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小女儿艾琳娜 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穷学者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er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琳娜是马克思的小女儿,也是长得最像马克思的一个女儿,她有一头黑色的头发,一双明亮乌黑的眼睛,额头很宽,个子不高,喜欢大笑,嗓音洪亮。马克思也非常喜欢他的这个小女儿。
  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穷学者
  艾琳娜生于1855年1月。当时马克思一家正租住在伦敦苏荷区一个破旧的房子里,生活相当窘迫。据当时光顾过马克思家的一位伦敦警察的描述:马克思住在伦敦最便宜、最糟糕的地区,他只有两个房间,对着街道的房间是客厅,卧房在后面,两个房间的家具没有一件是干净像样的,而且破旧不堪,上面积满了灰尘,房间里到处是一片凌乱……
  当你走进马克思的房间时,烟草的气味和烟雾熏得人眼泪直流,你起先什么都看不到,好像在黑暗的洞穴中摸索,直到你的眼睛适应了之后,你才在一片蒙眬中,看清楚一些东西……有一把椅子是三条腿的,另外一只是完好的,但小孩子在那上面玩过煮饭的游戏,这一把是给客人坐的,可是小孩子在上面煮过的东西却没有移走,如果不看好就一屁股坐下去,你的裤子就报销了。马克思和他的夫人对这些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他们以友善亲切的态度接待客人,请你用烟斗抽烟,并以现场可能有的适合的东西招待你。最后,一场聪明有趣的谈话展开了,弥补了刚才你所遭遇到的一切不适,这时你开始觉得自在起来,你会发现,他们其实很有趣,而且也很有创意。
  这段描述,使我们感受到了马克思生活的贫困,但他似乎有着安贫乐道的情怀——蒙着灰尘的暗淡生活还有另一面:如马克思于1852年6月获得许可进出大英博物馆阅览室,他每天早上10点到晚上7点都会在那里读书。
  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在1850年的一封信中,曾详细叙述了他们一家因交不起房租被赶出门的惨况:一天,我们的房东太太突然出现,冬天里我们已经付过她两百五十丹纳,而且商议好未来不用再付房租给她,而是付给房东先生。她现在突然来要求我们还欠她的五镑,并完全否决了先前的决议。我们一时拿不出这笔钱。这时,来了两位法警,进入我们的屋子,他们看住了我们所有的家私和衣物,甚至连婴儿的摇篮也不放过,我女儿站在一旁哭个不停。他们威胁说要在两个小时之内,把所有的东西搬出去,果真如此的话,我宁可抱着发抖的小孩子们躺在地上等死!我们的朋友康拉德·施拉姆急着去城里求救,他跳上马车,马开始乱跳,结果把他从车上捧了下来,浑身流血,被抬进屋子,我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第二天我们必须离开那栋房子,天气很冷,还下着雨,我丈夫急着为我们寻找落脚的地方,可人家一看到我们带着四个小孩,没有人愿意收留我们。最后一位朋友跑来帮我们脱困,我必须把床卖掉才能清偿药店、面包店、肉商和牛奶商的债务,牛奶商早在听说有法警来找我们了,就连忙赶来跟我们要钱。我卖掉的床被抬了出去,搬上马车——当时太阳早已下山,在英国晚上是不允许运送家具的,这时房东又找来警察,说这些家具中可能夹杂着他们的东西,我们可能会偷偷地运往国外,不到五分钟,门口竟聚集了两三百人,都是这一带的居民。床只好又搬了下来,等第二天天一亮就赶快送去给买主。
  穷困有时还会带来屈辱,一次,马克思拿去当掉的一件首饰上因刻有“阿吉尔公爵”的字样,当铺老板叫来警察,把马克思抓了起来。此时,我们一些有地位的朋友都出城去度周末了,没有人来营救他,马克思留在看守所里,直到礼拜一早上才被放了出来。
  马克思与他的儿女们
  马克思虽是犹太人,但不苦理财,还声称他决不会做金钱的奴隶。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作家赚钱只要够维持生活和写作就行了……作家可不能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赚钱的手段,那应该是一种目标,如果有必要,他可以为自己的工作而牺牲自己……他不应该像一般人那样,成为需要和欲望的奴隶。”这种精神固然可敬,但作为一个男人,让妻子儿女在贫苦中备受煎熬,总不能说尽到了丈夫和父亲的责任。马克思在流亡伦敦的30年里,只动过一次要找一份工作的念头——到铁路上做一名书记员,后因字迹潦草,难以录用而作罢。
  当年马克思的书卖得并不好,出版也很困难,起码在他生前,写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应有的物质回报,如果没有恩格斯的资助,生活都难以维持。恩格斯对马克思的友谊终生不渝,他说:“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但由于马克思性格上的原因,两人的关系也一度有过疏离,但后来还是和好如初。马克思创造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并通过思想的力量改变了世界,但他也是普通人,也要吃饭、睡觉、生养孩子……面对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他同样充满了烦恼。
  刚到伦敦时,马克思一家共有六口人:马克思夫妇,三个孩子,还有一位名叫海伦·德穆特的女仆。这名女仆是燕妮出嫁时母亲送给她的结婚礼物。三个孩子中有两个是女孩,即劳拉和小燕妮;一个男孩,名叫艾德加。后来,燕妮又有过三次临产。1855年1月,艾琳娜降生了,他们叫她“杜茜”。燕妮的另两次分娩,一次是一个女婴,生下不久便死去了,另一次产下的是一名死婴,燕妮为此备受折磨,险些丧命。
  就在艾琳娜降生三个月后,马克思唯一的儿子艾德加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据和马克思一家熟识的李卜克内西记述,他一头黑发,有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长得很像马克思,而且很聪明。艾德加的去世,使马克思备受打击,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表达了自己无比悲伤的心情,“家中的灵魂没有了,房子里更变得死气沉沉”。
  另外,马克思家还有一个秘密一马克思曾与女仆德穆特私通,并生下了一个男孩。对于丈夫的所为,敏感的燕妮自然不会蒙在鼓里,但这种“秘密的哀伤和痛苦”又岂可为外人道。这个名叫亨利·弗雷德里克·德穆特的男孩,生下不久,就过继给了一个劳工家庭,从此不知下落。但1880年,弗雷德里克曾再次出现过,不久,他便抛下妻子儿女移民澳洲了。艾琳娜一直以为他是恩格斯的儿子,她对父亲形象的认定一向是完美的,在知道真相后,她自然会感到十分吃惊,但她与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依然保持着十分友善的关系。   艾琳娜:迷失在感情生活中
  由于马克思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为自己的终身使命,所以艾琳娜也同样投身了19世纪的工人运动之中,是一个真诚的社会主义者。艾琳娜喜欢朗诵和表演,有一阵子马克思还让她去学戏剧表演。但是后来,她还是把自己的天赋用到了工人运动中,她曾对工人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她还帮助伦敦东区的工人组织劳工联盟,参加了1889年伦敦码头工人的罢工活动,教工人领袖读书和写字。
  艾琳娜一度是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先锋战士,她勇敢、坚毅,为了事业勇于献身,而又才华横溢。马克思死后,她和恩格斯一同整理父亲的遗稿,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第一个英译本即出自她手。她还为著名的性心理学家哈夫洛克·卫理斯翻译过易卜生的作品,并为后者主持的“美人鱼系列丛书”编了一部名为《警告淑女》的戏剧。但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性却迷失在了自己的感情生活中,造成了令人叹惋的人生悲剧。
  艾琳娜16岁时,一位名叫里沙加雷的法国社会主义者爱上了她,并向她求婚。艾琳娜有些动心,母亲燕妮也不反对。但马克思却以对方性格不稳定为由拒绝了。
  艾琳娜在父亲死后一年,又爱上了一位有妇之夫,此人名叫爱德华·埃夫林,是法国和爱尔兰混血儿。他虽然长相不佳,但口才极好,有人评价他说:“像伦敦最帅的男人一样,他能在半小时之内,把一位很美的女士迷倒。”此人颇具艺术家和无赖的双重气质,常把生活和表演混在一起。他还为艾琳娜创作了一部独幕剧,两人共同排演。为此他到处借钱,甚至挪用公款,住旅馆不付账就偷偷地溜走。
  埃夫林自从结识了艾琳娜后,也热心参与社会主义活动。他要求加入当时的一个社会主义组织“社会民主同盟”,但该组织的执委会却不愿意接纳他。最后,还是因为艾琳娜和马克思生前一些朋友的推荐,他才得以加入。他也是恩格斯家晚宴上的常客,但许多客人都讨厌他,声言如果此人到场,他们就拒绝参加。但是恩格斯却因为疼爱艾琳娜,为了她的缘故,而不顾众人的抗议,不想冷淡和驱逐埃夫林。
  艾琳娜和埃夫林的交往,遭到了很多朋友的反对和规劝,但艾琳娜执迷不悟。很快,在19世纪生活观念保守的英国,艾琳娜的这种令人侧目的前卫行为,就给她带来了苦果。她当时在一个上流阶级的寄宿学校工作,学校知道这种情况后,立即就把她开除了。
  然而,像埃夫林这种浪荡子,是不可能忠实他和艾琳娜的爱情的。有段时间,他竟突然失踪了,不久之后,他再次出现,却已身患重病。在他开刀手术和养病期间,艾琳娜还是寸步不离地守在他的床前。
  但就在埃夫林的病快要痊愈时,一天早晨,艾琳娜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揭露了埃夫林在失踪期间,其妻子去世了,他竟然趁机与一个年轻的女演员结了婚。她终于知道了,这个男人一直在利用和蹂躏她的情感。之后,万念俱灰的艾琳娜选择了自杀。人们在她的遗体旁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这些年来的生活真是太悲哀了!”
  再顺便交代一下马克思另外两个女儿的情况。马克思的大女儿劳拉1868年嫁给了一位名叫保尔·拉法格的来自古巴的年轻医生,生过几个小孩,但没有一个存活下来,恩格斯死前给劳拉留下了七千英镑,她把这笔钱分成了10等份,打算用完这笔钱后,夫妻俩就一起自杀。1912年,当他们已经快70岁时,有一天被人发现死在床上,验尸结果表明,两人都是死于大量的吗啡注射;马克思的二女儿小燕妮则在1872年嫁给了一位名叫沙尔·龙格的法国社会主义者,他是在巴黎公社瓦解后,逃到英国的,在伦敦大学充当讲师。小燕妮死在了马克思之前,曾经有过一个儿子,也没能活下来。马克思对这两个女婿皆不满意,起码在政治信仰上,他们没有一个是他的信徒。马克思曾写道:“龙格是最后一个蒲鲁东主义者,拉法格则是最后一个巴枯宁主义者——愿魔鬼与他们同在。”
  张宁据《同舟共进》周树山/文 整理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第327号公告,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汉斯·希伯名列其中。  192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同年于北伐军总政治部编译处做编译工作,在那里,他目睹了帝国主义制造的“五卅惨案”,随后到达广州。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由于无法将国民党的观点与自己的信念统一起来,于是他愤然辞去了国民党内的职务,经上海返回欧洲。回到欧洲后,他仍时刻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并根据
期刊
媒体对陈漫的评价是“排名前五最贵的摄影师之一”、“范冰冰和李冰冰共同的御用摄影师”等,高端、事业化。但陈漫自己会说:“我嘛,贤妻良母吧,有个好老公,一对小天使,家庭幸福美满……”  陈漫已经成为像范冰冰、李冰冰等大明星的御用摄影师,陈漫这个名字也成为时尚圈炙手可热的品牌。而提到为什么明星都选择自己时,陈漫说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把明星拍得更像他们自己。被无数摄影师用镜头诠释过的范冰冰,在陈漫的镜头
期刊
北京时间1月18日凌晨,巴西著名经纪人里卡多·梅洛在INS上晒出了巴甲MVP(最有价值球员)雷纳托·奥古斯托身穿国安球衣以及签约的照片,这意味着这位巴西现役国脚已经正式加盟了北京国安俱乐部。  奥古斯托是于17日下午飞抵北京的,当时有许多国安球迷自发来到首都机场,等待这位最大牌的巴西现役国脚的到来。  奥古斯托出现后,立时引起了国安球迷的欢呼。奥古斯托本人也非常配合,耐心地与球迷们合影。  一周前
期刊
邢少臣先生性格豪爽,其气宽舒,待人宽厚,画如其人。邢先生的写意画朴素大气、酣畅自然、而无狂狷、粗疏、潦草之流弊。笔者读这位画家的作品,常常能获得启示。  质朴动人的形象  邢少臣先生善写花鸟,亦精于人物。他笔下的鹌鹑、八哥、喜鹊,绝无笼中鸟的精致与甜俗感,而是呈现着刚健的野性和怡然自得的神态。同样,他绘写的游鱼、青蛙、家禽、苍鹰,也都显得活力非常而无萎靡z态。他描绘荷花,既不追求“接天荷叶无穷碧”
期刊
一个经历过失败婚姻、儿子曾被卖掉的不幸女子,离婚后经多年打拼,挣下百万家产。但她却没有安享生活,而是省吃俭用,19年间,收养了75名“子女”,这些孩子每月的开支要六七万元,如今昔日的“百万富妈”已负债200多万元,亲生儿子也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李利娟,1970年出生在河北邯郸武安市。她的爷爷是一位宅心仁厚的老中医,遇到穷人来看病,不但分文不取,还会给粮给钱。李利娟的两个姑姑,也都是爷爷收养来的
期刊
在《西漫记》出版一年之前,一部名叫《神灵之手》的书同样在英国伦敦出版,它才是第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英国籍瑞士传教士,名叫勃沙特,中文名薄复礼。  1937年10月,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西行漫记》在英国出版,从此成为世界了解红军、了解长征乃至了解中国最著名的作品。很少有人知道,在《西行漫记》出版一年之前,一部名叫《神灵之手》的书同样在英国伦敦出版,它才是第一本向西方
期刊
他竟然是冼星海的学生  歌唱家王昆第一次听《信天游》是他唱的  歌剧《白毛女》的部分唱段出自他手却鲜为人知  已故表演艺术家陈强,1939年参加晋察冀边区联大文工团,开始正式戏剧演出活动。1962年,凭借《红色娘子军》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2009年,在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心中的经典电影形象”评选活动中,陈强获得了“经典电影形象
期刊
当年,他演过轰动影坛的《小花》,“奶油小生”的帽子一戴就是若干年,险些把他的腰压弯,差点断送了表演生涯。如今“偶像”、“颜值”泛滥,殊不知他才是大陆银幕最早的“颜值偶像”。沉寂多年后,他横空出世、再度出山,演“诸葛亮”,演“雍正”,几乎演一个立住一个。作为演员他似乎该见好就收,急流勇退了,而他又开始饰演毛主席。最初时连毛主席的女儿都说:“唐国强是演雍正的,能演我爸吗?”然而,太多的疑问、争议都在他
期刊
他不是一个谄媚的人,更不是一个会说假话的人。“老道”的可爱,正因为他的真实,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他从不奉承,也不阿谀。  陈道明不是艺人,直说,我也很不也喜欢艺人这个称呼,我和他交流过,我们都觉得“艺人”是旧社会对演艺工作者的一个蔑称,是被人玩耍、侮辱和损害的对象。我想,他对于什么“明星”、“大腕”、“表演艺术家”之类的称谓,也是不屑N的,他最愿意别人给他的定位就两个字:演员。  第一次见陈道
期刊
什么是新闻理想?用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主持人水均益的话来说,就是再苦再累再委屈,可为了享受一颗战斧式导弹从自己脑袋顶上划过去的那一瞬间,什么都值了!  近日,水均益带着自己的新书《勇往直前》走进东城区图书馆,与书友分享了他对新闻理想的种种思考,袒露了“伊战逃兵”背后的真相,并回顾了自己央视生涯20年的心路历程以及采访国际风云人物的难忘回忆。关于央视主持人离职潮等敏感话题,水均益也并不避讳,并坦率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