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海上丝绸之路互通文化遗产资源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it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就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古到今,不论从中国何处出发,南中国海都是必经之路。悠悠丝路,贯通海南,内沟航线和外沟航线见证了丝路兴盛,也为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南海水下文化遗产。新时期下,环南海国家和地区应积极推动文化共享,充分发挥海南在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加强东盟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人文合作。
  关键词:文物保护;水下考古;文化遗产
  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即将全面铺开,海南作为拥有全国最大海域管辖权的省份,南海段考古义不容辞。海南将以文化视角全面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牢牢把握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海南机遇,实现东盟文化交流的互通互赢。
  海南与东盟和南海周边国家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双方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在海南省管辖的南海岛屿、礁盘等浅水域共发现136处水下文化遗存,所发现的文化遗产数量为全国之冠。
  一、南海段水下考古成果丰富
  海南在历次的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和勘察过程中,已对沉船遗址、遗物点进行了科学标记,同步采集文物标本。目前,采集的文物标本主要有瓷器、陶器、石构件、金银器等,时代涵盖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至近现代。窑口主要有福建的德化窑、漳州窑、磁灶窑、闽清义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广东的潮州窑等。
  海南岛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要冲,至今保留多处古港遗迹,许多古码头沿用至今,在三亚一带还发现多处唐宋时期的伊斯兰古墓群。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考古成果丰富,无不折射出古代丝路的繁荣活跃与合作共赢的和谐景象。
  中国水下考古肇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6年7月,我国首次水下考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讨论了制定水下文物保护法规与建立水下考古机构问题。1987年,由国家文物局牵头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随后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此后二十多年间,国家和地方不断强化投入与支持力度,我国的水下考古逐步向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方向转变,工作领域亦逐步从近海扩展到远海和内陆水域,“国家主导,部门协作,地方参与”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格局开始逐步形成。
  水下考古是一门有机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考古方法的新兴学科。二十多年来,我国水下考古的技术方法不断创新,工作流程日趋完善,潜水、扫描、探测、测绘、摄影、摄像、通讯、定位、监控、保护、水下考古机器人、水下考古专用船等现代科技装备的陆续应用,以及《水下考古工作规程》的颁布试行,有力推动了我国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向前发展。
  例如,“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于1996年由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的渔民发现,多次被盗掘,以青瓷、青白瓷为主。199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工作研究室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出水文物1800余件;2007-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西沙水下考古队开展两次抢救性发掘,出水船板511块,文物6000余件。
  近年來,水下考古人员在西沙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没有发现船体,遗址以石质建筑构件为主要堆积,还发现有少量青花和白釉瓷器碎片散落在遗址表面,调查发现遗址现存大小石构件274件。根据出水的瓷片和石构件特征分析,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的时代为清代晚期,石构件大多数为祠堂和庙宇的建筑构件,为一艘专门运输石构件的远洋运输船。
  海南省政府已获得国家批准,正在加紧建设国家南海博物馆,可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技术条件设立东盟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馆,拟展示东盟各国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各成员国秉承以文物互存、互换的展示交流方式,在藏品征集、陈列展示、文物保护等方面深化文化互信,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段文化遗产研究,各成员国要突破地域界限,在考古发掘、信息互通、物探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二、文物保护势在必行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优美而独特的资源。这种文化遗产资源是垄断性资源,独一无二,绝无仅有,不可替代。从这个意义上,“保护为先”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永恒主题。我们愿意与东盟和所有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国家的专业机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平台,致力于水下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及数据库建设、认知文物保护的关键技术研究,在联合实验室建设、联合展览、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等方面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考古研究、文物保护、世界遗产、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各自优势,带动丝路全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和展示水平的整体提升。
  海南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聚居在琼岛东部的远洋渔民族群,因海而生,世代以南海诸岛礁为传统作业渔场,耕海牧渔,形成了独特的南海渔家文化,这片海域被因此渔民称为“祖宗的海”。 《更路簿》便是记载渔民到西沙、南沙的方位和航程的一本航海书。
  明代中期以前,就有海岛渔民在南海的南沙、西沙群岛上建造房屋、从事农耕和捕鱼等活动,冬去夏返,海上作业时达数月。部分渔民常驻群岛上,盖草棚或珊瑚石房居住,下海捕鱼,建庙祭神,世代相续,辛勤开拓。
  世居南海边的渔民,海水晒盐、海洋捕捞、海洋养殖是他们亘古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接受着海洋的馈赠,依海而生,形成特色鲜明的渔家文化——从原始先民的独木舟楫、唐宋元明的远洋帆船,揭示了以环中国海为中心、起讫于东南沿海的、历史悠久的东方航路,曾持续延伸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是中国古代海洋社会经济与人文繁盛的标志。南海诸岛的水下文化遗产管窥了南海浩瀚博大的海洋文明,展览再现了云帆济济的海外贸易文化交流历史盛况。
  目前,海南的海上大遗址的初步形态已经基本形成,将会围绕北礁、永乐环礁、华光礁、玉琢礁4大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开展大遗址的保护工作。海上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公布国保单位有3处(北礁沉船遗址、甘泉岛唐宋遗址、华光礁沉船遗址),省保单位4处(南沙洲沉船遗址、珊瑚岛沉船遗址、浪花礁沉船遗址、玉琢礁沉船遗址)。
  三、创新文化遗产线路研究
  文化线路作为一种全新的遗产概念,为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带来了新理念和重要的启示。海南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始于1990年文昌保陵港水下考古调查,20多年来,海南水下考古工作者遍访南海诸岛,确立各级文保单位,发掘华光礁Ⅰ号南宋沉船遗址,有效推进南海大遗址保护区建设。我们愿意共享南海水下文化遗产研究成果,引领各成员单位互相联动,深入研究丝绸之路相关基础理论,推动构建自成体系的海上丝绸之路学,尽快建立文化遗产信息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更新、分享机制,设立相关研究专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例如,海洋出水陶瓷器和船板在海底沉积的过程中容易被海洋附着物附着,而且文物本体由于长期浸泡在海水中,导致大量可溶盐渗入其中,这些在文物出水干燥后容易结晶析出,对文物本体造成破坏。对于出水陶瓷器和船板的保护修复主要是指将文物中的可溶盐和表面附着的难溶附着物去除、拼接补全和恢复原状的过程。
  考古修复力求还原文物的“真实性”,根据文物出水时破坏情况拼接好并修补缺损部位,所修补部位必须与原物有差别,粘接部分和补缺部分不能随色,保留修复痕迹。
  经过保护和修复后,首先,文物本体在日后保管与展示过程中不会遭可溶盐结晶破坏;其次,保护修复后的文物更加直观地反映文物的原貌,更具观赏与展示价值,并为日后的文物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目的,是要更大程度地激活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潜在的文化旅游价值。保护与开发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保护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处于良性循环狀态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景观,才能激发人们的旅游意愿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需求。我们迫切需要文化遗产阐释展示、游客管理、监测预警、环境保护、跨区域跨部门协调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可靠专业技术支撑,从而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永续利用,期望我们为此目标贡献智慧。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依;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连接彼此,隔海相望。跨越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盛景,也把中国与东盟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结在一起。新形势下,中国和东盟国家要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互联互通,让古老的海上丝路持续焕发勃勃生机。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个人信贷业务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实际工作之中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对于如何开拓农村市场个人信贷业务做出了阐释,然后对于个人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简要剖析。  关键词:农村;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进入2l世纪以来。国际银行业业务结构演进的零售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把资本消耗少的个人信贷业务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个人信贷业务室现
期刊
摘 要:区县报作为党报,始终秉承“传递党政之声,服务基层群众”的宗旨,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为各区县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思想保障。在多媒体综合应用的时代,报纸、电视、广播、网络、APP等媒体以不同的方式发声。如何办好手机报,提升舆论引导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构建;手机报平台;提升;舆论引导力  一、利用手机报平台,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大市民与时俱进地进入“快速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电视新闻面临着市场的巨大考验。电视新闻媒体必须精准地把握市场动向,深入群众并了解其心理需要,对节目的采编工作增加独特的创意,制作出贴近群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这样才能不断提开电视新闻的竟争力,为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铺平道路。本文主要阐述了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希望可以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电视新闻报道;增强;贴近性  在新形势下
期刊
摘 要:方志馆和图书馆都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保存和传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历史环境之中,互联网的信息不断的发展,方志馆和图书馆也开始做出了一些改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建设和革新,每一天都做出了新的改变和进步,不断发展的图书馆和方志馆的建设有效的促进了当地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图书馆;方志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深受大众文化影响的电视娱乐节目占领了我国电视的受众市场,然而它的种种弊端也开始显现,成为威胁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生存空间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过分依赖名人明星、节目内容低俗化、跟风模仿,缺乏创意三点。假如不及时地对其加以克服、改进,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将会逐渐衰落。  关键词:威胁;电视娱乐节目;生存空间;因素  近年来,以迅速流行、迅速复制、商品化、娱乐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大众文化盛行,其
期刊
摘 要:发展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倘若与传统相脱离,则发展中国画就没有了基础保障,中国画也就成了无根之树。只有对传统艺术予以传承,中国画才会有活力。只有传承传统中国画,才能实现传统中国画的持续发展。对传统中国画的传承并不只是机械式的循环反复,而是需要不断地对传统中国画进行革新、改善、发展及探究。如果只是单纯地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传承,而不对其予以革新,那么就与传承的意义相脱节了。 
期刊
摘 要:2015年暑期国内电影市场因《捉妖记》的上映,而引发了各方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是因为其创造了首日1.71亿元的国产电影单日单票房纪录,更是因它是一部国内独立制作完成的真人动画合拍片。本文试图从《捉妖记》必然性、偶然性來分析,以及当代中国动画电影的现状,来揭示该片的成功给中国动画电影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动画;电影;启示  2015年暑期国内电影市场因《捉妖记》的上映,而引发了各方的关注,
期刊
摘 要: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濟总量、领土幅员和人口规模,更取决于它的创新能力。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关键词:创新;发展;核心;持续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
期刊
摘 要:图书馆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不仅是文献和信息的中心,更是为相关单位机构科学研究的服务机构。图书馆可以说是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而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更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各种通讯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在了图书馆工作中,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必须要进行改进和创新,更好的满足社
期刊
摘 要:眼下正处于新媒体盛行的时代,传统的电视天气预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天气预报想要继续占领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创新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电视天气预报;气象影视  从20世纪80年代央视一套节目首次推出《天气预报》起,电视天气预报作为大众服务类节目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它领航式地开启了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