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瓷器识鉴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n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文物的收藏与鉴定的兴趣越来越高,然而随着一些文物的减少,一些仿制品层出不穷。本文主要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主要探讨了元代青花瓷器鉴别中的几个问题。元代青花瓷器在造型、纹饰、胎釉彩、制造工艺等方面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因而笔者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探讨了鉴别瓷器真品的要素,最后分析了元代青花瓷器仿品的特征。
  【关键词】 元代青花瓷器;鉴定要领;仿制品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元代青花瓷器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识别起步较晚,但是因其古朴浓厚的造型、明艳的纹饰色彩以及精湛的绘画技法而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近些年仿制品越来越多,同时仿制品越来越逼真,导致人们对瓷器真假难辨,造成人们极大的财产损失。
  二、元代青花瓷器的鉴定要领
  对元代青花瓷器进行欣赏与鉴定,主要从造型、纹饰,胎釉、制作工艺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造型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与同时代其他瓷器造型风格相同的饱满、硕大以及浑圆的特征,因而能够给人留下朴实、雄伟、庄重的感觉。目前常见的器型主要有大碗、大盘直颈盖罐、玉壶春瓶、梅瓶、盘口瓶、盘口狮钮盖罐、葫芦瓶、四系扁壶、执壶、风流扁壶、花盆、筒炉、盘座、盏托、高足碗、高足杯、鼎,等等。而元代青花瓷器比较多见的造型是八方造型,通常有八方葫芦瓶、八方玉壶春瓶、八方梅瓶、八方执壶、八方盖罐等,体现着时代特色。元代青花瓷器除了要满足当时汉族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外,还具有以下三种特殊功用的器具:其一为满足蒙古人爱喝酒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高足杯与高足碗;其二为了满足伊斯兰国家抓饭的生活习惯而生产的出口到伊斯兰国家的大碗、大盘;其三是出口到东南亚诸国的小件器物,主要包括葫芦瓶、鸟食罐、双系小罐、军持等。
  (二)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具有主次分明、布局繁密、构图严谨、层次丰富的特征。瓶、罐的纹饰主要呈横向带状分布,具有5-8个层次。层次之间通过钱纹、弦纹、回纹、锦纹以及卷草等辅助纹饰相隔。八方造型器具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此外,盘、碗等器物,通常采用同心圆分布的方式,展现出多层次放射状的外观形态,某些器具上还具有回纹、云纹、蕉页的纹理,与时代相符。
  元代青花瓷器具有粗放与细腻两种绘画方式,具体表现为白地青花纹饰与青花涂地章留白纹饰,有的器具为了增强装饰效果,还在器具上绘有青料星点以及剔刻花筋叶脉。元代青花瓷器在绘画工艺上的典型特征是线条酣畅流利、笔触细腻。器具绘画上用于装饰的主要有动植物装饰、人物故事装饰、仪器几何装饰等。
  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上具有一些符合当时时代特色的纹饰,比如蕉叶纹、回纹、莲瓣纹、海水纹、花卉纹、云间纹、云纹、卷草纹、竹石纹、鱼藻纹、钱纹,等等。
  (三)元代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青料
  元代青花瓷器上图案的典型特征是图案发光鲜艳,同时在浓重处有黑点疵点,闪烁着金属光泽,这种光泽人们常称为“锡光”。如果把瓷器对光斜视,就会发现锡光上移,与周围蓝色区域处于同一平面。这种特征不同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器上的“铁锈斑”,后者瓷器上的铁锈斑常常没入釉内,外观呈现凸凹不平的形状。元代青花瓷器的青料来源史籍并无记载,因而近些年关于青料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分歧很大。综合来看,主要有下面三种观点:其一来源于波斯;其二来源于印度;其三来源于远东的蓝色料Smalt而制,而Smalt又必须与锰矿或钴土矿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描绘青花瓷器的目的。但是笔者认为,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中青料中钴料的来源并没有深刻的认识,主要是因为对元代青花瓷器所测试的样本数量偏低,当然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然而笔者坚信,随着无损测试技术的应用,这个问题终将被解决。
  (四)元代青花瓷器的胎
  总体看,元代青花瓷器的胎记呈现厚重的特点,通过对其断面以及器底观察分析得出其胎质与明清瓷器相比,不够细腻洁白同表面粗送同时分布着许多细小气孔。通过技术测试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的胎的主要成分是瓷石与高岭石合理搭配而制。而高岭石的使用加大了瓷器中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进而加大了烧成概率,同时瓷器整体强度提升降低了变形,这些都是烧制大器物的基础。
  (五)元代青花瓷的釉
  元代青花瓷的釉主要呈现白中闪青色。通过科学测试发现,它不同于以往的青白釉以及卵白釉,主要表现在化学成分方面,其釉中氧化钙含量比青白釉低而比卵白釉高,而氧化钠与氧化钾的含量却比卵白釉低而比青白釉高。
  (六)元代青花瓷器的工艺特征
  其一,器具的表面特征多数为砂底无釉,玉壶春瓶除外。
  其二,对于瓶、罐、壶来说,都是通过先分段成型再进行粘结,从外观来看,接痕明显。
  其三,圈足出现扭曲,常常有斜削修足的现象,而且底部含有鸡心状凸起。
  其四,器具的外底部出现不规则的釉斑,这种釉斑是施釉过程中工匠粗心洒在上面的,因而导致每个器具的釉斑都呈现不同的形状。
  其五,在器具底部露胎处常出现疵点。
  其六,对于梅瓶而言,其颈部大都呈梯形。
  (七)元代青花瓷器款识
  多数的元代青花瓷器都不署款,除了个别瓷器如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具有原创的署款外,其他瓷器的教识多是后人添加上去的。
  三、常见元代青花瓷器仿品
  虽然元代青花瓷器做工细腻、外形精美,但是国人对其仿制大概在30年前开始,原因有二:其一人们对元代青花瓷器认识相对晚;其二,清代皇宫藏品中并没有元代青花瓷器样品。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著名瓷器生产基地景德镇市东风瓷厂与陶瓷馆开始协作进行元代青花瓷器的复制,他们通过使用手工制瓷的方式,以原物为模型,在纹饰、胎釉彩、外观造型以及烧制工艺上进行模仿,经过两年的努力,仿造出多种盘、瓶、炉、罐。成品经过瓷器专家鉴定,认为这种仿制品基本保持当时的艺术形式以及反映当时的时代特色,足可乱真。但是如果以发展的观点看这些仿制品,则可发现这些瓷器精美度要高于真品,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们在仿制过程中为了追求一种精美工艺品并不追求逼真导致的。此后各种仿品也层出不穷,但是仿制质量也参差不齐。
  当前对元代青花瓷器的仿制主要出现三种形态:其一照葫芦画瓢;其二别出心裁;其三画蛇添足。
  所谓照葫芦画瓢是依据真品,仿制出外型上基本一致的瓷器,这也的风险是古玩市场上最多见的一种仿制方式。
  所谓别出心裁是依据真品,一部分仿制真品,一部分自己创造。比如在造型上进行仿制,在纹饰上别出一格,或者纹饰上相同而在造型上别出一格。
  所谓画蛇添足是依据真品,依葫芦画瓢作出仿制品,然后再加上一些别的成分,比如常见的把元代其他陶瓷中的款识移植到元代青花瓷器上。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鉴别分析发现,不管是从纹样方面还是从造型方面看,元代青花瓷器都符合当时的时代特色,当前的仿品无论再怎么逼真,都无法仿制出像真品一样传神的工艺品,仅仅追求形似,是无法从内在体现当时的时代特色的。此外,在元代青花瓷器鉴别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鉴别技术获得了长足进步,因而利用现代鉴别技术去鉴别瓷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鉴别的难度,进而提高了真品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尧成,郭演仪,陈虹. 中国元代青花钴料来源探讨[J]. 中国陶瓷. 1993(05).
  [2] 练缤艳.元青花瓷的历史地位评析[J]. 中国陶瓷. 2009(09).
其他文献
【摘要】手一直以来承载着人类永不停歇而精益求精的责任,从生活的智慧到技术的发明,我们的眼睛、大脑都依附在手上,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无论工业文明多么发达、科学革命多么进步,手指尖保留的情感和技艺,作为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传统手工艺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人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就梁平年画为例,将优秀的手工艺技术和手工艺文化保留至今,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都相当不
【摘要】独特的湖湘地域造就了独特的湖湘文化,独特的湖湘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湖湘艺术。本文从湖湘文化的渊源与内涵谈起,具体以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湖湘文化在其艺术创作中体现与影响,从而为当代湖湘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关键词】湖湘地域;湖湘文化;黄永玉;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湖湘文化的渊源与内涵  中华文化源绵千年,博大精深,湖湘文化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通辽市市区建立了多个休闲娱乐广场,广场上也矗立起了许多大型的城市雕塑。我在本文中,将对通辽市文化广场上的大型城市雕塑——“科尔沁世纪柱”进行一次赏析,从三个方面分析“科尔沁世纪柱”给我的总体感受以及在观看后,给我带来的关于城市雕塑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关键词】科尔沁世纪柱;高度;主题;表现力;做工  【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  我的家乡是内蒙古通辽市科
【关键词】情绪;情绪ABC理论;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5-0072-04  【作者简介】李淑芬,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淮安,223200)教师,讲师。  【设计理念】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在情绪方面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极端性,他们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容易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因此,指导中职学生学会合理表达情
【摘要】民国文人画家溥心畬的绘画作品,在当代艺术市场上颇受欢迎,而在学术研究上呈现不足的局面。以“溥心畬”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自1993至2016年,相关文章主要以历史、辨伪、画展为主,作品研究少且不深入,这就使溥心畬作品研究成为现代绘画研究一个亟待开发的区域。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对溥心畬代表作品之一《幽谷行旅图》进行了较深入的“文本”解读,并得出如下结论:溥心畬在绘画技法上以古人为师、以宋元为宗
楊彧  杨彧,1929年11月出生,1944年参加“青年远征军”,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六军军部文工团团员。1951年和1953年先后两次入朝,1955年复员,1986年离休。  1989年1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编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说:“西南局规定的1950年的任务概括为几个数字:90万,90万,6000万,60万。……还有一个90万,就是
【摘要】本文以重庆酉阳土家族西兰卡普的田野考察为基础,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对重庆酉阳土家族西兰卡普代表性传承人左翠平的访谈,关注到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个人心态和生存境况,由此生发出对当前遗产保护策略的讨论与反思。  【关键词】重庆酉阳; 土家族西兰卡普; 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 J528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作为保护工作的直接受益者,无论是对遗产
【摘要】本文论述《格萨尔》艺人以作梦的方式获得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说唱能力。在民间有种被称为“神婆”的人,她们有和“神灵”沟通的能力,能说你的吉凶祸福。本文以达哇扎巴“神授”艺人和民间的“神婆”李道凤为例,尝试找出他们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艺人;神婆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一、 “格萨尔”艺人中的“神授”艺人  在演唱《格萨尔》的艺人中有种叫“神授”的艺人。藏语称
这一期杂志,样貌稍有变化,开本变小,页码增加,版式趋向隽秀明快。《百年潮》杂志创刊至今已走过20个春秋,“揭示历史真相,展示世纪风云”不忘初心,“信史、实学、新知、美文”风貌常新。邹韬奋讲刊物“最重要的要有创新精神”,而创新的目的是得到读者喜爱,我们要求自己从读者出发,为读者着想,对读者服务,这些尝试,还是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  所谓“揭示历史真相,展示世纪风云”,就是记述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奋
【摘要】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必须要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途径,大力培育民族精神。文章在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以《诗经》这一古代经典要籍典型代表为例,分析其本身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见微知著,进而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传统文化;研究生;民族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地位举足轻重。民族精神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