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致敬“改革开放”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z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们胆子也太大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不久,有人私下里这样对龙平平开玩笑。他们说的是剧中对“逃港”事件的表现,也提及了剧本创作的“大胆”。作为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室主任,龙平平是这部电视剧的署名编剧。
  “逃港”是文艺创作众多公认的“禁区”之一。“文革”后出生的人,大多并不知道“逃港”事件,包括主演之一印小天。电视剧对一系列历史“禁区”的表现,被解读为一系列政治事件“脱敏”的信号。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牵头、四川省委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这部电视剧,为庆祝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而拍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官方影视剧第一次表达对“文革”的否定。
  事件之外,另一个突破是人物。华国锋和胡耀邦也出人意料地在剧中出现。“主要是你的态度、立场,然后就是拿捏(分寸)。” 关于这部剧艰难而微妙的出炉过程,龙平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道。

一边播还在一边审


  剧本创作4年,拍摄112天,后期做了8个月,加上剧本送审和最后电视剧的送审,播出前,准备工作足足做了5年多。
  对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者来说,最困难、也最耗时的部分是剧本创作。难处当然不在于写作本身,而是如何选取事件、选取历史人物,以及如何拿捏表现这些事件和人物。并且,要兼顾可看性,以往“说教式”的表现模式必须改变,代之以故事推动情节发展。
  但讲故事则意味着,“有些事件根本就没办法绕过。”比如“文革”后期紧张的中央高层斗争、以及“逃港”事件。
  更难绕过的是一些重要的人物。华国锋、胡耀邦,包括陈永贵等在内,其中很多人在那个时期的形象在荧幕上都是第一次出现。
  题材重大,因此从头到尾采取集体创作的方式。大约七个人的写作班子,聚在一起讨论、一起创作。按照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室的工作人员、该剧助理编剧之一周锟的说法,“因为创作的难度实在太大了。”一边写一边集中讨论,写作地点“全国各个地方都有。”
  一些知名或不知名的作家陆续加入编剧队伍,大多数人来了,又走了,困难的确太大。“参加的人很多很多。”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名字被提及,“也不方便提及。”编剧们人来人往,最后的署名编剧,除了龙平平,还有张强,黄亚洲和魏人。
  蛇年春节前后,历时四年时间,剧本终于得以完成并送审。“中间通过反复地修改,改了好几次,”到了2013年8月,剧本正式通过。拍摄队伍迅速搭建起来,导演被确定为吴子牛。他曾经导演过《天下粮仓》《贞观长歌》这样的大型历史剧,也拍过《红七军》《大国医》。
  当时,演员印小天刚和导演吴子牛合作完成一部反映吴桥杂技的电视剧《闯天下》。他被导演推荐来到第三编研室的一次选角会上。导演告诉他,要饰演的是一个虚构成分比较重的角色,“但是很重要,看看行不行。” 参会者有邓小平的女儿邓楠、邓榕等人。结果印小天得到邓家人的首肯,“这小伙子好像在电视上见过。”印小天记得,当时饰演邓小平的人选另有其人,坐在会议室里的还不是如今的主角马少骅。
  要塑造一大群国家领导人,其中一些人现在还健在,如何表现和反映他们,这也是一个实际的困难。“实际上是要反映他们的业绩。”著名评论家李准曾对龙平平说,这是“改革开放的光荣榜、英雄谱。”龙平平深以为然。电视剧里有名有姓的领导人就有五十多个,撇开政治敏感问题不谈,“先说像不像,不像的话可能遇到的问题你想都想不到。”
  一部长达52集的电视剧,涉及人物几百个,但拍摄时间只有112天。材料剪辑成52集,送审的光盘达一万多张,这个数字有一些夸张,“但至少也有一百多人要看。”龙平平说。最后确定以48集的体量播出,为赶在今年8月8号播出,“一边播还在一边审。”对于表现重大历史题材邓小平的电视剧来说,这是另一个“破天荒”。
1981 年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和空军部队在华北举行了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举行了盛大阅兵。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阅兵主席台上。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剧照,左起:谷牧、邓小平、习仲勋。

总书记都说过多少遍了,有他撑腰


  事情要从五年前说起。
  2009年2月,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室接到任务,要求他们牵头创作一个以邓小平为题材的电视剧本。
  根据龙平平回忆,这次的要求很具体,目的是“反映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这样一个形象。”时间跨度定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之间。当然,除了邓小平的历史贡献外,电视剧还要反映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按照龙平平当时的理解,“就是反映邓小平和一个时代。”
  作为中央文献研究室5个编研部之一,第三编研室的职责是编辑邓小平著作、研究邓小平的生平思想,曾经叫“邓小平研究所”。共有约十八、九个工作人员,用主任龙平平的话来说,“是拿工资专门研究邓小平同志的职业研究者。”
  龙平平曾经带领同事编辑出版过《邓小平文选》等一些邓小平著作,也撰写过相关影视作品,包括12集电视文献片《邓小平》及一些纪录片等。目前能看到的关于邓小平的影视作品,“绝大部分由第三编研室参与撰稿和编剧。”2003年上映的电影故事片《邓小平》,表现邓小平从72岁复出到1992年“南巡”讲话,电影的署名编剧就是龙平平。   而早在10年前,邓小平诞生100周年的时候,就有很多人筹划拍一部这样的电视剧,但因为“题材”特别重大,难度特别大,“在创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一些项目最终都没有完成。”
  和撰写研究文章相比,创作影视作品棘手得多。电影《邓小平》拍完后,这是龙平平最真切的感悟。作为国内研究邓小平的官方权威,又有长期出版和撰写影视剧集、把关的经验,龙平平非常清楚,一部表现政治人物的电视剧,按照常规方式写,“通常会很枯燥”。但要讲究可看性,就要选择故事推进的方式。如何选择历史事件、塑造哪些政治人物,成为最棘手的问题。
  最初的要求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写。这是表现邓小平主题最常规、也最为保险的做法。但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如何来的?”此前的影视作品几乎没有表现。但剧本最后做到了“突破”,选择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开始下笔。电视剧实际上分为三季,目前播出的13集为第一季,表现抓捕“四人帮”到恢复全国高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部分。
  如何选择事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贴大字报、逃港,几乎没有在官方银幕上出现过。但这一次并没有回避,“还写得比较充分。”这是龙平平心里一直打鼓的事情,写起来很容易,但真的要拍出来,“那个视觉的效果,冲击力就太大了。”
  一系列政治“禁区”让剧本编写任务困难重重。一些想法很难实现,包括龙平平自己在内的剧本编写组,一度也曾经“彷徨过,也犹豫过,甚至想退出。”
  剧本花了整整一集描写抓捕“四人帮”的过程,“写得也是非常澎湃。”但最后没有拍出来,“后来想想,如果要真的写剧本的话还好,但是要具体拍摄的话还是有非常大的难度的。”龙平平这样说。在原来的剧本中,“逃港”事件也写得非常详细,导演吴子牛拍了很多细节,但最后播出时,很多内容删掉了。
  龙平平坦陈,“确确实实在这其中有一些事情上,是很难去把握的,大家的认识是不同的。” 写完“逃港”事件后,龙平平本人也很忐忑。但“十八大”后,习近平很快就去广东调研,他在那里瞻仰邓小平遗像,并且多次提到当年的逃港事件,龙平平心里有了一些底气。他开玩笑说:“总书记都说过多少遍了,有他撑腰。”龙平平有些神秘、有些得意地笑了, “他对这个事情都不回避,我们有什么理由回避呢?”

已经是破天荒了


  印小天饰演的是虚构的主角之一田源。他身上承载了那个时代年青一代的印记。“逃港者”、下乡知识青年、“文革”后第一批全国统一高考的参加者。
  “要写就写一部信史。”龙平平说,这是第三编研室最初的想法。但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剧本得以有虚构的空间。“以前你表现邓小平同志,你是不可能去虚构的。”
  虚构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表达空间。正史往往让人怀疑,而虚构又常被认为暗藏着蛛丝马迹,这正是中国文艺创作的诡异之处。在剧中,按照华国锋的表达,抓捕“四人帮”,“是毛主席生前的布置。”媒体和舆论质疑这句话的真实性,第三编研室的回应则借助半正史、半虚构的特点有些含糊:“首先这是一部艺术作品,你要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它。”但他们也强调,“从一些现有的中央文件看来,的确有类似这样的语言。”
  华国锋和胡耀邦的出现成为一个关注点。从目前已播出的剧集看来,华国锋的作用在于说出那句抓捕四人帮的话。龙平平更直接表示,传言“华国锋”抓捕“四人帮”后迟迟反对邓小平出来工作,电视剧算是为他“翻案”。“你要客观地反映历史,说这八年的中国发展史,没有华国锋,或者不对他的贡献作客观的表现,那你叫什么历史呢?” 龙平平这样解释。
  剧中田志远和夏默两家人构成一条虚构的主要线索。有人认为田志远这个角色身上承载了部分胡耀邦的身影,在剧中他是邓小平真实的追随者,1975年因为邓小平受牵连,“文革”结束邓小平复出后,又成为邓小平最得力的支持者。夏默则是邓小平倚重的知识型干部代表。他的身份也很多变,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创办特区的工作人员,还是跟美国谈判进口汽车的人。很难把他们确定为某一个人,“都是我们领袖级的人物,浓缩在这些人的身上。”
  虚构的线索也给了主演马少骅更大的表演空间。电视剧里的邓小平,话比较多,亲切和蔼,这更接近大众认知的亲切形象。当然,那也是个虚构中的形象。在《春天的故事》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里,邓小平被唱作“一位老人”。但真实的邓小平沉默寡言,经历过“三落三起”,很少向人流露心里的想法。
  电视剧的名字,在邓小平三字之前,特意加了一个长长的定语,“历史转折中的”。1984年之后的故事没有涉及,龙平平的感慨是“1984年之后实在太难写了。” 他创作的电影《邓小平》表现的就是邓小平复出到1992年“南巡”的故事,龙平平现在称其为一个“教训”。“说实话我把握不住,你要说写可能还可以,但是要演出来,很难。”
  “但是现在已经是破天荒了。”龙平平这样总结。“什么事情都要适可而止。”
其他文献
3月16日的吉隆坡雾霾重重。一大早,来自中国的民航专家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乘同一架班机抵达吉隆坡国际机场。作为搜救MH370中国技术组的先遣部队,这一行五人并未在媒体面前停留,而是低调前往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中国技术专家到马来西亚,协助调查”。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馆领事参赞林栋介绍。  随着MH370事件进展,更多细节浮出水面,更多谜团也随之产生。调查,成为搜救外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的经济魔力,让一切都变得皆有可能。  11月11日是阿里巴巴集团发起的“中国消费者日”。2013年的这一天,位于杭州阿里巴巴集团西溪园区的一块65平方米、重达5吨的液晶大屏幕前,不断跳动的数字即时显示着当天电子商务网站天猫的交易活动情况。  到第二天凌晨时分,计算机统计的结果出来:24小时里,天猫全天交易额达350.19亿元,交易笔数1.88亿笔,产生了1.52亿个包裹。  这些交易都被计算机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的次日,10月25日,中共十八届中纪委举行了第四次全体会议。中纪委大会如此紧密地与四中全会衔接,格外受关注。  外界之所以关注此次中纪委大会,无外乎关切目前的反腐败高压事态,期待反腐败的下一个动作。  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讲话则给出了答案: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具体动作就是继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修订党内法规与国法无缝对接,反腐与肃纪将成为“新常态”。
泽田真治郎正襟危坐。作为中国日本商会会长,同时也是日本最大商事企业之一的三井物产驻中国总代表,他于6月18日向媒体公布了2014年版《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白皮书》。这是日本商会自2010年以来编撰的第5本白皮书。白皮书除了谈中国经济外,主要谈的是在中国各地的日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建议。  对于回答白皮书中的内容,泽田胸有成竹,但面对四十多家中外媒体,谈到中日政治问题,特别是中日政
在经历了从乌鲁木齐到喀什2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后,期待已久的这一天终于到来,要上帕米尔高原了。  帕米尔高原位于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三大山系交汇处,由于世界上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都与帕米尔高原有关,这里又被称为“万山之祖”。因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和陈钢的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成了我挥之不去的情结。  为了确保顺利进入帕米尔高原,我们多花了一天在喀什休整,检查车
史景迁已经来过中国很多次,每次他都有这样的感觉:一方面,中国变化如此之快,每隔几年几乎都会换个面貌;另一方面,中国似乎又没有太多的变化,在北京的某条街道的某个角落,在人们不经意间的某句话中,又依稀看见历史的影子。  但这次来华,他感受得更多的是巨大的变化。他到达北京的那天,正好赶上严重的雾霾,让他觉得“太阳似乎出不来了”;昆明的恐怖事件让他惊诧不已,“中国竟然也成为这个极端年代的一部分了”。不过,
广东省发改委日前披露,该省2013年GDP预计将达到6.2万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首个GDP超过1万亿美元的省份,并很可能在两三年内超过GDP总量排名世界第15位的韩国。  在这一数据的背后,专家认为更可喜的是,广东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產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开始朝后工业化社会跃迁。但同时,分析也指出广东仍缺少像三星、现代这样的世界级创新型企业,从“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仍有很远的路。广东富可敌国 
这是“草根的春天”。最近,国务院推出一揽子微型刺激措施,其中包括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由年应缴纳所得税额6万元的上限再作较大提升,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此前工商部门已大幅降低了小微企业的注册门槛。  小微企业是促创业、保就业、活跃市场的生力军,也是一个经济体多数创新的来源,今天的大企业,过去可能就是小微企业创新而来的。发展小微企业更大的意义
黑龙江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图/CFP  近10年来,大庆以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全国增幅。这个速度来之不易,毕竟,这座石油重镇要克服没有增长的石油产量“死面多”、能够增长的非油替代产业“活面少”的巨大困难。大庆在产业调整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10年前,该市GDP中的油与非油经济结构比重是72:28,到2013年,这个比重已经调整为43.9:56.1。  截至2013年,大庆GD
最近有人建言把妇女产假延长到3年,对这种既有浪漫情怀,又有杀价余地的提案,咨询师肯定要顶。弗洛伊德时代的精神分析说人格基底是人生头六年决定的,后来认为是头三年,无论如何,早期养育质量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据说日本要把原本一年多的产假延到三年,俄罗斯把已经三年的产假延到四年半了,中国人早就有三岁看老的大智慧,但产假算来算去顶多半年。  在产假不给力,少一个人工资又会使一大家子的生活质量大幅滑坡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