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传统美学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可行性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iaot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凉山州乡村风貌现状
  1、凉山州的汉族、藏族、彝族代表性的夯土建筑、穿斗式榫卯结构建筑、乡村聚落形式、民居生产生活形式、民居美术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同源同根性,这些盘根错节的文化蓬勃发展,又各具特色,是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2、乡村发展的模式是因地制宜,特色各异的,乡村振兴的路径在探索中不断扩充和完善。其中,特色民族地区的美丽乡村是一个本身就站在发散性思维思考和探索乡村振兴可能性的视角,这一视角能够挖掘出更多乡村振兴模式可能性。
  二、民间美学与美丽乡村
  1、目前国内乡村建设呈现出沿海、东部地区较为发达,而中西部仍显得薄弱,但也在不断进步的趋势。东部沿海从产业、文化都因地制宜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融入了大量的地域美学,民间美学思想,如“徽派建筑”特色的宏村、西溪南村,莫干山的特色民宿群获得显著成果,香港举办的“土生建筑”展,关注传统造屋技术等。中西部则在美丽乡村建设前期,大量模仿借鉴了江南民居粉墙黛瓦的形式,而后慢慢转到开始探索适宜地方的人居环境模式,但特色还不够突出。如鲁甸地区的传统夯土建筑和村落打造,有了地缘性特征,但缺乏旅游产业性的体系发展观和个性发展观。
  中西部乡村振兴受困于相关人才短板、文化调研欠缺等因素,中西部的美丽乡村建设日趋同质化,在促进脱贫攻坚成效的同时,一些地区因不能提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工作岗位,也出现了诸如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的前瞻性不够,发展前景堪忧等问题,如何抓住每个乡村的特色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来解决这些问题,是设计师、学者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的责任。
  2、目前日本、意大利、丹麦等一些国家的乡村建设发展历史长,开始时间早,在地域性美学运用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日本的有村泰志、冈本庆三等当代设计师在乡村设计中注重“拾遗”,将乡村的物与环境诗意地进行了日本没学文化为基础的意象化的设计。日本的乡村从基础建设到特色文化,处处体现了日本浓郁独特的民间美学和设计现代美学,从道路、乡村聚落到室内居住空间细节设计都独具特色,在乡村人居文化构建和特色旅游产业方面都达到了显著的成效。意大利和丹麦的乡村人居环境以古建筑的保护和古村落的保留为主,也有自身的鲜明特色。而欧美的农业等产业工业化较早,乡村人居环境以大的农场为主单位,对国内借鉴意义有限。纵观国际乡村发展,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是值得国内学习的,但也需要因地制宜,多方面综合调研、评估后进行。
  三、彝族传统美学融入乡村建设路径
  (一)主要内容
  通过调研,凉山州乃至“三区三州”,均有民族特色民间美学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且成果卓有成效的案例,作为脱贫攻坚成果參考,如这些地区的旅游景区、古村落、名村名镇等。将这些成果结合国内外特色人居环境成功案例,分析成果,探索凉山州传统彝族美学融入地方建设,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模式。
  (二)基本思路
  通过对凉山彝族、甘孜藏族、云南摩梭民居、环境设计介入乡村振兴路径及实施等的相关研究,合理设计特色环境设计促进乡村振兴的评价体系。大量进行田野调研后,收集一手数据进行严谨的SWTO数据分析,最后归纳比较得出结论。
  (三)研究方法
  1、理论调研
  大量收集国内外民间美学促进乡村振兴的案例与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知识框架,针对国内江浙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国外日本、意大利、丹麦、美国等特色案例进行系统分析。
  2、田野调研
  选取“三区三州”中的典型名村名镇、以及具有一定旅游基础,有特色民居文化的地区,如西藏林芝地区、凉山州美姑县、木里县、泸沽湖,甘孜州,阿坝州,进行建筑民居、民间美术、民间手工艺调研,分析研究这些地区的特色人居环境中的特色审美,对当地的旅游经济、产业经济的影响。
  四 案例分析
  凉山州昭觉县谷莫村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辖古莫、马什觉两个社,共有148户652人,其中贫困户33户154人。地形90%以上为山地,平均海拔约2100米,年平均气温13℃左右。开发了“住彝家新寨、尝彝家美食、品彝家生活”系列项目,成为了大凉山彝区乡村旅游的热点,处处彰显着彝族民间传统美学的魅力。
  1、在谷莫村风貌提升项目中运用了大量彝族民间美术元素,首先是设计导视系统,强化景观节点。谷莫村现村落建筑具有传统彝族民居特色,聚落有致,但8.2平方公里面积的道路标识不够清晰,没有形成观者能够随景移步,自得其道的景观导视系统,且原有的少量标识牌存在老化、不够美观的问题。二次设计从村落入口处进入园区游览,形成环形的入口标识牌——游览导视系统。共12个标识牌,清楚标识12个景观节点,便于游客游览和理解景观节点背景文化,导视系统以彝族羊角纹、索玛花等彝族传统美学元素为主。
  2、村落主题加入彝族文脉历史与乡村振兴新彝家风貌两条线,展示彝家村寨历史与未来。设计语言以半立体雕塑、墙绘等形式展现,在讲故事的同时,能够让游客主动互动、拍照留恋,打造一些独具彝族特色的“网红墙”,从而增强游客与特色景观的互动。
  3、运用彝族传统美学元素优化包装设计 促进产业升级。谷莫村现已注册了“谷莫”商标、“谷莫村淘宝网店”及“谷莫村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推介谷莫村农特产品。谷莫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大红袍花椒、嫁接改良核桃、开发谷莫村“苦荞四宝”(苦荞茶、苦荞粉、苦荞米、苦荞面),核桃、油菜籽榨油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但是现在这些产业都还处于中低端市场,没有开发出具有品牌特色的农产品包装,针对市场的中高端农产品包装升级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 结论
  凉山州于2020年底脱贫后,仍有返贫风险,有效预防本地区的人民返贫,需要结合下一步长期的工作努力,凉山州位于山区,自然风光秀丽,包含了多种的中华民族同源文化,人文资源丰富。特色民居、特色乡村风貌、特色手工艺等彝族民间美学,都可转化为旅游产业、产品产业等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色彝族民间美学,无疑是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的模式之一,深入探索这一模式是凉山州乃至整个拥有特色文化边远乡村的可持续振兴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戒毒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改善戒毒科护士自身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自愿戒毒中心工作的31名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评,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受调查者SCL-90及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敌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 戒毒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其心理
摘要:阅读是高中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学生累积、提高与飞跃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目的 探讨颈髓损伤患者经口咽前路术后合并低钠血症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0例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20例,发生低钠血症的时间为术后2~7 d多见.治疗后19例好转,无效1例.结论 经口咽术后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导致术后患者病情加重及复杂化,需要细心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低钠血症,及时纠正,维持内环境的平衡,才能有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素质的提升,其中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困境;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合理有效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够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养成学生顽强坚韧的
日益增多的糖尿病病人严格控制血糖力争达标的同时恐惧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新近先行低血糖导致葡萄糖反向调节缺陷和无症状低血糖,由此产生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恶性循环,称之为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HAAF),HAAF是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连锁反应,不同的反应阶段护理处置亦不同.学习和掌握HAAF机制,可避免临床护理的盲目性。
摘要:随着教学思想的不断更新,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运用不同的方式开展了英语教学工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灵魂,不断促进高中英语开创新型教学局面。有鉴于此,教师要对新时期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有一个深入认知,并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讲授英语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十分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摘要:初中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化学本身会给学生一种枯燥的感觉。学生很难对学习化学知识感兴趣。此外,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化学信息,这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在当
目的 观察术前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导尿护理干预,对患者麻醉苏醒期及术后尿管刺激征耐受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95例手术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8).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室全麻后留置尿管,干预组患者术前1 d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术前导尿健康教育.术后测评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意识清醒期的尿管刺激征程度,术后患者自测尿管刺激征程度,记录患者意外拔除尿管的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尿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护理操作,若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胃管移位、滑脱,甚至可能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以往胃管固定多采用胶布,但对胶布过敏者或在患者鼻部皮脂腺分泌旺盛、面颊部出汗、下床走动时,固定的胶布因黏度下降、固定处松动很容易脱落,进而导致胃管脱出,患者烦躁不安时也可能自行拔管,由此增加了患者再次插管的痛苦,无形中也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现介绍一种双耳挂式胃管固定法,可弥补以上不足,并使胃管固定更为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肺移植的护理方案,提高肺移植的成功率.方法 总结29 例在ECOM支持下进行肺移植患者护理经验.结果 所有患者ECMO撤除2 h后,供氧良好,没有发生与ECMO有关的严重并发症;15例术后即刻撤除ECMO支持.结论 针对性护理方案能及时发现并处理ECMO支持下肺移植术后出现的问题,可以满足ECMO支持下肺移植术的护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