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场地选择、鸡舍建造、鸡苗质量选择、环境消毒、饲养管理等五个方面介绍荔波瑶山鸡林下散养必须注意的几点事项。
[关键词] 荔波瑶山鸡;林下散养;鸡苗质量选择;饲养管理
近年来,荔波县的瑶山鸡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州养殖扶贫项目的拉动和推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发展,优质瑶山鸡年出栏量从原来的20万羽增加到70万羽,养殖瑶山鸡也成为广大养殖户致富增收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由于广大养殖户养殖水平不高,养殖技术有限,故养殖效益并不十分明显,为了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笔者几年来一直从事荔波瑶山鸡林下散养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并总结出如下荔波瑶山鸡林下散养必须注意的几点事项,以供广大瑶山鸡养殖户交流学习和参考。
一、场地选择
野外果园或林下放牧饲养的瑶山鸡所需面积相对较大,所选场地应地势高燥,向阳避风,地面要平坦而稍有坡度,以便排水,防止積水和泥泞,在面坡度以1%~3%较为理想,最大不得超过25%,地形开阔整齐。水源要求水量充足,能满足场内的人、畜饮用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场地最好要远离城区、村寨、避免污染、环境要相对安宁清洁,可选择经果林、人工草地、灌木林、水库边等地形地貌;场地应与农作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免鸡损害农作物;场地最好有简易的公路到达,以方便饲料运进和鸡的进出栏及转场。
二、鸡舍建造
大规模饲养瑶山鸡鸡舍要建成吊楼式,内外楼口之间最好有一定的坡度(便于刮粪),外楼口要高于地面约1m,内口要高于地面40cm以上,鸡舍建筑面积要根据饲养规模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在80~160m2,鸡舍四周用水泥砖砌成(注意上下要留一定的通风口),鸡舍高一般为3~3.5m,楼顶一般用石棉瓦盖上,楼上要用铁丝网、钢丝网或竹编网铺上(网径约2.5~3.5cm),鸡舍的通道口要设置消毒设施,保持时时有消毒液,以便来往人员的鞋底消毒。小规模散养的鸡舍可相对简单一些,可就地取材利用竹子、木棒搭成“人”型棚架、棚顶盖茅草或石棉瓦均可,四周可用竹片、木条做简易围栏,冬季鸡舍外用稻草、花胶布或彩布条围四周以达保温,在棚内距地面40~50cm左右用竹条、木条或竹编网、铁丝网等钉成活动层板铺下,可避免粪便与鸡只直接接触,也便于刮粪。棚舍四周需留排水沟,要做到雨天不积水。舍内谨防贼风。鸡舍的通道口同样要设置消毒设施。
三、鸡苗质量选择
养殖户在购买瑶山鸡脱温鸡鸡苗应到正规的瑶山鸡繁殖育种场购买(如荔波瑶山鸡繁育中心),所购鸡苗必须达到:日龄30d以上,体重250g以上,大小均匀整齐,绒毛洁净,手感有力,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响亮,精神十分警觉,肛门干净无污物,并完成以下商品鸡鸡苗免疫程序免疫接种的脱温鸡苗。(附:商品鸡苗免疫程序表)
四、消毒
1.鸡舍和放牧场地的消毒
消毒是预防疾病的一项最有效措施。每批鸡进入鸡舍前,舍内地面、墙壁、设备和器械应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晾干、消毒,消毒方法有药液浸泡或熏蒸,药液浸泡可用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熏蒸消毒是将室内各通气孔密封,每立方米加入甲醛30mL、高锰酸钾15g,置于瓷器中,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摄氏度,熏蒸24h,再打开门窗通气48h后即可进鸡。鸡舍之间要隔有一定的距离,每出栏一批鸡后要彻底消毒一次。鸡舍门口设消毒池,消毒池要始终保持着有效的消毒药液(如1%的来苏儿溶液);鸡舍周围和放牧地要用消毒药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四季消毒液、消毒金、瘟毒消、二氧化氯消毒灵等。
2.饲养工具消毒
饲养工具如料槽、料桶、水槽、水桶等在饲养整个过程中必须每天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消毒方法为药液浸泡消毒。
五、饲养管理
坚持五定四看。即定饲养密度、定时定量喂饲、定时放牧、定期称重、定时进行各种疾病的疫苗接种以及看天气变化、看鸡吃食情况、看鸡精神情况和看鸡粪便颜色、干湿情况等。
1.雏鸡入舍后,先让鸡休息1个小时,然后先饮水后开食,一周内忌用凉水,要求饮用18℃左右温开水。鸡苗经过长途运输,抵抗力有所降低,进雏后的头一周,可在饮水中适当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氟派酸、土霉素、恩诺沙星等)和维生素等。注意舍内卫生,及时清理粪便、灰尘及蛛网等,要求每天打扫一次,保证食槽、水槽及其他设备用具的清洁卫生。
2.饲养人员进入鸡舍时,必须要经过消毒通道经过消毒才能进入。
3.补饲:采用定时定量喂料,在进行喂料前后半小时给予充足的饮用水。放牧鸡每天早、中、晚各补饲一次,补饲量按鸡群正常日粮的65%~70%投放,早、中各补饲日粮的20%~25%,晚上收牧后补完剩余饲料,补饲时吹哨或敲打盆等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
4.换料:一般进鸡一周内不能随意改变饲料,要更换饲料必需逐步更换,要有过渡期。一般换料过渡期为4~5d,方法是将两种饲料混合拌匀饲喂,开始第一天原先的料占4/5或3/4,后面的料占1/5或1/4,第二天原先的占3/5或2/4,后面的料占2/5或2/4,以后依次类推,过渡期完后才用新料代替老料。
5.散养密度与散养规模:为了便于管理,半散养的放养密度以200~500只/亩为宜;人工种草全放牧密度以30~60只/亩为宜,因鸡对草场植被的破坏作用,人工草地鸡的放养密度多为20~35只/亩。散养规模以每群300~500只为宜。散养舍饲密度:半散养12~14只/m2,人工种草全放牧15~17只/m2。
6.放牧:雏鸡入舍后,应在鸡舍内喂养15d左右,待鸡长到1斤左右时才开始放牧。放牧后要形成定时放牧。
7.驱虫:鸡苗进场3~5d后,必须进行一次鸡球虫病驱虫,方法是将驱虫药按说明均匀拌入鸡的饲料或饮水中,连续使用3~5d。待鸡长到1.8斤左右时,又必须进行一次鸡蛔虫病驱虫,方法也是将驱虫药按说明均匀拌入鸡的饲料或饮水中,连续使用3~5d。
8.鸡舍搬迁与分区轮牧:长期在同一个地方放养易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被的生长,减少食物的来源。因此,鸡舍要定期搬迁和合理分区轮牧。为避免过度放牧给草场带来的破坏,给牧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可用网围成轮牧小区,实行分区轮牧,以保持草场的长期利用。具体可在每个小区内放牧5~7d。在水肥充足,牧草生长旺盛时可以20d左右轮牧一次。
9.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放牧情况:发现疫情要及时对症处理,搞好隔离病鸡,消毒鸡舍等工作。定期对食槽、水槽清洗消毒,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早晨,鸡只精神活泼,嗉囊空虚,粪便颜色正常,干稀适度,视为正常,反正视为异常。
10.散养鸡舍要注意防潮、防水。因潮湿的环境影响鸡的生长发育,易诱发球虫病,所以鸡舍周围要挖排水沟,加高鸡舍屋基,舍内要设置栖架。为了防止鸡苗发生常见的球虫病和消化道疾病,故饲养过程中应添加些防止此类病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廖正录,韦骏.瑶山鸡品种资源调查报告[J].贵州畜牧兽医,1998(2)
[2] 游忠琼,蔡绍英.林下优质生态肉鸡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7(9)
[3] 程定文.鸡的夏季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
[4] 莫小坚.新型生态养鸡模式及生态养鸡关键技术[J].农技服务,2007年(3)
[关键词] 荔波瑶山鸡;林下散养;鸡苗质量选择;饲养管理
近年来,荔波县的瑶山鸡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州养殖扶贫项目的拉动和推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发展,优质瑶山鸡年出栏量从原来的20万羽增加到70万羽,养殖瑶山鸡也成为广大养殖户致富增收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由于广大养殖户养殖水平不高,养殖技术有限,故养殖效益并不十分明显,为了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效益,笔者几年来一直从事荔波瑶山鸡林下散养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并总结出如下荔波瑶山鸡林下散养必须注意的几点事项,以供广大瑶山鸡养殖户交流学习和参考。
一、场地选择
野外果园或林下放牧饲养的瑶山鸡所需面积相对较大,所选场地应地势高燥,向阳避风,地面要平坦而稍有坡度,以便排水,防止積水和泥泞,在面坡度以1%~3%较为理想,最大不得超过25%,地形开阔整齐。水源要求水量充足,能满足场内的人、畜饮用和其他生产、生活用水。场地最好要远离城区、村寨、避免污染、环境要相对安宁清洁,可选择经果林、人工草地、灌木林、水库边等地形地貌;场地应与农作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免鸡损害农作物;场地最好有简易的公路到达,以方便饲料运进和鸡的进出栏及转场。
二、鸡舍建造
大规模饲养瑶山鸡鸡舍要建成吊楼式,内外楼口之间最好有一定的坡度(便于刮粪),外楼口要高于地面约1m,内口要高于地面40cm以上,鸡舍建筑面积要根据饲养规模和环境条件确定,一般在80~160m2,鸡舍四周用水泥砖砌成(注意上下要留一定的通风口),鸡舍高一般为3~3.5m,楼顶一般用石棉瓦盖上,楼上要用铁丝网、钢丝网或竹编网铺上(网径约2.5~3.5cm),鸡舍的通道口要设置消毒设施,保持时时有消毒液,以便来往人员的鞋底消毒。小规模散养的鸡舍可相对简单一些,可就地取材利用竹子、木棒搭成“人”型棚架、棚顶盖茅草或石棉瓦均可,四周可用竹片、木条做简易围栏,冬季鸡舍外用稻草、花胶布或彩布条围四周以达保温,在棚内距地面40~50cm左右用竹条、木条或竹编网、铁丝网等钉成活动层板铺下,可避免粪便与鸡只直接接触,也便于刮粪。棚舍四周需留排水沟,要做到雨天不积水。舍内谨防贼风。鸡舍的通道口同样要设置消毒设施。
三、鸡苗质量选择
养殖户在购买瑶山鸡脱温鸡鸡苗应到正规的瑶山鸡繁殖育种场购买(如荔波瑶山鸡繁育中心),所购鸡苗必须达到:日龄30d以上,体重250g以上,大小均匀整齐,绒毛洁净,手感有力,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响亮,精神十分警觉,肛门干净无污物,并完成以下商品鸡鸡苗免疫程序免疫接种的脱温鸡苗。(附:商品鸡苗免疫程序表)
四、消毒
1.鸡舍和放牧场地的消毒
消毒是预防疾病的一项最有效措施。每批鸡进入鸡舍前,舍内地面、墙壁、设备和器械应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晾干、消毒,消毒方法有药液浸泡或熏蒸,药液浸泡可用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熏蒸消毒是将室内各通气孔密封,每立方米加入甲醛30mL、高锰酸钾15g,置于瓷器中,室内温度保持在25~27摄氏度,熏蒸24h,再打开门窗通气48h后即可进鸡。鸡舍之间要隔有一定的距离,每出栏一批鸡后要彻底消毒一次。鸡舍门口设消毒池,消毒池要始终保持着有效的消毒药液(如1%的来苏儿溶液);鸡舍周围和放牧地要用消毒药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有:四季消毒液、消毒金、瘟毒消、二氧化氯消毒灵等。
2.饲养工具消毒
饲养工具如料槽、料桶、水槽、水桶等在饲养整个过程中必须每天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消毒方法为药液浸泡消毒。
五、饲养管理
坚持五定四看。即定饲养密度、定时定量喂饲、定时放牧、定期称重、定时进行各种疾病的疫苗接种以及看天气变化、看鸡吃食情况、看鸡精神情况和看鸡粪便颜色、干湿情况等。
1.雏鸡入舍后,先让鸡休息1个小时,然后先饮水后开食,一周内忌用凉水,要求饮用18℃左右温开水。鸡苗经过长途运输,抵抗力有所降低,进雏后的头一周,可在饮水中适当添加一些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氟派酸、土霉素、恩诺沙星等)和维生素等。注意舍内卫生,及时清理粪便、灰尘及蛛网等,要求每天打扫一次,保证食槽、水槽及其他设备用具的清洁卫生。
2.饲养人员进入鸡舍时,必须要经过消毒通道经过消毒才能进入。
3.补饲:采用定时定量喂料,在进行喂料前后半小时给予充足的饮用水。放牧鸡每天早、中、晚各补饲一次,补饲量按鸡群正常日粮的65%~70%投放,早、中各补饲日粮的20%~25%,晚上收牧后补完剩余饲料,补饲时吹哨或敲打盆等让鸡群形成条件反射。
4.换料:一般进鸡一周内不能随意改变饲料,要更换饲料必需逐步更换,要有过渡期。一般换料过渡期为4~5d,方法是将两种饲料混合拌匀饲喂,开始第一天原先的料占4/5或3/4,后面的料占1/5或1/4,第二天原先的占3/5或2/4,后面的料占2/5或2/4,以后依次类推,过渡期完后才用新料代替老料。
5.散养密度与散养规模:为了便于管理,半散养的放养密度以200~500只/亩为宜;人工种草全放牧密度以30~60只/亩为宜,因鸡对草场植被的破坏作用,人工草地鸡的放养密度多为20~35只/亩。散养规模以每群300~500只为宜。散养舍饲密度:半散养12~14只/m2,人工种草全放牧15~17只/m2。
6.放牧:雏鸡入舍后,应在鸡舍内喂养15d左右,待鸡长到1斤左右时才开始放牧。放牧后要形成定时放牧。
7.驱虫:鸡苗进场3~5d后,必须进行一次鸡球虫病驱虫,方法是将驱虫药按说明均匀拌入鸡的饲料或饮水中,连续使用3~5d。待鸡长到1.8斤左右时,又必须进行一次鸡蛔虫病驱虫,方法也是将驱虫药按说明均匀拌入鸡的饲料或饮水中,连续使用3~5d。
8.鸡舍搬迁与分区轮牧:长期在同一个地方放养易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也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被的生长,减少食物的来源。因此,鸡舍要定期搬迁和合理分区轮牧。为避免过度放牧给草场带来的破坏,给牧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可用网围成轮牧小区,实行分区轮牧,以保持草场的长期利用。具体可在每个小区内放牧5~7d。在水肥充足,牧草生长旺盛时可以20d左右轮牧一次。
9.注意观察鸡群的采食、放牧情况:发现疫情要及时对症处理,搞好隔离病鸡,消毒鸡舍等工作。定期对食槽、水槽清洗消毒,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食欲和粪便,早晨,鸡只精神活泼,嗉囊空虚,粪便颜色正常,干稀适度,视为正常,反正视为异常。
10.散养鸡舍要注意防潮、防水。因潮湿的环境影响鸡的生长发育,易诱发球虫病,所以鸡舍周围要挖排水沟,加高鸡舍屋基,舍内要设置栖架。为了防止鸡苗发生常见的球虫病和消化道疾病,故饲养过程中应添加些防止此类病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廖正录,韦骏.瑶山鸡品种资源调查报告[J].贵州畜牧兽医,1998(2)
[2] 游忠琼,蔡绍英.林下优质生态肉鸡养殖技术[J].农技服务,2007(9)
[3] 程定文.鸡的夏季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5)
[4] 莫小坚.新型生态养鸡模式及生态养鸡关键技术[J].农技服务,2007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