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刺激疗法用于卒中后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3168602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面瘫患者引用低频电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科室2017年4月至9月治疗的脑卒中后面瘫患者90例,参考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定为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药物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患者均治疗20天。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洼田试验,根据患者吞咽功能进行疗效评价;在患者治疗前后应用HBN评价量表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在治疗20天后,观察组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洼田试验等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洼田试验等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治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39例,对照组45例患者治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30例,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6.7%,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卒中后面瘫患者应用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洼田试验等级和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字】低频电刺激疗法 脑卒中 面瘫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4-063-02
  低频电刺激疗法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重塑神经功能的主要治疗方法【1】。本次研究选取脑卒中后面瘫患者应用低频电刺激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进行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我科室2017年4月至9月治疗的脑卒中后面瘫患者90例,参考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定为面瘫患者,发病时间均少于14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5.8岁,病程在5-10天,平均病程7.3天;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56-78岁之间,平均年龄65.9岁,病程在4-9天,平均病程7.1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药物进行常规对症治疗【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应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调整波宽为700ms,设定参数为双向方波,电流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限。将电极沿着患者正中线垂直排列,分别放置于舌骨上方、甲状上切迹上方、面神经颊支、面神经主干、沿神经走向依次放置,每次治疗30min,每天治疗2次,患者配合电刺激进行自主面部肌肉收缩,当面部感到抓挠感为收缩达到理想水平。两组患者均治疗20天。
  1.3 疗效评价和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洼田试验,根据患者吞咽功能进行疗效评价【3】。治愈标准:患者洼田试验评级到7级,吞咽无困难;显效标准:患者洼田试验评级在3-5级,吞咽时间较长但可完成;有效标准:患者洼田试验评级在1-2级,吞咽存在障碍无法完成;无效标准:患者洼田试验评级和吞咽功能无变化。在患者治疗前后应用HBN评价量表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应用数据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数据资料分别应用均数和百分比表示,分别进行组间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则P<0.05。
  2 结果
  在治疗20天后,观察组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洼田试验等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洼田试验等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45例患者治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39例,对照组45例患者治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30例,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6.7%,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在得到妥善治疗后仍然会存在多种并发症【4】。面瘫就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表现为口眼歪斜、吐字不清、吞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卒中后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相关动物试验表明,低频电刺激可有效减少脑内神经介质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减少脑内再灌注时发生的损伤,电刺激也可增加毛细血管流量,有利于海马区的再关注,对神经生长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了神经肝细胞的定向转移过程【5】。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较高的重塑性,为低频电刺激治疗卒中后面瘫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次研究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低频电刺激可明显增加患者吞咽功能等级,并且临床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还治疗后可进行自行饮水、禁食、咳嗽、发声等功能。
  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抗炎、抗血栓、抗血小板凝聚药物,改善患者面部的血流恢复,减少神经受到的损伤。而在此基础上引用低频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面部神经、肌肉的去极化作用,促进面部肌肉的有效收缩,电流的逆向传导可帮助面部及周围神经系统功能和结构的重建,有利于面部责任肌功能的恢复,延缓肌肉废用性萎缩,神经变性情况的发生。本次研究证实了低频电刺激不但对于中枢性神经损伤恢复具有较好效果,并且对于周围性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也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卒中后面瘫患者应用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洼田试验等级和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晓燕, 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西南军医, 2014, 16(6): 652-653.
  [2]王薇薇, 王新德, 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27(4): 346-347.
  [3]伍少玲, 燕铁斌, 马超, 等,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 29(8): 537-539.
  [4]陈孝伟, 张予斌, 崔立海, 等, 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国康复, 2011, 26(3): 182-184.
  [5]梁雪紅,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5(4): 469-47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手部烧伤后痘痕挛缩畸形的患者进行外科整形修复治疗。研究这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在来我院进行手部烧伤后痘痕挛缩畸形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2例进行本实验的研究,这部分患者的就诊时间都处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把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一般组和修复组。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不同之处。结果:修复组对关节活动度和对烧伤部位的外观满意度都明显高于一股组,就治疗期间患者出现并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56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每组各 28 例,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我国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最好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短跑项目男女的最好成绩都有小幅度提
近年来,我院对45例应用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难治性心衰患者加用心先安(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目的:分析肛瘘挂线联合延胡索坐浴汤对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高位肛瘘患者100例,基于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通过肛瘘挂线方式
目的:探讨在妇科疾病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的效果以及优势。方法:在我院接受妇科疾病检查以及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37例,术前对全部患者进行相关检查,结合患者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处在一个巨大的变革和飞速发展的时期。许多传统的思想和观念,受到了蓬勃发展的现实的冲击。本文通过对我国体育发展历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咨询了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实施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心血管科120例冠心病患者(2016年1月到2018年6B间)实施研究,按治疗药物状况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n=30)、氯吡格雷组(n=30)、替格瑞洛组(n=30)、普拉格雷组(n=30),总结四组的治疗状况。结果:阿司匹林组用药后起效时间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普拉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高于阿司
[摘要]目的:分析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研究要求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的是羟苯磺酸钙以及肾康注射液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2组和1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2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现柬分析,l组和2组出现异常的患者分别是4例和2例,不良不反应率分别是10%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