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蜕变 成长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猝然来袭,使得教和学的方式也骤然转变,网络教学迅速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这次“停课不停学”让我们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适应、从手忙脚乱到从容淡定的过程。
  为了解教师网络教学的实际状况,我努力做到三个“随时”,即随时进班级群看看,随时“推门”听课,随时找师生聊聊。不扰乱课堂,不加重师生负担,听课进群,听完退群。共性问题网络会议上说说,个人问题电话里谈谈。一来二去,我对网络教学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并梳理出十条建议,分享给大家。
  建议一:心中有数不含糊。网络教学要做到不敷衍、不等靠,统筹安排、整体规划,心中有数、把控进度,精准推进、稳步实施。我们要有打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一定会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能更精准地服务教育教学,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让我们的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建议二:精心备课不打折。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和前提。除了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最佳呈现,教师还要提前调试好摄像头、话筒、课件等,提前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创设安静的授课环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确保网络教学顺利、高效进行。
  建议三:充分留白不拖堂。密不透风的满堂灌,会让师生都疲惫不堪,教学效率低下。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预习,使其在初步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听课,以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授课时,教师要尽量压缩讲授的时间,做到精讲、少讲,点拨重点、难点,梳理疑点、易混点,给学生留足消化吸收、查漏补缺、拓展提高的自主学习时间。
  建议四:交流互动不缺失。没有参与和互动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学生独自对着屏幕听老师讲,就像平时看电视一样,容易跑神。如果老师在直播课上随时点名连麦、随时提问交流、随时提交答案等,就能让学生有现场感,注意力集中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网络教学,互动虽不如面授方便,但也不能缺失。随时互动和抽查,可以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参与程度,对不够专心的学生进行督促,保证听课效果。
  建議五:语言简练不啰嗦。由于网课空间的特殊性,有的教师会反复问学生能不能听到,这反而会让学生变得烦躁不安。平时上课,有的教师喜欢说半句话,让学生接着说下半句,在网络教学中学生不能及时接话,教师就只好自问自答了。还有,平时那些打乒乓球式的句式,比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也要省略。这些浅层次的问话,无法启迪学生深入思考,也无法得到学生的现场反馈,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进度。
  建议六:鼓励表扬不迟到。鼓励和赞美永远都有不可估量的神奇功效。教师要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群、QQ群、直播课等载体,对学生予以肯定与鼓励。教师既要在学生中评选网络学习小标兵,也要在家长中树立居家助学好典型,发挥好示范引领和榜样带动作用。虽然评价与反馈从现实走向了虚拟,评价的渠道、方式和往常不一样,但对学生和家长来说却有一样的激励作用。
  建议七:身心健康不忽视。网络学习期间,学生长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屏幕,必然会产生视觉疲劳。教师一定要留出课间休息的时间,提醒学生眺望远方或做眼保健操,放松眼睛、恢复视力。大课间时段,要鼓励学生适量运动,锻炼身体。网络教学期间,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旦学生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情绪,要及时进行安抚和疏导。
  建议八:做人教育不缺位。生活即教育,灾难即课程。除了科学文化知识,网课中还应渗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殊时期要对学生进行特殊的教育,把经历的人和事作为特殊的课程和教材,鼓励学生在灾难中汲取力量,在艰难中跋涉前行,在逆境中向光生长。
  建议九:追踪回访不延时。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网络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比如直播时迟到、早退、不回答问题等,下课后要及时回访,通过打电话或微信语音通话,了解学生居家学习和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带动他们参与管理和做好配合,真正做到热心帮助、耐心指导、贴心提醒、暖心关注。
  建议十:调整心态不急躁。不要过于担心教师在这头辛苦讲课,学生在那头敷衍听课。其实,只要教师的课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致盎然、积极参与。教师要始终保持激情、全身心投入,要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管教师采用哪种方式授课,只要做细、做实,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不贪多、不浮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一定会有效果。
  总之,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不便与损失,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过程虽艰辛,收获更可贵。面对网络教学这一新事物,我们从一开始的排斥、困惑、无所适从,到现在的接纳、适应、驾轻就熟,赢得了一次了不起的成长与转变,变得更加坚忍、更加勇敢。相信我们一定会化危为机,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努力开展好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油助力。
  (责 编 帕 拉)
其他文献
简·奥斯汀,查尔斯·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等古典作家告诉我们,拥抱杂乱无章的魅力,就能享受到舒适的生活。  美国作家薇拉·凯瑟说 长期以来,小说中充斥着太多的家什器具,小说家像道具管理员那样在作品篇页上忙忙碌碌。这话没错,在简·奥斯汀,查尔斯·狄更斯和乔治·艾略特等古典作家的小说中,家是神圣的避难所,那里的家具老旧,厨房餐桌上摆着没有收拾的早餐,整个房子笼罩在愉悦的居家气息中。在这类作家对室内居家环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比如去饭店吃饭,大家喜欢点一道“宫保鸡丁”。可拿过来菜单时,却会发现菜单上写成了“宫爆鸡丁”。吃饭的人也许会想:“莫不是改了口味了?变成爆炒的?”如果了解了“宫保鸡丁”的来历,就会明白这是一种误解:“宫爆鸡丁”原本是由“宫保鸡丁”演变而来。  “鸡丁”前面之所以加个“宫保”,是因为发明人的缘故。这一道菜的发明者丁宝桢,是清朝一位很知名的官员,他是咸丰三年(1853
【摘 要】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尚且要求“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其经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应是第一位的;行政单位主要职责是行使公权力,它虽然也有经济业务,需要经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但毕竟是第二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却只要求“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行政单位的行政事务控制应是第一位的。行政事务控制是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部分。党的十八大
这段时间我发现兰兰上课老走神,我在谈心本上跟她进行过书面交流,提醒她、引导她,但她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没有改变,我决定抽时间单独找她谈谈。  没有想到兰兰先来找我了。看到她有些严肃的模样,我笑着说:“平时大方活泼的你,今天怎么变成淑女了?”  兰兰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小声地说:“老师,我最近很苦恼。我不知道该怎么跟您说。您很关心我这段时间的学习状况,但我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我说:“你经常在谈心
红梅奇葩芬芳,天宁钟声悠扬。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毗邻天宁寺、红梅公园,红梅阁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雅聚的地方。为了传承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营造健康、高雅、多彩的校园文化,学校于2013年春成立了江南梅文學社。  水墨江南,如诗如画,文学园地,桃红柳绿。文学爱好者们兴趣相投,思想的火花在这里绽放,文学的激情在这里燃烧。文学社邀名家来校讲座,定时外出采风。大家春踏红梅雅阁,夏游青果古巷
2019年春节,最火的电影无疑是《流浪地球》,著名导演卡梅隆也发来了祝贺。除了场面更为恢宏、数字特效更为惊艳,影片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其中所蕴含的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國际合作理念。同那些快餐式的、跑流量的电影相比,《流浪地球》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思考,这些思考伴随着观众走出电影院。  这不就是和我们的课堂一样吗?外在的形式固然不可或缺,但如何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思维层面的熏陶,让
多年前,我们呼吁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如今,教育的现代化已声势浩荡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撇开教育内涵的理念先进化、现代化不说,就外显的教育模式,我们已欣欣然地走在了现代化的进程中。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网络化下的电子教材。  当传统的教育模式交遇这科技化网络化的新产品和伟大成果,一场教育现代化的盛宴开始了。尤其是教学组织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自主学习的理念,在同一时空隧道,更是不可避免地结合在了一
目前,科学家在中国广西的石灰岩中发现了一种体型微小的陆地蜗牛,其外壳长度0.86毫米,宽度0.8毫米,只有4.75个螺环,是已知世界上最小的陆地蜗牛,可栖息于针眼之中。  科学家指出,这种蜗牛的身体非常微小,不仅引起了公众的好奇心,更让人们对它们的栖息环境产生兴趣。研究分析微型外壳蜗牛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评估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历史,以及更好地分析无脊椎动物侏儒症进化的历程。我们希望该研究结果能对未
“啊,黑猫警长……脚步迈得多轻健,透出侦探家的精明……”黑猫警长是很多梦想成为警察的小孩们的偶像,《黑猫警长》自然也是他们超爱看的动画片。  这部动画片不仅展示了黑猫警长机智、勇敢、帅气的形象,还通过森林里的各种动物给我们传授了不少科学知识呢。  《黑猫警长》中第一个出场的角色是什么?鼩鼱。  鼩鼱属于食虫目鼩鼱科,是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靠吃蚯蚓、昆虫等为生。它们眼睛小,视觉差,听觉、嗅觉发达,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还是比较喧哗的,风生水起,流派纷呈,各领风骚三五天。其中“寻根文学”着实也风光过一阵子,其代表作家就是李杭育。但近二十年里,他似乎不怎么写东西了,一会儿迷上音乐,一会儿又迷上了美术,想他在西子湖畔活得还是蛮滋润的。现在,李作家转身一变,以画家身份光临申城,于2月18日至28日,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这让以往读过他小说的许多人颇感惊讶。   上世纪80年代,李杭育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