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在职教学科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中职教育中仍然存在灌输多、启发少,课堂强调鸦雀无声,考试答案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等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思维。那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判断力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职教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一、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国民创造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语文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理应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不懈努力。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要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就要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有心理安全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然后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在大胆想,好奇问,自由议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挣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有更全面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被我们塑造成健康和谐的自然人和社会人,需要我们在语文课上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启迪其思维,通过情感教育培养、熏陶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后经学生的实践体验。如果离开了我们的思维启迪,学生也就不会有悟性和创造力,也就不会有对真善美的信仰和对崇高人格的追求,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德育、智育。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准职业者。因此职业中专的语文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达到语文课堂教学三个境界,即走出教师讲学生听的境界,走进师生互相交流的境界,达到学生自教自学的境界。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应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启发思维,培养创新品质。
  创新品质是创新能力的先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就要启发学生思维,废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人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只动用了大脑的5%,还有95%成为潜在资源有待开发,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在资源。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解决问题时,提不同意见,找不同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二)引导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创新灵感是创新能力的源头。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是反传统的,而传统总是强大的,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必须克服不良习惯,摆脱怠惰心理。既要教给学生思维定势,又要让学生超越这种定势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风险与机遇同在;必须培养学生决断的魄力,敢于弃旧图新,必须锻炼学生的忍耐力,在困难面前不退却。
  (三)注重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创新素质的最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思维引导,促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创新思维敢于并善于不断否定旧知识,向已知知识挑战、探索和发现新知识。以全新的方式解决前人所未解决的问题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过程至少包括创异思维、逆向思维、箍捅思维、想象思维、发散思维、超越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学生一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就能触类旁通,达到自教自学的目标。
  二、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上可以看出创新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负担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任务,要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特个性的学生为己任,塑造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为学生走入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基础。创新思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的特点,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一)在好奇中激发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先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人人都有的共性,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有好奇心,就可以明白事物的来龙去脉,不盲从,有自己的判断和标准。好奇心是“发现”的前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等于是鼓励学生“发现”,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穿新思维,去思考,去获得认识。这种好奇心正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内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也是学习精神的最初源泉。事实上,强烈的好奇心是开展创新思维的第一步。好奇心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蒸汽顶起水盖十分好奇,于是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看吊灯摇晃而好奇,于是发现了单摆。
  (二)在动脑中促进创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动脑思考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职校学生一般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时懒于思考,等着老师讲,而自己却忙着抄现成的结论,看书时不愿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又不愿通过独立思考寻求答案。依赖别人,求助于别人。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多问“为什么”并勇于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方案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在动口中体现创新。
  要锻炼思维的灵敏性与批判性。讨论主要是双方各自占有的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对于自己的观点不断检验,通过自我批判强化立论的正确性,显然讨论这中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度。在设计教学课堂程序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有政论性的论题,让学生进行辨析、讨论、争论。表达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进行讨论与辩论教学设计中,教学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自己充当主持人,组织学生讨论及辩论,调动积极性,在唇枪舌剑中使组内成员互相影响,使灵感一触即发,比如:在《雷雨》中,对周朴国怀念四萍这一点的看法,同学们分两派:一方认为虚伪,一方认为真实,双方各抒己见,在热烈的讨论及辩论中,认识了人的复杂性及两面性,体会到了作品中人物的鲜活性及其具有的立体感,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不限于现有结论,不盲从权威,不轻易认同于大多数人的认识与见解等,使思维品质逐渐具备批判性。辩论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更高一种新说法时,要阐述其理论根据,做到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审视问题,整个辩论过程是观点与观点、知识与知识在语言上的交锋。在思维上的撞击,可锻炼思维色批判及灵敏性,其中还有智慧火花的闪现。能在状态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辩论问题的设计,要引导学生思维标新立异,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思维品质正是创新学生思维所必需的。   (四)在动手中时间创新。
  要训练思维的流畅性与清晰性。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清晰性与流畅性,体现在写作的连贯、严密、清晰、流畅上,因此坚持写作,注意文章的条例、变数的严密等方向,一定能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条理性、严密性和清晰度。训练流畅性,就要坚持每天写随笔笔记,记录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镜头,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欢乐、苦恼及自己对父母、老师、社会的种种评价等,这样坚持和积累,心智活动会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语言就会流水般的自然,思维流畅性也得到了锻炼。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结合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出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答案。如以《考试》为题让学生作文,许多人只知道写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开学考试等某一次文化考试的经历和感受,如果能运用发散思维,则能更深刻地理解考试的含义,在困难、诱惑这些生活试卷中,写出以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诱惑作为主要内容的好文章。如何让学生由“被动从属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演讲毫无疑问是首选。如果每堂课上坚持用3~5分钟让学生脱稿演讲,对学生思维的清晰性品质的形成必将大有裨益,而演说侧重于训练思维的清晰性,演讲要求学生围绕话题,扣紧中心,突出重点,表述完整流畅,让人爱听,从而接受你的观点,所以在中心话题确定以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语句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哪些要说,哪些要略讲,用哪些材料,什么时候用,重点放在哪里,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语句要缓续,等等,都要考虑清楚,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知识、原理的讲授应当尽量少一些,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应当尽量多一些,让学生不断自己讨论、自己推理、自己创造,学生所得才是真正的自己所得。知识的传授主要在课堂内,但不能关门教学,必须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让他们明白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各种能力的获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教师必须持之以恒从日常教学做起。时间会证明,让学生在好奇、动脑、动口、动手中进行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鸿岑.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姜柏臣.不可忽视的教学创新.语文建设,2006(2):29-33.
其他文献
朱熹《诗集传》是我国古代《诗经》学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代表了宋代《诗》学的最高成就,并自南宋末年就引发了研究朱熹《诗》学思想的学术热潮,直至当代。目前看来,关于朱熹《诗
激光光谱分析在半导体、化工、冶金、地质和考古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先试制成功液体工作物质的激光光谱仪后,又改制成功了红宝石激光光谱仪,其性能提高。
匡圩封闭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氯化钠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抗灾能力,使作物产量稳步提高。
田间试验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仅施氮,磷肥料,木薯的N/K,K/Mg比例失调,产量不高;若氮磷,钾或氮,磷,钾,镁配合施用,则N/K比减小,K/Mg比增大,产量明显提高,提倡钾肥与镁肥的配合施用,在干旰等不良气候条件下,对
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可以客观真实地了解江苏省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有效对接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反思江苏省属高校本科专业结构中存在
不同的施肥技术,在不同时间内供氮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F_1=7.46);后季稻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吸氮高峰出现在移裁后的第2至第3周内,吸氮量占整个生育期的50%左右;全生育期平均
期刊
本文将平均适宜施氮量的概念用于指导中低产麦田氮肥的施用。结果表明,平均适宜施氮量与适宜施氮量的产量极为接近,可以作为推荐施肥量予以应用。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以促进学生个性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拓展学校办学空间,众多高校纷纷兴建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软件建设缺位、管理经验不足、特色创新不够、文化有待整合等问题
肇端于思想教育界与发轫于科技实业界的创造教育,在教育目的及其实现途径上差异显然.错解与误读创造教育滥觞史的根本因由就在于只对创造教育史料作时序上的解读,而没有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