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病理类型的分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除外非糖尿病肾病的伴显性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特点,根据病理表现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组和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ADRD)组.结果 DG占59.2%,ADRD占40.8%.病理表现上,DG的肾小球系膜区体密度、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和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发生率均大于ADRD,而足细胞相对
【机 构】
:
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100730,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损害病理类型的分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除外非糖尿病肾病的伴显性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理表现及临床特点,根据病理表现分为典型糖尿病肾小球病(DG)组和不典型糖尿病相关肾脏疾病(ADRD)组.结果 DG占59.2%,ADRD占40.8%.病理表现上,DG的肾小球系膜区体密度、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和肾小动脉玻璃样变发生率均大于ADRD,而足细胞相对密度低于ADRD.临床表现上,DG的糖尿病病程较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高,空腹血糖较高,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较高,尿蛋白量较多,GFR下降更明显,而ADRD的体质量指数和肥胖比例较高,血脂紊乱更显著.DG和ADRD的GFR均与肾小球球性硬化率呈负相关,而DG的尿蛋白量水平与肾小球系膜区体密度呈正相关,ADRD的尿蛋白量水平与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对DG诊断预测价值较高的有DR(阴性预测值94.8%)和已知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阴性预测值90.7%).结论 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表现多样,ADRD与DG是两种差异显著的2型糖尿病肾损害的病理表现,区分ADRD与DG能更好地从临床预测病理。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出台“职教20条”,召开全国职教大会,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吹起了新的号角,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被凸显。高等职业教育从以学校和专业为建设单位,相继领跑的示范(骨干)校建设,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全面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和专业(群)建设新阶段。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高职教育特别是高职艺术教育已
慢性肾脏病(CKD)流行病学研究正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1].尽管世界各地CKD发生率不同,但其高患病率以及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正日益受到重视。
法洛三联症与薄基底膜肾病均非少见病,但两者发生于同一个体却十分罕见,我科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透治疗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对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积极进行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自2001-2009年共收治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358例,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障碍性疾病.青霉胺治疗HLD中可导致肾病综合征,但同时并发急性肾衰竭则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 患者,女.15岁,于2008年6月1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HLD",随后到我院传染科住院治疗。
摘要: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常会感觉历史知识学习比较枯燥乏味,且知识记忆难度较大,使学生不愿意投入时间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影响了该学科的教学效果。将情境教学法融入历史教学中,能够将教材中的内容以生动情境展示给学生,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层次探索学习的欲望,可以有效提升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文章首先说明了什么是情境教学法,然后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最后提出了情境教
目的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Klotho表达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以及冬虫夏草对其的影响,探讨冬虫夏草在高血压肾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22周龄雄性SHR分为模型组(SHR)、冬虫夏草组、氯沙坦组、冬虫夏草+氯沙坦组,以5只22周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为对照组.测定尿蛋白量(24 h)、NAG、Scr、BUN水平,并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种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硬皮病、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等表现的系统性疾病.本病肾脏累及率低且表现轻微,多为镜下血尿或少量蛋门尿.国内该病肾脏病理类型报道甚少,现报道1例并发继发性膜性肾病(MN)如下。
随着糖尿病并发症全球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为了进一步加强广大内分泌、。肾脏病学医师们对代谢性疾病所致。肾脏损害的关注,交流目前国内外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普及、提高广大医师对代谢性疾病所致。肾脏损害的知识和认识,促进临床对糖尿病。
目的 观察不同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分化为肾小管上皮样细胞的差异.方法 抽取SD大鼠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联合贴壁筛选法获取纯化的MSC.以流式细胞仪鉴定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取扩增3代的MSC分组培养:(1)对照组:用含胎牛血清培养基;(2)全反式维甲酸(ATRA)组:胎牛血清+缺血再灌注肾脏匀浆上清+ATRA;(3)联合诱导组:胎牛血清+缺血再灌注肾脏匀浆上清+A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