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g76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思考。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身智力活动的内化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一、讲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把传授知识作为目的,把学生获取知识作为终点,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学中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因而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学生。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定理、定义、法则、公式等数学结论“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出示带有方格的几个三角形,问学生谁能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很快算出了结果。接着出示不带方格的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算出它们的面积,学生感到困惑。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拼、摆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这三种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似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最后让学生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探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发现并抽象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说明,只有学生自始至终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所发现;而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及获取的学习方法和结论才是深刻的。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那种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去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让学生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说一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可以这样来展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若干个l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任意摆一个长方体(形状尽量不同),然后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即每排几个,几排,几层,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接着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以及长、宽、高同体积的关系,发现规律,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组织学生通过画图分析、说思路、讲算理等方法来进行。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愿学、乐学。同时,也使学生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中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逐步学会运用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法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运用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效地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程。心理学实践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大胆发表见解。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堂练习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差异。及时调整教学以减少失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多层次的课堂练习,让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并加强对这一环节的指导力度。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后,设计一些判断题。像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圆的半径与面积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等让学生判断,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扫清障碍,避免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造成负面效应。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到实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的重任。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使全体学生都能健康、全面地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224002江苏省盐城市双语小学)
其他文献
定义: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所组成的数列叫做原数列的阶差数列。  例如,在数列{an}中,a2-a1=b1、a3-a2=b2 、a4-a3=b3……an+1-an=bn 我们就把数列{bn}叫做数列{an}阶差数列  把上面前n-1个等式相加后,得到an- a1=b1+b2+b3+b4+……+bn-1,即an =b1+b2+b3+b4+……+bn-1+ a1,当数列{bn}是等差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讲究竞争,但是更注重合作。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群体,其合作能力的缺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学会合作是是研究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合作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就如何培养研究生的合作能力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 合作 沟通    20世纪中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把“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主题,2001年,第46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培养学生“学会共同生
期刊
现代文阅读题作为语文高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委实不小,已愈来愈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而历年各地语文高考的实践又证明现代文阅读题三个突出特点: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在人口众多、教育资源有限的国情背景之下,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目的就是淘汰一部分考生。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似乎就是靠这一部分增加试题的区分度,拉开考生的分数档次。在本文里,我们试图就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低得分”这
期刊
近年来,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呼声愈来愈高,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创造高于思维,而思维是创造的基础。那么,在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呢?
期刊
最近一年多时间来,我抽空在各大学参与了很多以大学生心灵成长为核心内容的讲座和调研。结果从同学的反应中了解到,现在的学生精神压力实在是非常大。几乎可以说,很少有精神状态比较正常的。无论是谁,都不得不为家庭的,学业的,经济的,情感的,就业的……等等问题困扰。以至于我们以为自由领土上的臣民应该是快乐的,结果恰恰相反。在大学这块看似自由的领土上,一直生活着一个非常不快乐的族群。  这个族群正在承受着种种压
期刊
均值不等式: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是一个重要的不等式。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求最值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高考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该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采用“变系数、凑项、分离、取倒数、平方”等变形技巧构造定值,下面是笔者总结归纳的一些变形方法和技巧。  一、凑系数  例1、求函数的最大值。  分析:由于不是常数,所以需将
期刊
目前,我国正处社会转型期阶段,社会转型的特征就是一切都有所变化。校长在一所学校里领导着变化的发生,而每一个变化的发生都是一次利益的调整。校长必须既解决老问题,又面对新问题,而相当多的问题又是充满悖论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前也不是后也不是,快也不是慢也不是。这时,新时期的校长自然就在风口浪尖上,既要当好传统的守护神,又要吹响未来的号角。这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色学校。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学校这任
期刊
【摘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进行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创新能力的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地理》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参加创新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 课程 教学 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期刊
图书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过程中产生的,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图书对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不可想象的贡献。图书是人类文明的记录员和传播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使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  对某一个人来说,书籍是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结晶,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可缺少的良师益友。书籍可以说是无说不包,集中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认识,
期刊
素质教育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因此,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气氛。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反之,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课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点体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