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离不开“深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年轻老师正在教学《望月》。她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的神奇幻想——“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一个孩子说:“这儿的‘闭上了’是指月亮被云层遮住了,看不见了;‘偷偷睁开’是指月亮冲破云层,又露出来了。”老师欣喜地追问:“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这个孩子自信地回答:“从下文第20节中可以读出来,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全班同学掌声喝彩,老师点赞:“读书就要像她这样,联系上下文,把课文读懂读透!”
  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老师,有的微笑点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蹙眉凝思。我心里“咯噔”一下,这看似精彩的一处教学,其实是一段“美丽的错误”。“闭上”—“睁开”—“睁大”是月亮在一个月中(农历)“月相”的变化过程,与云层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每个月”已经写得明明白白。试想,当孩子们理解成云层遮住月亮的时候,教师除了追问思考理由之外,完全可以把教学再往前推进一步——“真的是被云层遮住了吗?请注意这里有个词语‘每个月’,每个月都要闭上、睁开、睁大,这次你明白了什么呢?”此时的课堂,一定会掀起一个二次深入解读的高潮。在孩子们讨论后,相机出示一张月相变化图,这段美妙的文字、神奇的幻想,便能深深地印在他们的心中。
  可惜,时间不能倒流,课堂不能重来,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这段错误的解读,源自教者在研读文本时浅尝辄止——发现了这段文字平面的阅读价值,但忽略了文字背后的深层内涵。因而,课堂上才会出现这看似生动、实则谬误的“精彩表象”。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刘墉先生的一篇哲理小文——《深耕》:
  有一年冬天,我到乡村写生,在田埂上遇到一位老农,正准备下田,我就问:“请教您,想要丰收,第一件该做的是什么事?”
  “深耕。”老农回答。
  “深耕?”对这简单的两个字,我一时没能理解。
  “对!深耕!就是早早下田,把泥土深深地犁起,这样土壤会变得松软而均匀,更由于泥土整个翻过来,接受了太阳的曝晒,才能减少病虫害。”老农叹口气,“我最看不惯现在一些年轻人,他们总说不急,直到要插秧,才匆匆下田,浅浅犁土,然后猛施化肥。时间久了,土壤和化肥结成硬块,整个田地都被破壞了。”老农看看我笑笑:“难道做学问不要深耕吗?”
  是呀,种田如此,做学问如此,教学亦如此。
  我以为,语文教学中的“深耕”,可以在三个向度上作开掘:一是“入乎其内”,徜徉文本字里行间,寻找文本中的“裂隙”,补白文本中的“空白”,从“言未尽”中,读出“意无穷”。这是一个“向内深耕”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缘文悟道,仿佛文本中人、事、景、物……一一浮于眼前,融化心中。二是“出乎其外”,揣摩文本表达范式,每一篇文本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这是一个“向外深耕”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回望语言形式,解密表达范式。三是“超越文本”,开拓文本阅读视野,从单篇走向群文,从阅读走向表达。可以在内容、思想、情感上作延伸,不同文本,不同文体,引入课堂,对比阅读;可以在阅读方法上作迁移,寻找相似文本段落,侧重阅读方法实践,提升阅读能力;可以在读写结合上作共振,内容上展开想象补白文本,形式上尝试练笔习得范式。这是一个“横向深耕”的过程,是文本自身的“外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深入方能浅出,教学是永远离不开“深耕”的!
其他文献
冲压发动机或火箭冲压发动机与弹体一体化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包括装有空气喷气推进系统的整个导弹构型的性能与发动机试验台性能(加上弹体、弹翼、控制系统但无发动机舱的外部
产品结构工艺性,是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实际上,工艺性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但又是一个不断在新型号新阶段重复出现,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现根据研制中出现的实例,作一分析
本文论述了电子支援措施(ESM)的系统特性对海军行动的重要性。这些特性包括信号检测灵敏度、频率测量、角精度以及识别发射源的密集脉冲背景中混入其他特殊发射信号的基本能
焦冬子是一位普通的河南女子。8年前,她在宁夏西海固采风时,发现那里的人们极少拍照,更不要说照张全家福了,有的老人甚至没有一张遗像,一代人走了,再没有任何影像方面的纪念
为了防止敌特分子对军事基地、军械库,弹药库、燃料库和其它军事设施破坏和窃取军事情报,防止盗窃分子偷盗博物馆文物和土匪抢劫银行,为了确保计算机数据库、档案楼、核电站,
无壳弹是轻武器用不带金属壳的弹药。由无壳装药、可燃底火和弹丸三个主要元件构成。除了弹丸外都是可燃元件。无壳弹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的优点。一、无壳弹发展和
数量最多、性能落后、有待改进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要数苏式T54 T 55坦克了。尽管苏联及其它国家从未公布过T-54/T-55坦克的产量数字,而据简氏装甲和火炮1986-1987年
本文先简述有人驾驶飞机飞行操纵系统中人感系统的理论基础,实现杆力梯度F_p~(ny)为常数时的措施,以及几种典型的人感系统。最后提出水平起降航天飞机操纵人感系统的一种可能
反应式装甲自1974年以色列拉菲尔军械局开始研究至1982年实战应用试验,逐渐被各国所重视,美国、苏联也相继研制出了各自的反应式装甲。迄今为止,反应式装甲一般都用于主战坦
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战后第三代主战坦克中,“梅卡瓦”和“T-72”是唯一经过战斗考核的一对车辆。由于所处战斗态势和训练素质不同,据报道,“梅卡瓦”还取得了对抗的相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