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实验课中提高学生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ki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培养途径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初中生物实验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上述诸项能力中的最基本的能力培养,也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科学地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1.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生物实验的基本功,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例如: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得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这几个复杂过程,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使用,装片做的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現象,使实验前功尽弃,所以实验前,单独拿出两节课进行基本功训练,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安放到观察方法都能熟练准确进行。
  2.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这样教师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 锻炼学生在实验中得出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的装片,让全班学生对比看,对实验效果差的同学,不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而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每一步骤,主动提出问题,如某一步骤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不这样会怎样,对实验的某一部进行改革,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兴趣,也培养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所以我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进行改革,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能力。
  通过对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及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4.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几年来我和其它生物教师一道,坚持组织开展了学生生物知识竞赛,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等一系列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写了不少的观察日记和小论文,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由于初中阶段重视了实验教学,学生渐渐获得了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中学习生物打下了基础.(以前我旗初中学校的条件差,开展生物实验很困难),多年来的生物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5 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人们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建立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获得极高社会效益的机制。基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提高临床疗效的机制,评价中医药的参
年底了,又到了该订阅报刊杂志的时候了,可是本校偌大一个学校除了学生订阅的资料之外,教师的订阅却少之又少。现在,大部分教师长期没有订阅专业读物,只有一本教学参考书。教师的专业阅读严重不够,这势必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目前许多学校仍以学生的分数为管理核心,而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等关注的不够。在一些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任务负担较重:在一些农村学校里,教师要包揽多门学科,花费了大量时间,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需要我们调整和加强。本文通过讨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略分析了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活动,以期能够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朗读;语文;优化  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肯定了“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
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字,并会写100个字。由此可见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时间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识字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词语组成的韵语、古诗、儿歌、谜语、数字组成的韵语等。要求认识的字多,会写的字相对少一些。根据教材以上特点,我在识字教学中尝试了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识字  汉字的创造来源于生活,《课标》又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力求识用
摘要: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是生活的艺术家,学生是生活的艺术家,只是老师经历的比学生多一点,知识多一点,年龄大一点。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创造 课堂  国家教委提出了中小学教学应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教育新思想。为此,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减负增效任务。这种新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通过前阶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