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瘦是为了根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风一叹,草就瘦下来。
  忽然,就想家了。“三十而立”,我而立没立。还好父母经营的家,永远都给我留着一扇门。
  门是虚掩的。母亲看见我,愣了愣:“回来了。”
  上次,因为我的婚事,我们大吵一场,我赌气摔门而出。母亲扬言:“不结婚就不要回来。”我回应:“不回来就不回来。”但我又食言了。
  我四处寻望。母亲说,在南湖扒茅根呢。我这才意识到,我在找父亲。我说,我去搭把手。
  在坑沿上,父亲的腰弯得比革还低。那么强劲的风,都无法挨近父亲。父亲脱下棉袄,高扬着锄头,浑身热气腾腾。看见我,父亲停下来:“回来了?”我“嗯”了一声,缩手缩脚拿过锄头:“我扒一会儿。”父亲看看我,笑笑。在他眼里,我还是那个弱不禁风的孩子。
  我赌气扬起锄头,扒得虎虎生风。很快,我就偃旗息鼓了。父亲是对的,我不是这块料。我蹲在父亲身边,捡摘土里的茅根。我没想到。土壤竟很温暖,像父亲粗糙的笑脸。那些白白胖胖的茅根,像熟睡的孩子,蜷缩在泥土里酣睡。
  “见到你娘了?”父亲问。我点点头。父亲说:“别和她斗气了,现在你也安顿下来了,该考虑结婚了。做父母的不就图这个……”我望向别处,满坑的茅草,干瘦如柴,随着风,贴着地。草瘦为根!谁能想到,它们怀里酣睡着白胖的茅根。
  父亲让我回去,帮妈烧锅,他再干一会儿。我问弄那么多干吗?父亲说:“茅草可以扎扫帚,茅根可以做药,卖点钱,帮你交房贷。”我没吱声,很想哭。《诗经》里说:“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入不将?经营四方。”或许,我们一起错了。我要经营的不单是四方,还应有家、有父亲、有母亲。何草不玄?何人不矜?我真的该成家了……
  我背着茅草,父亲背着茅根。我们都走得小心翼翼,就像父亲背的是我,我背的是父亲。
  (摘自《河北青年报》)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同学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无论命题形式如何花样百出,不管命题材料如何千姿百态,同学们都要千方百计在作文材料中剖析挖掘、披沙拣金、见微知著、巧妙引申,从而发现和找到作文材料所蕴涵的“圣贤之道”。  “圣贤之道”是有限的。所以前些年考过的“诚信”,才会在2011年卷土重来;所以2011年的上海作文考题,才“意外”地会与某次作文竞赛题目“巧合”;所以每年高考完毕总会有那么多的教辅
期刊
王安忆因其书写,可以说是上海某种不可替代的标志性符号:上海的世俗生活在她的笔下,被演绎得活色生香。她把日常生活的精致繁杂表现到精妙,上海的气息由弄堂、流言,甚至由某个女人婀娜的步态弥漫开来。在王安忆看来,这沪上的清雅就杂在这俗世里面,沸反盈天。而她的文字则在经历了华丽堆砌的繁复之后,亦回到这清雅的平白简洁,就像冯梦龙编辑整理的《挂枝儿》。  虽然写的是这琐细的市井生活,王安忆的笔下却时常透出她对人
期刊
说起蒙古男人,相关的词语仿佛就是剽悍威猛,包括粗犷、奔放这些习惯性的说法。这大抵是不错的,但你走近或者说熟识蒙古男人,令人惊讶以及让人难忘的却是他们的柔情。  所谓“柔情”,说的是蒙古男人心肠软。虽然他们同时还有刚毅、暴躁这些特征。你看蒙古男人的眼睛,眸子深处总藏有一些珍冷。当他们注视马、羊、孩子和女人的时候,这种珍怜便会流露出来,仿佛面对一个易碎的珍品。因此。他们经常赞美的是马、女人和土地。  
期刊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叶倾城有本书叫《不要脸要趁早》,说得更加直白。因为年轻,一切都有机会,一切还能重来。年轻不是罪,但恃年轻而任意而为,便是罪了。  “世上没有后悔药,有钱难买早知道”,对于药家鑫来说,他虽然年纪轻轻,虽然内心了然,虽然声泪忏悔,只可惜他是藤蔓,不是嫩草,无法趁早,也没有“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机会。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对于药
期刊
一个生命呱呱坠地时就遭遗弃,这何等不幸!汪泉的人生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当时她尚在襁褓,被丢弃在医院走廊,病恹恹的,小猫叫似的嘤嘤啼哭。不时有人从她身边经过,看看,摇摇头,叹息一声,又转身离去。也难怪啊,在那个年代,大家都艰难。忽然有一双手,将她轻轻抱起,拥进怀里,叹道:“好可怜的娃儿!”她回首对丈夫说:“我们收养这孩子吧。”  这俩好心人,就是作家汪浙成和温小钰。那时他们还在内蒙古。两人合作写小说
期刊
女儿小学毕业了,念市属的重点初中需要交一笔不菲的择校费。摸摸口袋里屈指可数的积蓄,我犯难了。  星期天,回到家里探视耄耋老妈。“看你眉头拧成个大疙瘩。遇到为难遭灾的事可别闷着,跟妈说呀,你不还有一个妈吗?”妈背着弟妹悄悄把我领到她独居的斗室里,从桓头取出一个小巧的兰花布包,布包里是一叠又一叠叠得整整齐齐的钱:50元、10元、5元,每个币种都被细心地叠成一叠。直觉告诉我,女儿择校的事妈已经知道了。 
期刊
45年前,5岁的莱克居住在泰国边境的克伦族村落中,她有一头聪明可爱的小象——乔琪亚,那是爷爷送给她的礼物。  一天。父亲把乔琪亚关进木笼子,许多人用带钩的弯刀、削尖的竹子狠狠地戳小象的头和脚。懵懂的乔琪亚疼痛难忍,一边奋力挣扎,一边发出乞求的哀鸣。莱克跑过去制止道:“求求你们,不要打它,它犯了什么错?”没有人理睬莱克,人们狂热地沉醉于虐待小象的游戏中。看着鲜血汩汩地从乔琪亚的伤口流出来,莱克心如刀
期刊
作文材料  请认真观察漫画《薄养厚祭》,针对此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观点鲜明,论述严密。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相对简单的漫画材料作文。分析此类试题,首先要通过分析标题、画面构成以及内在关系,理解漫画内涵;然后联系生活实际,选择恰当的角度构思立意。  此题所给漫画内容清楚,画面由两部分构成,画面1是老人生前的情形,画面2是老人死后的情形。通过这两种情形的鲜明对比,反映了当今社会上一种
期刊
宁静的夏日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母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母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母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  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母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  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我刚才告诉过您了,妈妈,是只麻雀。
期刊
日本动画电影《侧耳倾听》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因书结缘的少男少女,同时也都面临着成长的选择,是随大流继续攻读高中大学,还是选择自己的理想。这样一部关于青春迷惘、情窦初开的电影却选择了“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译为《乡间路带我回家》)这首歌作为主题曲。  这首由约翰·丹佛创作的著名乡村歌曲,原曲充满着美国西部牛仔的潇洒快意,由野见佑二改编之后,却有一番别样的淡淡忧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