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创设英语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和合作精神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得当,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际、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根据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方式。确实,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而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课堂中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伙伴之间无拘无束地、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地交流英语,做到人人参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以下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 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这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好处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编对话、作调查、猜谜语、记者采访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英语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自始自终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因此,英语教学中不可低估小组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正如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所说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三、如何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必须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 4-6人最适宜。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尽可能考虑到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作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口齿清楚,说话流利,乐于助人的学生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其次,要创设情景,给学生设计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情景创设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以初中英语第二册(上)第六单元为例,说说我是如何创设情景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询问方向和指示方向。课前我简单布置了教室,桌、椅之间横竖有序的过道充当街道、小巷,并以我们所居住城市的一些街道来命名。这就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然后将各种表示不同地点的纸条和图片贴在黑板及四周的墙上。这些布置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一种亢奋、新奇状态。接下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第三,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英语学习是语言交流的学习,没有合作,就无法交流,反之,也一样。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学会质疑,特别是在讨论一些话题或阅读文章时;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更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更正自己的想法;组长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活动(比如进行“作调查”、“讨论学习”、“阅读文章”、“角色表演”等活动时),能根据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当然也可以是轮流组织,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最后,要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的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甚至于采用实物奖励。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多样,一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完成。有时可以是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某种任务;有时可以是分工协作,每个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有时可以是小组成员相互切磋、讨论、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可以是小组相互传经送宝,交流总结学习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适宜在下面四种情况中开展:1、开展活动、探究问题时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材中,许多学习方式如听力、对话、游戏等,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2、选择解题策略时的合作学习。学生在独立学习或解题时,常常会遇到似曾相识,但有不清楚,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这时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验证,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交流欲望。这时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效果最好。3、复习、梳理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一般要对该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这时可安排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查漏补缺,综合提高,同时解决了学生间的差异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时,教师可开展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学生都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方法,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得当,不仅可以发挥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可以开发同伴群体资源,解决个别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际、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根据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方式。确实,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而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课堂中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能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伙伴之间无拘无束地、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地交流英语,做到人人参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以下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点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 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这是一种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好处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编对话、作调查、猜谜语、记者采访等等,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充满激情和自由。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英语学习自始至终都充满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异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由于主体性得到了彰显,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会将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自始自终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因此,英语教学中不可低估小组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正如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所说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三、如何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必须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 4-6人最适宜。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尽可能考虑到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作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要选一些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好,口齿清楚,说话流利,乐于助人的学生当组长,并进行积极培养。
其次,要创设情景,给学生设计有利于合作学习的环境。情景创设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以初中英语第二册(上)第六单元为例,说说我是如何创设情景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询问方向和指示方向。课前我简单布置了教室,桌、椅之间横竖有序的过道充当街道、小巷,并以我们所居住城市的一些街道来命名。这就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了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然后将各种表示不同地点的纸条和图片贴在黑板及四周的墙上。这些布置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一种亢奋、新奇状态。接下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之间合作交流。
第三,必须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英语学习是语言交流的学习,没有合作,就无法交流,反之,也一样。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交流技能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评价;学会质疑,特别是在讨论一些话题或阅读文章时;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更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更正自己的想法;组长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活动(比如进行“作调查”、“讨论学习”、“阅读文章”、“角色表演”等活动时),能根据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当然也可以是轮流组织,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锻炼的机会)。
最后,要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激励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同学间的合作效能,我采用了一系列的竞争方法,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制、评选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甚至于采用实物奖励。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多样,一般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完成。有时可以是小组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某种任务;有时可以是分工协作,每个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有时可以是小组成员相互切磋、讨论、解决某个问题;有时可以是小组相互传经送宝,交流总结学习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适宜在下面四种情况中开展:1、开展活动、探究问题时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教材中,许多学习方式如听力、对话、游戏等,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这时就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2、选择解题策略时的合作学习。学生在独立学习或解题时,常常会遇到似曾相识,但有不清楚,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这时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希望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验证,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交流欲望。这时开展分组合作学习效果最好。3、复习、梳理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一般要对该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这时可安排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查漏补缺,综合提高,同时解决了学生间的差异问题。当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时,教师可开展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学生都从别的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方法,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使用得当,不仅可以发挥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可以开发同伴群体资源,解决个别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