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ma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村落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形成的,它们相互联系,共同发展。本文以土家习俗“糊仓”为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二者间的关系,并对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途径提出阶段性的建议。
  【关键词】:糊仓文化;传统村落景观;石堰坪村;关系
  我国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源于传统村落,源于农耕生活,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它的无形性决定了其文化内涵要借助有形的物质载体进行表达传播;而传统村落景观也是在村落的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和物质载体的功能。因此,传统村落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中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街巷景观、农田景观几方面分析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糊仓”的关系。
  1.石堰坪村与“糊仓”文化
  1.1石堰坪简介
  石堰坪村坐落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东南部,地处武陵山脉余脉,马头山系腹地。村落形成于元代,现有建于明清以来的吊脚楼182栋,是张家界现存最为完好的土家族古村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以及张家界石堰坪土家生态博物馆所在地。
  1.2“糊仓”文化简介
  “糊仓”是发祥于石堰坪村流行于全区土家族村落中的一项农耕文化活动,即在一年一度的春耕插秧时节,当进行到最后一块秧田时,村民们会聚集在秧田中,展开一场插秧比赛,手脚慢的人往往会被周围插好的秧苗围困在田中央出不来,称之为“关猪笼”,而插的最快的人会率先走上田埂,抓起泥团朝被关了猪笼的人砸去,接着就变成一场你追我赶的糊泥大战,谁身上的泥糊得越多寓意谁家收成越好。“糊仓”这一活动不仅蕴含了劳动技能的比试、褒奖,也互相寄予了善良、真诚的祝福。其可考历史距今有400年,已于2012年列入湖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糊仓”文化与传统村落景观的关系
  2.1“糊仓”文化与自然景观的关系
  适宜的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自然因素。石堰坪村落地处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独特的土质条件:石堰坪村四面高山环抱的低洼地势,常年的高山聚雨冲击形成的肥沃土壤,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养分。土质中氮元素的含量较多,土壤以羊子岩泥为主,杂以其他泥质土壤,易耕耘,特别适合水稻的种植。正是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土质条件使得这里的人民世代以农耕为生,才有了“糊仓”这一农耕习俗的诞生。
  2.2“糊仓”文化与建筑景观的关系
  石堰坪村居于山脉之中,受其地理位置影响,耕地稀缺,而对于靠山吃山的土家族人而言耕地是及其宝贵的,为了尽可能的少占耕地,依山就势地建屋从而形成了底部架空的吊脚楼形式,这体现了土家族人对耕地的热爱和珍惜情节。同样“糊仓”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二者充分体现了土家人对土地馈赠的感激之情。
  2.3“糊仓”文化与街巷景观的关系
  在村落中街巷往往是村民们交流最频繁的地点。古老而沧桑的建筑与街巷之间,承载着村民的生产生活,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只有走进那些纵横交错的古老街巷中,才能深切地感受這个古老村庄最为朴实的气质。就石堰坪村“糊仓”文化而言,当村民们早上在家中吃过“盖碗肉”后便会前往农田进行“开秧门”、“糊仓”等环节,这一过程中必然要通过村落中大大小小的街巷,因此街巷景观的空间及尺度对糊仓习俗的进行有着间接的影响关系。
  2.4“糊仓”文化与农田景观的关系
  耕地的缺乏使石堰坪人更懂得劳动的意义,更加珍惜靠自己双手获取的劳动成果。石堰坪先祖于明朝初年由江西迁徙到武陵山脉深处的石堰坪建屋垦荒,为了生存,他们建造房屋时尽可能的不占用宝贵的耕地,依山就势而建的吊脚楼,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石堰坪先祖遗留下来的600余亩耕地。“糊仓”文化体现了石堰坪人600多年来对农耕文化的深刻渗透和诠释。民以食为天,土为民之父,正是石堰坪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才育出了这一独特的非物质文化——“糊仓”。
  “糊仓”文化的主要环节“开秧门”、“糊仓”也都是在农田景观中的农田里以及田坎上进行的,它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开秧门”是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在田地在内首先第一个秧,其他村民在田坎上,随后其他村民便集体下田扯秧。等到“糊仓”即这项插秧活动的高潮时,聚集在秧田里插秧的人便会卯足了劲地进行一场插秧比赛,之后便是一场相互糊稀泥的游戏。而未参与插秧活动的村民会在田坎上或者与农田相连临的街巷中观望。
  3.石堰坪村“糊仓”文化与其传统村落景观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建议
  基于石堰坪村“糊仓”文化与其传统村落景观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可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村落景观得到合理的保护与开发,可通过以下途径:
  (1)重构传统村落景观的整体布局。在维持原有街巷空间形态的基础上对道路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改造,调整建筑用地。适当地扩大村落保护范围,加大区域的开放程度,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交流,将村落的整体形象从内而外的延续和维护。
  (2)塑造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建筑景观特色。将传统建筑吊脚楼作为主要保护项目,凸显出石堰坪村的特色。同时要注意现代化的改造与更新,在维护吊脚楼建筑的风格和面貌的同时,采用现代建造技术对其不合理部分进行改造。在新建筑的色彩、用材、风貌、样式、布局上最大限度地维持传统吊脚楼的风格面貌。适当对吊脚楼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如对传统吊脚楼的厨卫等生活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更新,以适应健康、卫生、舒适的现代居住理念。
  (3)重塑街巷景观的空间形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切入点,在宣传石堰坪村独特的文化和历史的同时,也能带动石堰坪村旅游业的发展。如“糊仓”从家中的“盖碗肉”环节前往农田进行“开秧门”、“糊仓”环节并没有规定的特定路线,可对其设计固定的路线,以供游客游览体验,形成非物质文化下的特色游走路线,增强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同时在行走的路线上设置适当的公共设施和绿化设计等。
  结语
  通过分析得知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与“糊仓”非遗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石堰坪村传统村落景观是“糊仓”文化的空间载体,提供“糊仓”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其次,“糊仓”文化可以促进石堰坪村传统景观的开发建设,带动村落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二者相结合进行整体性保护的重要性,具有文化、社会、经济等多重的效益,在石堰坪村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如何协调好二者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这是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思婧,基于“文化空间”的新绛光村村落环境整体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刘仁秀,中国传统村落掠影——南方篇[J].美与时代,2013年11期
  [3]李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J].兰州学刊,2007年12期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们众所周知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要针对这门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具体的教学手段,也包括像高等院校的“环境设计”课程应与市场紧密结合且与实践项目密切相关的方法。而当前高等院校“环境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难以很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本文今以安徽池州学院为例,试通过分析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现状、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和“环境设计”课程整合重
期刊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写到“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未曾体会巴黎的“盛宴”,却有幸赴维也纳学习三个月,在最宜居的城市,经历了金色之秋这个最美的季节。调动全身各种感官,试图以最丰富的形式将这美凝固于脑海。然而发现,维也纳的美是流动的,不能定格地欣赏。流动的美是润物的,时而有声,时而无声胜有声。  眸 前  河流是城市流动的
期刊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的实质就是要使各种景物协调共存,而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就是因地制宜。代风景园林设计与传统园林设计的本质完全相同,都是以场地和区域的景观资源和空间运动为特征进行的整治行为。而现代风景园林与传统园林设计的差别在于人们对自然的认知范围在不断扩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断变化,以及对景观、空间、尺度、运动等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在不断深入。  【关键词】:生态;简约;低碳;空间  风景园林设计不断
期刊
【摘要】:在当代经济、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进程中,“现代性”问题也越来越多的在学术上受到知识、文化界的关注。中国舞蹈在“现代性”的影响下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用“现代性”的视角来关注我国当代舞蹈的发展,探寻在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中国舞蹈的进程和追求。  【关键词】:现代性;中国舞蹈;发展;当代  近些年来,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的“现代性”作为一种崭新的视角成为文艺领域内常谈常新的话题。有关“现代性”的著述
期刊
【摘要】:长久以來,中国的话剧舞台一直处在一种以斯坦尼体系体验派为主的状态之中,而话剧《绝对信号》演出的成功,将运用假定性建立舞台空间展现在人们面前。舞台假定性成为当今话剧表演的重要美学特征。假定性在话剧舞台上的作用以及对于建立舞台空间的重要性已经突显出来。  【关键词】:话剧;假定性;绝对信号;舞台空间  在话剧舞台上,剧情是具有无限延伸性的,如场景的变化,时间的变化,而舞台的空间则是有限的,只
期刊
【摘要】:如果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人所接受,音乐本身就会黯然失色。音乐作品是人们感受艺术的一种载体,音乐欣赏能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帮助人们感知音乐中的情感,音乐情感对于音乐欣赏来说具有重要的体验意义,具有音乐情感的音乐欣赏才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享受。笔者在本文中着重分析了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验意义。  【关键词】:音乐情感;音乐欣赏;体验意义  音乐能够唤醒人们内心的感
期刊
【摘要】:油画作为一种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西方国家主体的绘画方式。油画在14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油画在传入我国后,尤其是在20世纪以来,在中国几代画家的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西方的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中,也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的油画这一艺术的发展。在油画刚引入我国美术领域以来,一直被我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建国后,国内的很多画家对油画的民族化发展,进行了研究。在油画引入我
期刊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改变,不仅对大的生态环境要求美化美观,而且对周边室内的小环境有了更新的追求。富有趣味的生活饰品设计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选择或设计合适、舒适的装饰品等于对居室进行艺术处理。崇尚自然健康、返璞归真的趣味摆件设计或表现悠闲自在、舒畅的田园趣味,这些质朴别致的东西让我们更加享受“家”的感觉。  【关键词】:趣
期刊
【摘要】:由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在美术的色彩上可谓一绝,该片巧妙的运用了美术色彩处理的方法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强烈的视觉感受,这种强烈的视觉中,色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美术色彩特点包括了整部影片涵盖了构图的特点、色彩的用意及虚实相结合的画面。本文对该影片中运用的色彩场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希望给人们对美术色彩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色彩研究;代表意义;构图的特点  一、电影《英雄
期刊
【摘要】:本文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专业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论述工学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将创业教育和实践操作在体验的过程中贯彻始终,形成适应新时期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使新时期艺术设计类专业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  【关键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工学结合;有效模式;政策制度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现状  我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