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超短波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zhong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测小剂量超短波(USW)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脑组织中B细胞淋巴细胞瘤-xl(Bcl-x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小剂量USW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一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大鼠模型,造成大鼠右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采用Longa 5级评分法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及超短波治疗组(USW组),后2组选择Longa 5级评分法为2分的大鼠.所选大鼠均于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分别测定脑梗死灶体积、脑组织中Bcl-xl及TNF-α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SW组梗死体积及梗死体积占全脑体积的百分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USW组脑组织中Bcl-xl表达增加,TNF-α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超短波可通过增加Bcl-xl表达,降低TNF-α水平而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挽救半暗带,缩小脑梗死灶,减小梗死体积,从而保护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神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是神经科较为常见的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青霉胺为代表的驱铜药物是目前WD最主要的对症治疗手段,但其对终末期WD治疗效果差,也无法挽救首发表现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WD患者的生命。
目前脑血管病的评价量表很多,但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相关评价量表尚不多见,因此Cuffe等在2006年12月份的<卒中>杂志上发表的<牛津ABCD评分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发生中风危险的研究>一文(Stroke,2006,37:2892-2897)颇受学术界关注。
射频温控热凝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复发率约25%[1],为了探讨减少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复发率的方法,我们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联合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局部注射维生素B12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满意的疗效[2],现报道如下。
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有趣的事……牵牛花变色。乍一听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牵牛花怎么会变色呢?没错!我之前也以为不会变色,可经过我仔细观察,发现牵牛花会变好几种颜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