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保基金联网审计业务数据需求架构的设计

来源 :现代审计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入联网审计的社保基金指国务院颁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所涉及的五项基本社会险种。社保基金联网审计,具体的含义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一定的传输接收方式将社保、财政、税务部门等被审计单位及其他数据关联方的计算机网络与审计机关相联接。通过审计业务操作平台及配套的审计应用软件系统对采集的共享资源进行数据转换,开展异地远程实时的联网核查、分析、排疑、预警,更高效为审计目标服务。
  
  一、社保基金联网审计业务数据需求的特性和设计思路
  
  根据上述联网审计中数据的新特性,我们在实施中,应着力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来搭建相关数据需求点的整体架构。
  (一)数据采集的集约性。理论上社保信息系统数据库资料都属于审计监督范畴。联网审计虽然从技术上可以达到将社保数据库实行全覆盖的条件,但是鉴于系统安全和成全效率的考量,应主要通过设计数据需求将被联网的社保数据库纳入采集范围。在具体传输过程中贯彻按需采集原则,被联网的社保部门放置前置机,社保部门根据前置机所发出的需求指令将信息系统内的相关数据以备份数据包的形式下载到前置机,然后向审计部门单向传输数据备份包,达到安全、便捷、集约的取证效果。
  (二)數据处理的系统性。联网审计的过程,是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和数据审查分析三个环节系统相联的过程,完成这样的集合需要完整严密的审计方案的统领和引导。在总结近年来社保基金审计的基础上,应认真学习研究社保信息系统数据字典,系统学习和消化社保基金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归纳和提炼出每一项审计目标所需的核心基础数据,并定型成相对成熟稳定的需求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审计需求软件化,形成四大类既可独立操作又具有内在联系的计算机专家经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事项,形成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系统的整体框架和数据需求结构。
  (三)数据功能的复合性。通过对采集接收的数据进行一系列软件处理,重新整合和再造,生成便于审计判断作出审计结论的数据库结构,满足审计部门利用和处理数据的各种不同的功能,应主要包括五个信息系统:一是数据预审系统;二是审计分析系统;三是审计报告系统;四是业务查询系统;五是信息管理系统。
  
  二、社保基金联网审计业务数据需求的设计框架和内容
  
  (一)征缴收入模块
  社保基金征收以工资总额作为统一的缴费基数,实行五险合并征收,其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三险种需由参保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保险费,由参保单位代扣代缴。因此,社保基金征收管理环节的共性需求点比较集中,主要是以缴费基数为基础的各项收入来源的审计,具体包括四大类的审计需求目标。
  1. 缴费基数审计。缴费基数由参保缴费单位自行申报后核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缴费基数审计需求点包括以下三项:一是缴费基数差异性审计,通过对同一缴费单位各期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增减变动的分析,对异常变动单位实行现场缴费工资审计。二是缴费基数政策性审计,包括人均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政策性审计和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额政策性审计两项审计需求点。缴费基数审计还包括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基数的审计,按缴费档次列出灵活就业人员应缴社保费与实际缴纳额发生差异的个人清单。
  2. 保险费收入审计。税务部门和社保部门负责征收社保费,并纳入社保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对社保费征收审计的需求点主要有两项,一个是税务和社保两个征收部门应征数和实征数的审计,通过对两个部门业务数据应征数和财务部门实际到账数的审计,审查实际征缴率。另一个是对联网的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实行审计,审查税务、社保和财政三个部门实征入库数的一致性,重点审查截留在财政专户外的社保费。
  3. 社保费补缴和减免审计。通过对欠费单位和个人补缴、减免社保费清单的审查,分析欠费成因和清欠工作成效,审查减免社保费的程序和手续的合规性。
  4. 非保费收入审计。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审计、利息收入审计、转移收入审计、其他收入等审计需求点。部分险种还涉及到上下级调剂金审计。
  (二)待遇支出模块
  待遇支出模块的审计需求目标主要是对参保人员享受保障待遇的支出和非待遇性支出两大类。
  1. 待遇性支出的审计。待遇性支出的社保基金支出的主体内容,各险种之间政策性差异比较明显。一方面是待遇资格审计,包括三项审计需求点:一是审查新增退休人员实际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二是审查新增失业人员(含农民合同工)实际缴费年限,三是对非新增人员享受待遇资格进行随机抽查。另一方面是待遇标准和结算支付审计,五项社保基金对于个人待遇的计算标准、支付内容和列支渠道各不相同,因此,五项社保基金相应就形成五项具体的审计需求点。审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相关的业务数据和发放、结算清单对部分群体和个体进行抽查。上述待遇性支出的审计需求点,也同样包括了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审计。
  2. 非待遇性支出的审计。除包括转移支出、其他支出等共性科目的审计外,有些社保基金按照政策和制度的规定还包括一些非待遇性的支出用途,从而形成一些对应的审计需求点。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包括了调剂金支出的审计需求点,失业保险基金包括了两项补贴(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基本生活保障补助支出两个审计需求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了减免贫困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支出、定点医疗机构、药房的资格审查和医药费用结算以及相关考核指标审查等三项审计需求点。
  (三)稽核管理模块
  稽核管理审计模块集中了社保基金基础管理方面的一些共性或相关性的审计需求点,包括五大类审计需求目标。
  1. 参保险种相关性稽核。包括两项审计需求点:一个是审查同一单位参加不同社保险种,申报的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是否一致,有无厚此薄彼的“漏保”现象。另一个是审查再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继续领取失业金的现象,以审查同一险种业务系统是否存在一人拥有多个社保编号或者同一社保编号利用多个互不相通的险种业务系统弄虚作假达到“骗保”目的。
  2. 对社保基金财务数据与相关业务数据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的稽核。此项审计需求点和目前社保部门内部审计稽核的目标相衔接。如对参保单位和个人当期新增开户数、应缴社保费和实际入库数的一致性的稽核,对退保销户单位和个人当期减少应缴社保费和实际缴纳额的稽核。对于各项社保费性质的收支科目都可以通过业务结算单为载体实施抽查稽核。
  3. 银行开户和收支两条线的审计。具体审查征收部门开设的收入和支出过渡户和财政部门开设的社保基金财政专户开户是否合规,收入和支出过渡户的收支是否贯彻收支两条线要求。
  4. 社保基金存储结构和增值的审计。具体包括三项审计需求点:首先是社保基金存储状态和结构的审计,审查当期社保基金结余资金在活期存款、定期存单、购买国债和其他投资、借出款或应收未收的结构分布,分析资金是否安全,增值是否最大化。其次是银行账户结息和国债收益等基金增值分配的审计,审查各账户结息是否准确,所有增值收益是否及时合理地分配到各项社保基金。再次是审查相关险种间资金占用情况,各项社保基金盈亏和积累状况各不相同,审查不同社保险种之间相互调剂和占用资金的状况。
  5. 个人账户的审计。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都实行个人账户制度,此项审计需求主要体现 对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保障,包括下列五项审计需求点:一是个人账户收支的审计,审查按照缴费基数缴纳的保险费是否按规定比例同步计入个人账户,支付个人待遇性支出时从个人账户提取额是否符合规定标准。二是个人账户结息增值审计,审查是否按照政策和规定及时足额对个人账户结息,增加个人账户结余。三是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之间资金占用的审计,审查个人账户结余额占社保基金结余额的比重,揭示统筹基金当期和累计占用个人账户资金的数额。四是个人账户销户的审计,审查因发生参保关系的转移、终止、死亡等原因而发生个人账户提现销户的结算操作是否合规。五是对长期未发生收支业务的个人账户逐户罗列清单进行审计抽查。
  (四)分析预警模块
  分析预警模块主要通过对社保基金收支运行及其结果进行实时或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分析对社保基金平稳运行造成较大影响的收支因素,按照层次不同应主要分为三大类审计需求目标。
  1. 将各期征缴入库的保险费收入和各项待遇性结付进行对比。分析参保单位和个人缴纳的保险费收入能否承担参保人员享受待遇的支出,进而对参保覆盖面、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保险费费率水平、保险费征缴入库率以及待遇保障水平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2. 将各期剔除财政补助收入以外的常规性收入和支出进行对比。通过对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收支类科目的汇总对比,衡量社保基金运行能否以收抵支,保持自身平衡运行,对当期发生额出现明显异动的相关收支科目进行追踪分析。
  3. 审计财政是否安排预算资金对社保基金进行补助和弥补缺口。通过对一定时期所有收入和支出进行对比,分析在社保基金存在结余情况下,财政补助收入对基金积累的贡献度,在基金当期发生赤字或滚存结余发生缺口情况下,财政对社保基金补助或“兜底”保障的规模和趋势。对于设置个人账户的社保基金,在分析财政保障程度时应严格将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予以区分。
其他文献
本文在描述我国乳品进口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乳品进口快速增长对我国乳业存在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对影响我国乳品进口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乳品进口迅速增长既是短期因素刺激的结果,又与经济增长、体制变化等长期因素有关。乳品供需缺口的增大、国内乳品的质量问题、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乳品进口关税的减让都会影响到我国乳品进口的增长。    一、我国乳品进口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乳品贸易长期以来一直是单向进口
现代企业正面临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与挑战,尤其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现代化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不在主要围绕单个产品及其营销问题开展竞争,而是紧紧围绕企业未来发展方向、长期发展目标、总体经营战略等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深层次的竞争。此时,谁能在全局上把握外部环境变化的脉搏,谁能从战略高度上洞察世界市场的风云变幻,谁就能占有商机,赢得主动,从而在现代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战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和每个环节都需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贸易中不仅关税比例已大幅度降低,而且不少非关税壁垒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但是,随着“环保”、“生态”等观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壁垒”这样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形式,目前已成为我国国际贸易中一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之一。    一、“绿色壁垒”的渊源    绿色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又被称为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主要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限制进口
本文将资产价格暴涨这一现象称之为资产价格“泡沫化”。不可置疑的是,资产价格泡沫化已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自2003年前后以来,以石油、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的价格成倍上涨;以纽约、香港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和以中国深沪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股价指数连创历史新高,有的涨幅已经翻番:全球大中城市的房价连年暴涨,有的城市一年涨幅超过50%以上。  资产价格泡沫化形成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人口越来越多的同时,越来越多_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