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腊鱼加工技术及质量安全研究进展

来源 :南方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un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腌腊鱼是中国传统水产加工制品,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腌腊鱼加工方式以手工作坊式为主,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程度低,同时腌腊鱼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腌腊鱼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质量安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对腌腊鱼加工技术和质量安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腌腊鱼加工技术创新与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对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机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为对象,对其沉积物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分布、储量及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该研究利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南海1号”群体(S)、非洲品系选育群体(A)和泰国群体(T),采用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建立9个自繁和杂交组合F1代。利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
本研究旨在克隆山羊GATA3(GATA binding protein 3)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山羊GATA3基因编码区为种子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18056969.
文章采用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的方法,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胚胎发育和仔稚鱼的形态变化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扁吻鱼卵为沉性卵,卵细胞呈青灰色、微黏性。该次
该研究以5月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幼鱼为实验对象,测量并探索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发现
本研究旨在分析miR-199a-5p对猪肌内脂肪细胞脂质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集淮南猪不同育肥时期(育肥前期、中期和后期)的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文章探讨了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肉粉(Oyster meat,OM)及其酶解产物(Oyster hydrolysis,OH)对紫外线诱导的小鼠(Mus musculus)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紫外线(
为探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头肾组织结构和先天性免疫屏障,该研究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和改良James染色法对瓦氏黄颡鱼头肾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使用台
该文基于CIE-L*a*b*颜色分析系统,采用全自动分光测色仪对热带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生长过程中的颜色值变化进行监测,同时测定其细胞密度及色素的质量浓度变化并进
基于2012—2018年4—8月我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䇲鱼(Trachurus murphyi)渔捞日志数据,应用地理权重回归模型(GWR)探究智利竹䇲鱼渔场资源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关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