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五人墓碑记》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h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温《五人墓碑记》
  深宅大院,于现代化的太仓
  而言,依旧不起眼。仿佛黑暗
  被阳光遮掩
  黑暗中仍有光亮,一如
  你青铜雕像的眼睛,洞穿了时代的
  漩涡,却看不透一介书生的命运
  苦读成才的故事,略显老套
  一文而天下闻,也并不新鲜
  你的困惑在于: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我的痛苦在于:
  网络时代,公知大V众多
  能为庶民树碑立传者没几个
  你二十六岁,愤而作《五人墓碑记》
  我虽生于编伍之间,也常怀愤怒之心
  但人过中年,仍写不出一首
  蹈死不顾之诗
  弘济桥上忆李白——致见君
  还是不可免俗地想到了那个词
  用在它身上,感觉比用在某某桥
  更恰如其分
  因为它更寂寞。那种乘醉走马六十里
  的寂寞,日落群峰西的寂寞
  暴雨来临前,狼突豕奔的寂寞
  你我一样,生为小诗人
  却常怀万古愁的寂寞
  如果真有那个潭,我愿意称它
  左氏潭。它应该在桥的西侧
  东侧住着那个酷爱自由
  而才美外现的人
  到我们这个年纪,传说就比不上
  酒话了。你有赵人的海量
  我却空怀燕人的酒胆
  三杯通大道啊
  踏桥如摇篮
  你确信脚印会越踩越深
  而不是被覆盖?
  有诗为证,我从不敢奢望
  连你也不能,永久地为我作证
  哪怕是伪证
  还是交给滏阳河吧。你看它
  黑云压城,却独自静流
  (東篱,原名张玉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诗歌艺委会副主任,唐山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唐山文学院院长。出版诗集《从午后抵达》《秘密之城》《唐山记》。曾获河北诗人奖、滇池文学奖、红高粱诗歌奖、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奖、西北文学奖等奖项。)
  编辑:耿凤
其他文献
巴士上  在旧金山,登上29路巴士,往老人专座上落座那一刻,就注意到坐在对面的两位老人。一男一女,都八十以上。女的浓妆,衣服明艳而得体,一个劲地笑,两片比早上盛开的玫瑰还要红的嘴唇坚持张着。男的高瘦,穿着随便,胜在嗓门大,说起话来车厢嗡嗡作响。我本来要设想五十年前他们的俊美模样,可是,和女士一起,被老绅士的口才吸引住了。  从场面推知,他们已谈了好一阵,寒暄早已过渡到“近来听到什么笑话”的话题。老
期刊
一  清晨我常常被窗外的鸟吵醒,主唱的是南塔岭上的画眉。在养鸟人的画眉引领下,野鸟陆续加入歌唱,歌声分明有音阶的跌宕,那清脆总让我想起鲜翠欲滴的玲珑茶,既娇且嫩,赏心悦目,回味甘甜,脑海因而幻化出五岭逶迤空谷幽兰高山流水……  北宋诗人阮阅在《郴江百咏》中就有吟咏这里的诗:“江岸南峰对石城,僧房高在乱云层;台前天阔秋多月,塔上风微夜有灯。”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我的南塔居所就处于阮阅所写的乱云层,此处
期刊
OSB板轻钢组合楼盖作为低层冷弯薄壁轻钢建筑的基本单元,由管桁梁和OSB板组成。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的方法仅限于试验和有限元,但由于试验数量的局限和有限元建模的繁琐,使得
一生所爱,不过如此  一生所爱,不过如此  夜雨后的清晨  干净的阳光穿透松针  高大的树木梢头,浓密的枝叶间  漏下的一两声鸟鸣  一生所爱,不过如此  石缝间钻出的小草,开花,或者绿着  峭壁上的松柏,挺立,或者斜着  在一张纸上写下几个字  一本好的书,打开,又合上  字里行间都暗含着一个人的命  一生所爱,不过如此  暮归的牛马,拉着重载,却腿脚轻快  倚着门框守望的母亲  欢叫着扑进怀里
期刊
燕山祈祷书  在燕山北坡,我搭了一个灶台  神呵,听你的话,我煮饭喂给父母  在燕山南坡,我搭了一个灶台  神呵,听你的话,我煮饭喂养儿女  在燕山西坡,我搭了一个灶台  神呵,听你的话,我煮饭喂饱身体里的沼泽  燕山的神呵,求求你,等我们活过一万年  再让你的海水从东面漫过来  牧马青山上  我的青骢马,在低头吃草  它宽阔的脊背载过我的爱人和仇敌  我的仇敌死于肉搏  我的爱人,她死于伤心欲绝
期刊
钢结构隅撑支撑结构是一种具有较大抗侧移刚度和良好抗震性能的新型耗能结构。在多遇地震工况下,隅撑支撑提供结构侧向刚度减少结构的位移。在罕遇地震工况下,隅撑首先屈服耗散
纳米纤维素(CNC)作为一种从植物纤维中提取出来的产品,既具有纤维素天然绿色、可持续、生物可降解等特点,又具备纳米尺寸所赋予的高的比表面积和机械强度。另外,其表面还带有丰
平原里  在冀南,平原里很小  小过我的童年和眺望  蓝天。蝉鸣。白云。黄牛  装满了几十年的记忆  但是平原确实很小  平原里就那么几户人家  棉花。小麦。玉米。谷子  比平原上的人脉关系都清晰  简单地随便一抖就能把周边  方圆几十里的亲戚串起来  平原里,在冀南  仅眼睛那么大  从记事开始我就知道  平原里是我的村庄  它现在的名字叫——堤上  我是谁  我是李小歪  平原里,臭儿的大孙子
期刊
谈起与车有关的经历,特别是火车,总觉得脑中羞涩,难以启齿。  生活在一个锅底一样的村庄,小时候很少与外界接触。顺着公路的分岔处向村里走,一直是很陡的下坡路,盘旋崎岖,缠绕着山头直到沟底。等到村口,回望远处,那条通往外面的公路早已被四面巍巍的大山遮挡严实。村子偏远,交通不便,几乎没有汽车开进村庄。偶尔驶来一辆小型汽车,我们都会围着汽车看个究竟,冷不防用手摸摸,每次都招来看车人的责备和白眼。上中学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