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视角看台湾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期,两岸各界的交流也更加密切,如何能够增进“两岸一家人”的感情,实现有效沟通,是对台湾广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借助有效传播理论,通过对台湾媒体及受众的分析,明确了当前形势下《台北直播室》的定位,并尝试对增强其传播效果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视角 客观 传播效果 存在感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拥有近60年历史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自2001年5月派出首批记者赴台驻点采访至今已近12年,先后有一百多批次的记者从台湾发回大量报道,充实了对台湾广播和“你好,台湾网”的内容。2009年6月,经过改版汇集驻点记者报道的《台北直播室》诞生了,这标志着驻点采访从初始的摸索阶段逐步迈向成熟,凝聚着新老“台播”人心血的精品栏目呼之欲出。
  作为多次赴台驻点采访及《台北直播室》改版的直接参与者,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分析台湾媒体现状及受众特点,探讨《台北直播室》的定位及如何增强其存在感,达成更好的传播效果。在及时、准确、充分、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台湾的同时,有效地将祖国大陆的涉台大政方针、两岸交流合作的成果及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传达给岛内的听众,以不辱搭建两岸民众良好沟通交流纽带的国家电台历史使命。
  一、台湾媒体现状分析
  1. 台湾是世界上媒体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台湾媒体林立,市场竞争激烈,是世界上媒体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正式登记的报纸有445家,全台性的报纸共有30多家,每人每年的平均用纸量高达206.3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1988年“报禁”解除前,台湾主要是《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两大报业集团,他们旗下的7家报纸囊括超过五分之四的市场。1992年后,随着《自由时报》的出现,呈现出三强鼎立的局面。2003年,香港的《苹果日报》进入台湾,目前是四强共分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些平面媒体大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联合报》拥有“联合新闻网”,《中國时报》下辖“中时电子报”。①
  台湾拥有近5000家杂志社、7000多家出版社,每年新书出版种类高达4万种。台湾有5家无线电视台,分别为台湾电视公司、“中国电视公司”、“中华电视公司”、民间全民联合电视公司及公共电视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和公视;台湾还有63家有线电视台、100多家卫星电视台,其中比较有名的如“东森”“中天”“TVBS”“三立”“纬来”“年代”等等。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大的并不多。
  台湾共有近200家广播电台,其中公营电台仅7家, 比较有影响的如“中国广播公司”“中央广播电台”以及“飞碟”“汉声”等,中南部还有近200家地下电台,每到选举季都异常活跃。
  2.新闻内容、节目形式雷同
  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和名人“八卦”是现今台湾媒体新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媒体众多,报道的内容严重雷同,因此一个时期的热点新闻被所有的媒体竞相追逐,可谓铺天盖地、排山倒海。
  不仅如此,台湾广播电视媒体的节目形式也大同小异,综艺娱乐节目和电视政论节目这两类节目风行,原因是这两类节目制作成本低廉,但却容易吸引受众,可谓“价廉物美”。
  3.为搏“眼球”无所不用其极
  因为竞争激烈,台湾的媒体经营者为了生存,更看重收听、收视率及广告收益,而忽视了媒体质量的提升。台湾《中国时报》总编辑王美玉就抨击说,现在台湾的新闻成为商品,媒体开始堕落。以前是“你所需要知道的新闻,媒体帮你选择并告诉你”。而现在是“你所喜欢的新闻,你告诉我,我来帮你定制!”由于网络媒体的冲击,以及由香港的《苹果日报》这类媒体所带动的“狗仔”当道的不良氛围,报纸的风格定位被完全颠覆。②
  为了在众多同业中突出重围,提升知名度,提高收听、收视率,增加发行量,各媒体无不使尽浑身解数,于是暴力、血腥、色情、煽情、炒作这些廉价的、容易搏人“眼球”的内容充斥台湾的各类媒体。
  4. 阵线分明,非蓝即绿
  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台湾现在“二元对立”的社会,非蓝即绿,③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台湾《中国时报》总编辑王美玉指出:“台湾是一个‘二元对立’的社会,媒体也被一分为二,不是蓝就是绿。只有蓝绿而没有真相。”④
  由此应运而生的政论节目也都具有蓝绿色彩,台湾的政论节目曾经带动了媒体自由的风潮,起到过“创造性破坏”的作用,比如对“陈水扁弊案”的揭发就功不可没。但渐渐地政论节目由于操之过当,过分以收视率挂帅,曾几何时的“名嘴”也有了负面作用。⑤
  这些“名嘴”大多是大学教授、资深媒体人或是政客,奔走于各个电视台和电台之间,撑起各档节目的同时赚取劳务费,有时因为接的工作太多分身乏术,不得不迟到或早退,所以在台湾的电视上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节目已经开始了,嘉宾的位子却是空的,主持人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某某教授稍后就到”敷衍了事。这些政论节目看起来争论得很热闹,为了显得公正,邀请的嘉宾有“蓝”有“绿”,其实调子早就确定了,大家也都心照不宣,正所谓“所有的事业都是表演事业”。
  5. 保有相对的独立性
  现在的台湾媒体存在种种弊端,媒体从业者对此早已有所觉察,检讨及呼吁改变的声浪日渐高涨。台湾的媒体虽然大多受到党派和财团的控制,但他们依然保有可贵的相对独立性,即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履行媒体的使命和担当,即立足公众利益,传达多元声音,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二、台湾受众分析
  1.国家民族认同的模糊
  台湾2013年1月底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调显示,尽管两岸交流越来越密切,但台湾民众对统独的立场没有太大改变。数据显示,台湾民众对“台湾和大陆无论如何最后都应该要统一”的说法,表示认同的仅有受访者的五分之一。⑥   无独有偶,2012年上半年,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不约而同首次进行了两岸青年学子对两岸关系认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陆大学生多数认同“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统一是必然”。台湾大学生多数则认为,“台湾是台湾,大陆是大陆。”⑦
  诚然,民意调查或多或少有其局限性,但部分台湾民众对于国家民族认同的模糊可见一斑。毋庸讳言,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所造成的。1949年以后,两岸长期处于隔绝状态,共同拥有的记忆太过稀少。国民党在台湾实行了60年的反共教育,在两岸间闭锁仅仅凭借“隔空喊话”来实现“交流”的时代,大陆不可避免地被“妖魔化”。雪上加霜的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长达20年的“去中国化”鼓噪,贻害无穷!特别是“修改历史教科书”使得台湾年轻一代对真正的历史无从知晓,造成今天这样的后果绝非偶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改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发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蓝营绿阵,分野明确
  蓝绿“二元社会”使台湾受众的分别也十分明晰,部分坚定的蓝军和绿营的拥趸们有他们各自心仪的节目,互相排斥,没有交集,有时甚至是非不分,为了支持而支持,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些特质在广播和电视各类热线节目(call-in)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选举阶段就更加激烈。
  三、《台北直播室》的定位及栏目规划
  在纷繁芜杂的台湾媒体丛林中如何界定《台北直播室》的位置?作为目前唯一可以直面台湾受众的大陆媒体广播栏目,笔者认为,《台北直播室》的独特性在于以大陆的视角看台湾及发展中的两岸关系。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发挥这样的媒体优势呢?
  1. 客观公正报道,树立媒体威信
  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曾说:“即便公众被暴露在信息或媒体面前,这样的信息或媒体也可以不吸引他们的注意力。”⑧尽管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红色”的标签,我们的对台广播作为一个外来的媒体,因为超越了蓝绿的怪圈,也吸引了一部分台湾受众的注意。
  记得一次在台北的出租车上,我意外地发现司机正在收听我们对台湾广播的节目,细问之下这位先生说出了选择我们的缘由,“你们的不一样啦……他们就在那边吵来吵去!”话虽简单却道出了我们对台湾广播存在的价值。没完没了的争执、作秀使人们渐渐厌倦了只问蓝绿不问是非曲直的聒噪氛围,渴望听到一个客观的、公正的、中立的、清晰的、平和的声音。如果《台北直播室》能够完成这样的使命,它将是无可替代的。
  因此,在对台湾的大事小情及两岸关系发展的报道中,我们一定要尊重事实,坚守客观公正的准则,不偏不倚,从每一条消息入手,树立对台湾广播的媒体威信,“高可信度的信息源在传播行为之后会立刻导致较多的态度变化”,⑨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有效传播的目标。
  2. 重大新闻,“我”在现场
  驻点记者应具备良好的新闻专业素养,一旦遇到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挥广播及时、快速的优势,报道事件原委,在这类新闻中,与台湾媒体同行并肩比拼,努力成为“第一信息源”,发回独家报道,为《台北直播室》增色,提高收听率。
  3. 夹叙夹议,表明立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驻台湾的记者现在每批只有两名,因人力所限,《台北直播室》中播出大量的消息是通过对台湾当天的新闻进行综合归纳和提炼总结来完成的,除了通过对消息的取舍及编辑思想来体现我们的观点和态度之外,适当的评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大陆的视角”在这样的言论中得到体现;另一方面,传播的效果也得到增强。“在一个信息中陈述一个结论,這比起让结论含而不露的做法来,导致更多的态度变化。这里,对于一个信息的要点的澄清似乎增加了它的说服力。”⑩所谓“立言”的重要性就是在这样“点睛”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
  4. 独家策划,增强竞争力
  仅凭驻点记者单薄的一己之力,显然很难抗衡强大的台湾媒体,因此后方编辑部的运筹帷幄——策划和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根据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台湾媒体较少关注的领域,有针对性地策划一些独家的、有深度和广度的系列报道,在这其中体现大陆主张和理念的同时不断地增加“信息源”的“可信度”,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
  5. 言语亲切平和,贴近台湾受众
  按照台湾听众的收听习惯,以他们熟悉的语言,像对待朋友一样用平等友好的态度播音,避免居高临下式、拔高式、空洞口号式等等以往报道的种种弊端。
  6. 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
  “去中国化”修改教科书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历史遭到篡改,割裂了两岸同胞的紧密联系。因此,在我们的对台湾报道中还肩负有拨乱反正、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职责,举凡涉及历史问题——特别是日本侵华、强占台湾等历史都应不厌其烦地有所交代,让台湾受众在我们的广播中接触到正确的概念。
  四、借力新媒体,增强存在感
  在新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传统媒体如若墨守成规必将被淘汰。《台北直播室》从设立之初就开始筹划借助网络的力量增加收听率,进而扩大影响。目前,《台北直播室》在“你好,台湾网”上有专属网页,每期节目的内容在网页上都有提示,同时链接音频文件,收听十分便利,网友也可以通过讨论区发表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良性互动模式。有了网络的传播,广播不再只是一听而逝的电波,而是触手可及的波形和可以交流、谈话的伙伴。与此同时,网络也因为广播而活跃、丰富,两者相得益彰。
  未来,《台北直播室》的微博、微信、脸谱网(Facebook)都将陆续开通,借助新媒体的蓬勃与活力,增强《台北直播室》在台湾受众中的存在感,在对台湾广播中会发挥更加强劲的作用。
  注 释
  ①尹茂祥《台湾媒体之现状及影响》,载《两岸关系》2010年第6期。
  ②④《王美玉:台湾媒体的改变、现状与挑战》,21CN新闻,2011年7月14日,http://news.21cn.com/。
  ③台湾国民党的党旗颜色是蓝色为主,台湾民进党的党旗颜色是以绿色为主。所谓“泛蓝”“泛绿”是借代的说法。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802039.htm。
  ⑤胡忠信 《台湾政论媒体怪现状》,2010年9月6日,http://paper.wenweipo.com。
  ⑥《台湾最新民调:只有20%民众赞成两岸统一》,载《环球时报》2013年1月31日。
  ⑦《两岸学子对谈 指认同问题差距大》,载《旺报》2012年7月5日。
  ⑧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传播研究》,Publisher: Harper & Brothers; First Edition edition (1949)。
  ⑨⑩霍夫兰和贾尼斯(I.Janis)、凯利(H.Kelley)合著 《传播与说服》,Publisher: Oxford U.P (1953)。
其他文献
喻国明认为,未来的传播学将研究以下领域:  首先是向各个学科渗透。比如法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未来这些学科都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其所涉及的领域在新的传播格局下的架构形态做研究。我们经常讲,过去是别的学科给我们传播学划定疆界、指定范围。今天,当信息和传播成为社会构造、社会组织和社会运作的最基本的要素时,应该由传播学者为政治学、经济学等提供传播学视野下的框架和“問题单”。这是今后传播学的一个很
期刊
广告法修订草案一审稿近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备受舆论关注的广告荐证者行为规范和法律责任在草案中皆有明确。如草案获得通过,明星将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未接受过的服务作证明。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作推荐证明,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还将承担连带责任。  较之以往媒体的常用语“明星代言”,草案使用“明星荐证”虽大大缩小了范围,但在实现责权利的统一上,却更精确了。并不是所有的代言都是荐证,为伪劣产品代言
期刊
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作魔法。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特别是医学事件,不因为误会和误导夸大医学的“魔力”,则是媒体人的操守。  “妻子赤身裸体躺在手术台,满口鲜血,眼睛里还含着泪水,可却再也没有了呼吸。而本应该在抢救的医生和护士,却全体失踪了。”这段对一个死在手术台上的产妇的描述,近日被多家媒体转载,如果没有后来的新闻跟进,这显然要引
期刊
摘 要:《台北直播室》栏目是在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变,两岸交流更为宽松包容的媒介生态条件下创办的,开创了大陆对台湾广播入岛办广播节目之先河。本文从听觉的有效传播、两岸关系变化与栏目定位、新媒体时代栏目的全新空间三个方面分析、解读《台北直播室》。  关键词:海峡两岸 对台湾广播 传播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
期刊
中国传媒领域的转变具有一定成果,但往往不能触及中国传媒业发展的根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学会在全球传播市场里找到自己的定位。  1.管理改革:市场主导。政府在没有过多干预的前提下,保持市场竞争有序、合理、合法即可。随着中国传媒行业的成熟,逐步摒弃行政力量对传媒产业的直接干预将是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熟之后的主要诉求,以市场需求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保证传媒资本自由流动。  2.体制改革
期刊
忙碌的2012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应约接受《中国广播》杂志专访。“近年来传媒竞争的领域一是内容的多产品形态,一是资源的配置方式。中央电台在王求台长‘世界眼光、开放胸怀、内合外联、多元发展’战略思路引领下,五年来走过的就是两个转变之路:内容呈现由电台到传媒机构的转变;资源配置由以往单独的事业体制到事业产业体制并重的转变。”  如今,与其他主流媒体一样,中央电台的产业与事业已经形成相辅相
期刊
【摘 要】以内容创新为立足点、机制创新为突破点、渠道创新为着力点的新一轮改革创新,开启了传统广播在新媒体时代的逆势突围之路。本文以江苏广播新一轮改革创新实践为例,揭示传统媒体面对媒体竞争的生存发展路径。  【关键词】广播改革 内容创新 机制创新 渠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面对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和传统媒体影响力整体堪忧的外部环境,广播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困境下的突围?走
期刊
这两年,中国广电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通过移动客户端等终端,开始切割传统广电的市场份额。进入2014年,几乎所有视频网站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广告库存都不够,面对视频网站广告库存的困境,视频从业者甚至喊出了“到二三线城市去,到新用户和广告客户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豪言壮语”。  对此,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王茂亮态度非常明确:“挑战什么时候都有,关键还是做好自己。”王
期刊
摘 要:随着两岸民众往来与互动的增加,《台北直播室》品牌的成长空間也将获得进一步提升。本文从《台北直播室》品牌定位及所输出的价值观、具有专业精神的记者团队成为新闻品牌栏目的保证和《台北直播室》品牌形象的确立、营销与成长点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品牌定位 正能量 碎片化 专业精神 品牌营销 成长空间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台北直播室》作为中央电台对台湾节目中心的重点栏
期刊
英国《卫报》在很早就意识到了新闻需要新的形态,也就是“开放新闻”。总编拉斯布里杰对“开放新闻”的定义是:它是一种完全织入世界上现存的信息网的新闻。它和这个网络相连,从网络中筛选和过滤,与网络紧密合作,利用普通人发表和分享材料的能力更好地讲述世界。为了让人理解,拉斯布里杰用一连串排比诠释了什么叫作“开放新闻”:“旅游版在寻找对柏林了如指掌的一千人。环境团队试图扩大环境报道的范围、权威性和深度。国际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