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文化的求索之道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滋生润泽大自然万物,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丰富感受、快速发展的自然环境里,视觉正常的人们每天都会看到各种色彩变化事物的新景象。色彩在不同方面的表现是极其丰富的,由于人们在文化艺术上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因而,对于色彩的观察、分析、认识与运用方面,即使在不同艺术家之间,也存在着不一样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正常的,是有趣的,又是充满无限魅力的,是形成作品各自不同绘画艺术特点的原因所在,这也是色彩的文化艺术蕴含的无数魅力所在。
  著名瑞士色彩专家约翰内斯
  Wingdings`B@ 伊顿告诫美术爱好者说:“如果你能不知不觉地设计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创作时就不需要色彩知识。但是,如果你不能在没有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就应当去寻求色彩知识。”在这里,“不知不觉”是一种自然的色彩运用状态,是妙趣天成的神来之笔;“创作”是一种创造,而不是简单的对自然物象的复制描述。能够称之为“色彩的杰作”,是一种最佳创作形态的色彩作品,而不是一般化额描写,更不是对自然物像额照搬描绘。在解读画家笔下色彩绘画作品的内涵层次与欣赏内容时,离不开对色彩作品的具体审美修养内涵与文化艺术价值的深入分析。鉴于每个人对文化艺术创作意境理念和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对色彩作品审美情趣方面存在不同的偏爱,因此,如何对每幅色彩绘画作品的价值进行恰如其分的判断,是古今社会都难以准确进行的难题。
  中国从现存汉代、魏晋至唐代的帛画、壁画、国画等众多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经历了早期水性颜色的帛画、壁画与青绿山水、青绿金碧色彩,以及在水墨画中略施淡彩、以水墨为上等不同审美情趣的发展阶段。在早期额帛画与壁画中,就呈现出朱、赤、黄、绿、青、白、赭、黑等各种丰富的颜色,在敦煌壁画中的魏晋作品,以及唐代大小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作品中,更是达到绘画色彩表现五彩缤纷的鼎盛时代。青绿色彩与金碧色彩曾经是早期中国绘画艺术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段,自从唐代王维提出“水墨最为上”的审美情趣之后,一千多年来,在中国绘画提倡以清逸雅致为主流的审美意趣中,水墨气韵生动的表现能力成为中国绘画的主体。而色彩绘画则除了保留在工笔重彩的特殊绘画效果,以及民间绘画艺术中的大胆用色效果外,有绘画的第一位主体表现能力转换为客体的辅助能力,成为水墨画清雅流变的一种辅助陪衬,这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对中国近代画家产生巨大影响的地方。清代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上说:“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之不可夺墨”。中国画创作离不开文芳四宝,细心的人会发现,在“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中,唯独没有对绘画十分重要的颜色,这并不是谁的有意遗漏,而是中国画长期以来局限于独特宣纸的浸润与文房四宝绘画艺术上,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之不可与墨喧宾夺主的绘画表达形式特点决定的。
  南朝宋时宗炳曰:“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古人既是在说大自然物象之形态与色彩,又不仅仅局限于一般化观察的形态与色彩,绘画的笔墨处理,造型处理的到来都是这样的,是为了更準确地表达出画家创作反映的内容服务的,而不是局限于物象本事的形态、色彩等外资之象。“形似”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在形似中追求绘画表现处理的个性化“传神”“写神”“通神”风采,才是绘画艺术造型的终极目的,也是色彩绘画艺术的最佳表现。为了充分地表现出自己所想额意象之美,不论用多少颜色,总要有整体感,要能把握大自然物象的内在精神风貌,要充分地发挥作者自我需要表达额意境。
  当代画家在不断深入探索优化绘画新颖表现风格的同时,也展开创作思路上的探讨研究,提出了无数直面中国绘画色彩的民族化、时代感、表现技法与表现情感等方面的看法。强调画家的自我“悟象化境”能力,就是一种自我观察生活、自我认识生活的个性化“自我回归”的艺术创作之路,实际上就是一种个性化观察、认识与表现能力额返璞归真过程。五彩缤纷的绘画色彩艺术世界,也正是有赖于画家在自我发挥的笔墨色彩创作中,大胆地弘扬我也我法绘轩辕的理念,此时的“我法”,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固步自封之法,而是高品位修养认识境界的个性化方法,是一种无法之大法,是一种显得更加绚丽多彩额绘画色彩创作方法。
  中国近代绘画基本上沿袭俄罗斯与欧洲绘画色彩的观察、认识与创作方法,或者说深受其影响。瑞士约翰内斯
  Wingdings`B@ 伊顿指出:“色彩就是生命”,“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首先注意色彩的协调性效果;其次注意色彩的对比效果。进而注意色彩的平衡布局效果。色彩的冷色与热色,深色与浅色,亮色与暗色,这些色彩在作品中的实际效果都要通过画家在创作时运用多种不同色彩的对比产生出来。色彩平衡,除了色相的因素,还有明度和鲜艳度的关系。色彩平衡离不开实际设计的面积和所选用颜色的鲜艳度,色彩和面积是相对的,也是互为依存的。
  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西方无论在写实主义绘画还是印象派光与色效应绘画表现方面,色彩都成为无数西方杰出绘画艺术大师作品中最耀眼的光芒,这也是西方绘画艺术对中国近代画家城市巨大影响的地方,画家色彩绘画同样如此。色彩是一种捕捉“一瞬间”的趣味,是画家在观察、认识大自然时的直接感觉,也有人称之为灵感,或者意象美感。对此,印象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莫奈在谈到绘画色彩时说:“越是深入进去,我越是清楚地看到,要表达我想捕捉的那“一瞬间”,特别是要表达大气和散射其间的光线,需要做多么大的努力啊!”莫奈在对景写生,捕捉大自然物象色彩的丰富变化时,就像一个精灵充沛的顽童。他一边不停地描绘大自然色彩物象,一边又陶醉在一种发现自然色彩物象千变万化的愉悦兴奋的激情之中。在这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过程,既形象地说明自然物象色彩盛大变化的复杂性、多元化特点,也告诉我们要注意保持写生时,心灵上产生出来额那些鲜活的即兴感悟和直觉感知的艺术活力。高更也认为:“色彩具有超越眼睛的力量。”这是指画家观察自然色彩之后的感悟、分析认识情况。因此,在印象派画家中大量使用没有调和均匀的颜色以及灵动的笔触,产生出无数难以想象的奇妙色彩效果来,其中既有画家观察自然光色效应的认识感悟,也有自己内心产生出来的灵动表现激情。
  在中国传统色彩绘画中,讲究水墨雅韵为主体、颜色为辅的清淡畅逸风格,提倡一种意在笔前,胸有成竹的意象美学创作理念。而在国外绘画艺术家中,却提倡“人加自然”的色彩观察方法,讲究深厚情感意境的感悟色彩,认为捕捉“一瞬间”的色彩趣味,艺术地表现大自然物像,才是色彩绘画艺术的崇高表现力,才是绘画艺术表现的真谛所在。对于中外色彩绘画的审美理念,画家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如他的色彩绘画作品一样,彰显出自己在理论与现实上探索追求的品味和境界。
  作者简介:杨珍,女,浙江人,硕士,讲师,西安文理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灯光可以塑造人物舞台形象、抒发人物情感、突出情景氛围,在构建舞台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戏剧也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在舞台灯光形式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创新。本文以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的创新形式做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研究和探索  1 舞台灯光的形式分析  1.1 舞台灯光形式的主要类别  舞台灯光形式一般都是通过对其应用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
3MZ4730钢球精研机调速系统的改进洛阳轴承研究所(471039)刘苏亚叙词:钢球,超精加工机,调速系统由于设备眼役时间长,研磨盘原晶体管调速系统经常出现故障,主要表现为低速不稳,速度难于调整。我们根
摘要:电视栏目主持风格是主持人在长期的栏目主持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为广大受众喜欢和接受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栏目主持人给受众留下的印象如何,直接决定着受众对栏目的印象和评价。受众是首先从栏目主持人的形象中感受到主持人的个性风格,进而认识到他(她)所主持的栏目的特色的。主持人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个性风格,才能使其所主持的栏目受到受众的欢迎。  关键词:电视 栏目;主持人;艺术;风格;培养  电视栏目主持
<正> 读了本期《外语教学与研究》刊出的一组有关社会语言学的文章,觉得还有两点可说,作为补注写在下面。 一、乔姆斯基是瞧不起社会语言学的,为什么?乔的这一瞧不起的态度最能从他于1977年和罗纳夫人(Mitsou Ronat)的谈话中看出来。谈话记录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几处涉及社会语言学。这里能够看出乔本人对语言学最本质的看法,即语言学是什么,不是什么:反过来也能看出社会语言学是什
<正> 为了推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落实教学科研项目,加强各语种的横向交流,北京外国语学院科研、研究生处和教务处本学期举办了“教学科研问题系列讲座”。主要内容如下:
<正> 日语在中国受到重视是比较晚的。1862年6月京师同文馆开馆,在应修的方言(即诸语言)之中不列日语。变訢提出同文馆中加设东文馆,聘日本人执教,则是1896年的事了。 甲午一战,败在一向不大瞧得起的东瀛小国的手下,睡狮这才真正惊醒。醒来一看,人们无不惊讶“日本小国尔,何兴之暴也”(张之洞“劝学篇”语)。于是,朝野的对日态度由鄙而崇,人人争言明治维新,习东文、译东籍、东瀛留学和考察,一时蔚为风气。
摘要: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是最近今年出现的一个新概念,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于电影拍摄的追逐和梦想,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综合来看,利用单反相机拍摄微电影,既存在着不少的技术优势和特点,也有很多的困难和缺陷。本文就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从正反、优劣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也希望借助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单反相机;微电影;电影拍摄;优势;劣势;相机画面  微电影是近年
琵琶是我国一种民族弹拨乐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弹挑是琵琶最常用的基本技法之一,弹挑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琵琶乐曲的演奏质量,不容忽视。弹挑衍生的这些技巧大大地丰富了琵琶
<正> 根据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俄语编审组工作计划,于5月21—28日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召开了《基础俄语》第三、四册(北外俄语系编)审稿会。出席会议的有赵辉、高静、王超尘、肖敏、周春祥、信德麟、姜秀文等十七人,使用该教材的部分兄弟院校教师及教材编者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赵辉、高静同志主持。
<正> 近年来美国从事外语教学的语言学家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的语言学家以及测试专家通力合作,每年要设计几套“国际交流英语考试”(TOEIC—TEST OF ENGLISH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