,婆婆更令她感动,总之一句话,她“感动”得在家中演着一个又一个小品,从中品味
期刊
如果说,生命是苦与乐的交替,恋爱是男女间距离产生的魅力,那么婚姻则是生活中一种贴身的平淡、一曲朴实的歌。有了婚姻就会有许多琐碎的家事,于是就有了各有一串家门的钥匙;就有了两口子在一口锅吃饭的风景;就有了快到下班时间,熟悉的请假声音从电话那端传到耳鼓……简单地说,婚姻就是过日子,尽管这日子像小溪流水般平淡无奇,可也并非永远是风平浪静。  婚姻又如一道酸甜苦辣的多味菜,不管你的口味如何,只要你感受着婚
期刊
在美丽中相爱,在失望中分离    1986年9月的一天,在大连宾馆工作、24岁的孙秋燕和同事一同去大连火车站接站,来的是由哈尔滨来这里出差的都继宏和他的另一个同事。都继宏和同事在孙秋燕工作的宾馆住下,由于同是年轻人,他们很快认识了。  孙秋燕天性热情,周末和朋友一起相约去旅顺玩时,看到在宾馆里闲着没事的都继宏和他的同事,便叫上他们一同去。在接触中孙秋燕发现,比自己小5岁的都继宏尽管在人面前不善言谈
期刊
1.你觉得自己胖,那就是胖,不要问我们,我们拒绝回答。  2.善用马桶座,用完随即将它掀起来!  3.不要剪去长发,长发永远比短发迷人,男人害怕结婚,很大的原因是婚后女人突然剪成短发,而自己仍不得不与她朝夕相处。  4.不要期望在生日、情人节、周年纪念发现礼物。  5.问了你不要答案的问题,你就会得到你不要的答案。  6.请终生记得我们有时候并不在想你。  7.除非你想讨论打球、当兵、政治等话题,
期刊
思乡,是漂泊异乡的打工族难解的情结。也许你会认为,缓解他们的乡愁只有写信、打电话两条途径,但河南打工妹尹香莲却找到了另一条途径:首创数码书信,在把他乡寻梦人的乡愁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财之路。  别以为数码是高科技产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尹香莲告诉你,只要掌握简单的数码图像输入、刻录光盘软件的操作技能和运用朋友的智慧,就够了。     D
期刊
同在一个办公室,曾经是一对好姐妹,“姐姐”天天向“妹妹”哭诉自己的不幸。“妹妹”的心越揪越紧,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终于,“妹妹”在家中割腕自杀。警方在她的枕头下面发现一封遗书,遗书是写给“姐姐”——该公司老总吴鹏的妻子林红的……     “姐姐”不在家时,我偷走了她男人的心    2002年9月,22岁的周薇从江苏财贸学院毕业后,应聘到安徽省马鞍山市正泰船舶服务有限公司做出纳。上班
期刊
痴情蒙眼 不听劝阻嫁错郎君    1967年3月出生在江西省余江县的邬秋妮,因父母两地分居,童年时代的她一直跟母亲在老家生活。父亲远在南昌工作,一年难得回几趟家,所以在邬秋妮心目中,父爱一直是她所渴望的。也许正是有过这段特殊的经历,才导致她后来为了儿子不失去父爱而一错再错直至以身试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邬秋妮一家全部农转非来到了南昌,多年来分居两地的一家人终于可以朝夕相处尽享天伦之乐了。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