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夏丹:“第一次成功”很重要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25日晚,身穿白色西服外套,笑容自然清新的欧阳夏丹在《新闻联播》中首次亮相,这个来自广西桂林的“北漂”女孩又一次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初听她的经历,只觉得这个女子聪明又幸运: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的高材生,在上海电视台4年中主播多个新闻栏目,2003年进入央视,在经济频道主持《第一时间》,各种大型晚会和新闻报道也多有参与,今天又成为《新闻联播》主播……深入了解才知道,欧阳夏丹在人生这个竞技场上所获得的每一次成功,都是她不断努力与付出的回报。
   16岁时,正在上高二的欧阳夏丹失去了父亲。那时候家里生活非常艰难,虽然父亲住院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可妈妈和姐姐顶着一切压力,坚持不影响欧阳夏丹的学业。欧阳夏丹没有辜负亲人的热望,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如今的中国传媒大学),成为当年广西地区唯一被录取的考生。
   在广院,她的文化课成绩是第一名,但专业课成绩一般。毕竟,在语言能力上,北京的同学有明显优势。但她并没有“认命”,每天清晨6点她就起床,到学校的操场上对着白杨树练声。到了第二年,没有老师督促,坚持练声的同学也少了,而她还一直坚持着。因为坚持。大二时,她的文化课还是第一,而专业课已到中上水平。
   1999年,欧阳夏丹进入上海电视台从事主播工作。凭借亲和明朗的主持风格,她迅速得到观众的喜爱,成为当家一姐。2003年,新的选择摆在她的面前,一个是继续留在上海,过着舒适惬意、波澜不惊的生活;另外一个是前去北京,在经济频道主持新节目。欧阳夏丹为是否辞职矛盾了两个多月。“我打电话给大学班主任。他说,如果你想要安逸的生活,那就留在上海;如果你想挑战自己,想看看自己有多少未知的潜力,那就去北京。”
   2003年10月,骨子里喜欢挑战的她交出了辞职报告,毅然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在北京“非典”病情刚刚尘埃落定之时,欧阳夏丹戴着白色口罩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她人生中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
   初到北京,欧阳夏丹住在一套没有暖气的老式居民房里,生活的艰辛自不必说,而更大的考验来自工作。北京的工作强度比上海大很多,因为压力过大,最初的几个月里,她的身体频频出问题,经常要到医院打吊针。“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圈,我把它奉献给《第一时间》。”这是欧阳夏丹的一句名言。每天早上7点,只要一打开央视经济频道,她都准时站在那里荡着两个酒窝一脸笑容地说新闻,新一天的第一缕阳光也跟在她的身后洒了进来……
   说欧阳夏丹像“邻家女孩”,是因为每一个见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亲和力。没有名主持人的过分矜持,没有珠光宝气的奢侈装饰,更没有谈吐之间的盛气凌人。她率真而别具感染力的笑容,亦庄亦谐的主持风格,非典型新闻播报语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2006年,她以不足三年台龄的履历,获选央视2005年度“优秀主持人播音员”。
   2011年8月,央视首次对新闻主播、主持人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欧阳夏丹凭借多年来的主播经验与灵活的应对能力,成功胜出。和郎永淳一起成为《新闻联播》第四代“国脸”。据央视内部人士透露:“要说美女,央视比比皆是,而欧阳夏丹的突出之处,是其敏捷的反应能力、悦耳的声音波段和独特的笑容。”
   欧阳夏丹随时都像勤劳的蚂蚁一样储备着机会,在人生路上,孜孜不倦却又时刻触角敏锐。当更多人对“不屈不挠”的精神赞赏有加时,她更看重的是第一次的成功。而不断争取“第一次成功”,其实就是勤奋积累、厚积薄发。
  (摘自《时代青年·哲思》)
其他文献
一个生命呱呱坠地时就遭遗弃,这何等不幸!汪泉的人生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当时她尚在襁褓,被丢弃在医院走廊,病恹恹的,小猫叫似的嘤嘤啼哭。不时有人从她身边经过,看看,摇摇头,叹息一声,又转身离去。也难怪啊,在那个年代,大家都艰难。忽然有一双手,将她轻轻抱起,拥进怀里,叹道:“好可怜的娃儿!”她回首对丈夫说:“我们收养这孩子吧。”  这俩好心人,就是作家汪浙成和温小钰。那时他们还在内蒙古。两人合作写小说
期刊
女儿小学毕业了,念市属的重点初中需要交一笔不菲的择校费。摸摸口袋里屈指可数的积蓄,我犯难了。  星期天,回到家里探视耄耋老妈。“看你眉头拧成个大疙瘩。遇到为难遭灾的事可别闷着,跟妈说呀,你不还有一个妈吗?”妈背着弟妹悄悄把我领到她独居的斗室里,从桓头取出一个小巧的兰花布包,布包里是一叠又一叠叠得整整齐齐的钱:50元、10元、5元,每个币种都被细心地叠成一叠。直觉告诉我,女儿择校的事妈已经知道了。 
期刊
45年前,5岁的莱克居住在泰国边境的克伦族村落中,她有一头聪明可爱的小象——乔琪亚,那是爷爷送给她的礼物。  一天。父亲把乔琪亚关进木笼子,许多人用带钩的弯刀、削尖的竹子狠狠地戳小象的头和脚。懵懂的乔琪亚疼痛难忍,一边奋力挣扎,一边发出乞求的哀鸣。莱克跑过去制止道:“求求你们,不要打它,它犯了什么错?”没有人理睬莱克,人们狂热地沉醉于虐待小象的游戏中。看着鲜血汩汩地从乔琪亚的伤口流出来,莱克心如刀
期刊
作文材料  请认真观察漫画《薄养厚祭》,针对此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述严密。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相对简单的漫画材料作文。分析此类试题,首先要通过分析标题、画面构成以及内在关系,理解漫画内涵;然后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角度构思立意。  此题所给漫画内容清楚,画面由两部分构成,画面1是老人生前的情形,画面2是老人死后的情形。通过这两种情形的鲜明对比,反映了当今社会上一种
期刊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  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  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
期刊
日本动画电影《侧耳倾听》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因书结缘的少男少女,同时也都面临着成长的选择,是随大流继续攻读高中大学,还是选择自己的理想。这样一部关于青春迷惘、情窦初开的电影却选择了“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译为《乡间路带我回家》)这首歌作为主题曲。  这首由约翰·丹佛创作的著名乡村歌曲,原曲充满着美国西部牛仔的潇洒快意,由野见佑二改编之后,却有一番别样的淡淡忧伤。
期刊
北风一叹,草就瘦下来。  忽然,就想家了。“三十而立”,我而立没立。还好父母经营的家,永远都给我留着一扇门。  门是虚掩的。母亲看见我,愣了愣:“回来了。”  上次,因为我的婚事,我们大吵一场,我赌气摔门而出。母亲扬言:“不结婚就不要回来。”我回应:“不回来就不回来。”但我又食言了。  我四处寻望。母亲说,在南湖扒茅根呢。我这才意识到,我在找父亲。我说,我去搭把手。  在坑沿上,父亲的腰弯得比革还
期刊
语言的连贯与否是评价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语言连贯,是指句子的组合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清楚。在一篇文章里,语言的连贯主要体现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以及全篇与话题的关联。上句要能很自然地带出下句,后句与前句呼应,形成句句相连,读起来一气呵成;就如同听一段优美的乐曲,中间是不能停顿的。同样,段与段之间也要相互呼应,不可各自独立、前段不接后段、后段不理前段,使文章缺乏整体性。
期刊
了解一下   “萌”可以被理解为“个人因着人物的某些特征而萌生起像燃烧般的共鸣感觉”。基本上,萌的对象只能是人或拟人化的动物或物品。现在在中国,很多人用“萌”来形容让你感到可爱到不行的人、事、物。     “萌”原本是指草木初生之芽等义,这几年却成为最流行的形容词和动词。一开始的对象是动漫里的女生形象,后来慢慢拓展到男女皆可,“××很萌”这就是形容词用法,“被××萌到”这就是动词用法。现在,“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1年10月2日,在中国网球公开赛首轮比赛中,“中国网坛一姐”李娜以0比2不敌资格赛选手罗马尼亚运动员尼库莱斯库,被淘汰出局。  赛后,一脸失望的李娜紧咬嘴唇。她坦承,由于在之前的比赛中连续输球,因此“信心不足”成为本场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信心是建立在胜利的基础上的,运动员在没有信心的时候碰到谁都不行。如果不知道取胜之道,比赛将变得无比艰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