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人养猫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f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人患鼠,乞①猫于中山,中山人予②之。猫善捕鼠与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③”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④。吾之患在鼠,不在乎⑤无鸡。夫⑥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⑦,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⑧焉,不病⑨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⑩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在自然界中,猫是鼠的天敌。养猫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捕鼠。虽然不排除作为宠物来饲养,但在一般人眼里,养猫就是为了抓老鼠、去鼠害。可是,在赵人那里,却得到了另一个结果:老鼠被抓完的同时鸡也被猫吃完了。于是,才发生了父子两人有关留猫还是去猫的一番争论。
  儿子的去猫论并非毫无道理。因为家里的鸡毕竟都被猫吃光了,此后,全家人就只能看着邻居大快朵颐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在古代,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菜肴。家里来客人了,杀只鸡来招待,那是最高的接待规格。孟浩然在《过故人庄》里就写过“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里的“鸡”和“黍”(一种黄米,古人认为是上等的粮食)指的就是农家待客的丰盛饭菜。
  父亲的留猫论,抓住了养猫的根本目的——除鼠患。因为在他们家里,鼠害严重:偷吃了粮食,咬坏了衣服,穿通了墙壁,毁坏了家具和器物。因此,全家人对老鼠恨之入骨。养了猫之后,鼠害消除了,一家人再也不必为此而担忧。这是舒心而惬意的一件事,全家人肯定也很高兴。
  小孩子爱吃,看到家里的鸡全没了,想到没鸡吃心里难过,所以,就想让父亲将猫赶走。可是,他没有想到没了猫之后,家里又将会热闹起来,一家人又将为鼠患而忧愁。
  看问题视角的不同,导致父子两人在猫的去留问题上产生了不同观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个问题,同一种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将得出不同的结论。对养猫造成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无鼠害与无鸡吃,父子两人都看得见,都心有体会。父亲看到了主要方面,看到了无鼠害给全家人带来的放心与舒心。所以,他能够忍受无鸡吃的遗憾。实际上,要解决无鸡吃的问题并不难,可以去买,可以去别处(猫触不到的地方)养。而要解决鼠患的问题,在那时,养猫是最佳的选择。遗憾的是,儿子只看到了无鸡吃的缺憾,却忽略了鼠患带来的忧愁。况且,解决吃鸡的问题,并非只有赶走猫这一条途径。
  所以,这则故事也启示我们看问题要看长远,不能只注重眼前,解决矛盾时也要先解决主要矛盾,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趙国有个人因为家里鼠害严重,就向中山国的人讨要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擅长捕老鼠和鸡。一个多月后,他们家老鼠被猫捕尽,鸡也被猫吃完了。他的儿子为此事发愁,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有没有鸡。有了老鼠,它们偷吃我们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器皿,我们将要挨饿受冻,这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
  ①乞:讨要。
  ②予:给,送。
  ③盍(hé)去诸:为什么不赶走它。
  ④是非若所知也:这不是你所知道的。
  ⑤乎:于。
  ⑥夫:发语词,表示下文是议论。
  ⑦垣(yuán)墉:墙壁。
  ⑧饥寒:挨饿受冻。
  ⑨病:祸害。
  ⑩弗食:不吃。
  11已耳:罢了。
  12去:离。
  13若之何:怎么能。
其他文献
台湾不仅是一个多元的文化荟萃之地,也是地质景观和自然生态非常丰富而特殊的地方。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接的地理位置,由于受到地块冲击和挤压,形成许多特殊的山岳、峡谷、断崖与溪流等景观,这些高山峻岭以及所孕育出来丰富的生态环境,再加上海洋气候的影响,四季如春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量,也提供了动植物最佳的生长环境。台湾兼具平原、高山和海岛多样化的地形优势,不但孕育出丰富的生态物种,部分保育类和濒临绝
烈士遗书是共产党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文字,是殷殷嘱托,更是高亢宣言,赤胆和柔情迸发于笔端,书写了党性与人性相统一的感人篇章。  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致我深爱的中国——烈士遗书的故事》,共收录了35位革命烈士的遗书。这些遗书大多写于黑暗潮湿的牢房和英勇就义的前夕,也有的写于枪林弹雨的战场或被捕的押解途中;遗书的传出及流转又有不同的途径和血泪故事,令人读之动容,闻之落泪。  1  一封封生死离别
在晓文的带领下,我们叩开了农户的家门。由于事先没有联系,主人有些疑惑。这正合我的心意。随着旅游开发,许多景区的老百姓已经渐渐失去古朴的风气,从某种角度来讲,是旅游让他们开阔了视野,也使他们丧失了原汁原味的纯朴与憨厚。他们面对游客或多或少地露出“见过世面”的狡黠。  朋友的一番耳话起了效果。主人终于让我们进了屋子。一条黑白相杂的小毛狗尾随我们,发出轻微的叫声,然后渐渐地友好起来。  我感到惊讶的是,
经赢你的大学  本书记录了17位大学毕业5年内的年轻人真实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他们的大学生活、求职经历、创业故事,展示了他们对待大学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态度,对待学业和职业问题的不同价值取向,以及基于这些“不同”所呈现的发展现状:或成功,或失败,或在奋斗,或正迷茫。数位来自职业咨询和培训领域的资深专家,对17位主人公的大学生涯及职业发展进行了点评,并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的建议。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记得在锡安(Zion)国家公园第一天和队友聊天:等脚上的所有水泡都变成老茧时,就该结束了。果不其然,坐在车上看高耸的彩色岩石迅速后退,退回到科罗拉多的雪山,退回到大平原,退回到阿帕拉契亚(Appalachian)的丘陵中,水泡消失,酸痛消失,然后坐在这里回忆。  去年冬天以旅游的方式匆匆浏览犹他奇异的地貌后,始终觉得最好的旅行不应该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于是今年5月重回犹他,自驾车加拖车,跨过五个州
扎龙,大雁飞来的地方    从扎龙地区的民族及其先人的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及地理面貌反映,扎龙地区最早的先民,可以追溯至距今4800年前的昂昂溪文化的母系氏族社会。清康熙年问,满族人陆续迁入齐齐哈尔地区,主要是驻防齐齐哈尔城的满洲八旗兵丁及其后裔,分布于城外今铁锋区扎龙、昂昂溪、梅里斯,自成村落。满族人最早使用女真语,后使用萨哈拉满族语。后随着满汉杂居,齐齐哈尔满族人开始学习汉语,至清末,满文、满语
长沙的解放西路上有好几家酒吧,很高端很商务的那种。但如果你想去自在休闲又有点小趣味的酒吧,就要到化龙池,那里的酒吧不仅多,而且转。    化龙池变身酒吧街    化龙池其实只是一条200米长的小街,但却是长沙仅存的4条复古麻石街之一。化龙池名字听起来有点古老,讲起来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简要地说,这条街上有家铁匠铺。铺里有一老店主和一个小学徒。店主自私贪婪恶毒,学徒善良忠诚老实。学徒夫妇决心舍
找入口不容易  平陆县地处山西最南端,境内沟壑纵横,自古就有“平陆不平沟三千”的说法。特殊的地形,加之黏稠的土质,使这里的地窨院非常普遍。我慕名来到平陆县张店镇,探访神奇的“地窨院”。从马路边走入村中,只见一棵大树上订有个小牌子,上写有不大的三个字“地窨院”,走近看到的却是一个大方洞,从里面隐隐传出说话声、犬吠声、鸡鸣声。这个院子十分精巧,站在坑边便可将院内情形一览无余。“大方洞”里有窑洞模样的房
桂林山水天下美,漓江神秀天下先。  踏上桂林的土地有多少次了,已记不清楚。如花似玉、万人爱恋的桂林,就像我的邻居姐妹,熟悉、亲切。  以前去桂林是玩,玩山玩水;这次去桂林也是玩,玩拍影,专程拍摄冬日漓江之晨。  第二天,不到四时,我们就从暖暖的被窝里起来,洗漱梳理,整装待发。这天碰巧遭遇冷空气南下,冷得直发抖,真想重回被窝里。  坐上桂林影友前来接应的车辆,出发,前往漓江。  城市还在沉睡,夜色仍
“妹娃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嘛!”悠悠龙船调,浓浓清江情。这首名列“世界民歌”之一的《龙船调》,将“妹娃要过河”的“河”——清江唱红了世界;将其发源地——湖北省恩施州推向了世界。这条纵横于层峦叠嶂之中的“人间最清澈之江”,古称夷水,宛如一条蓝色飘带,或咆哮奔腾,或飞珠溅玉,或潜伏明流,洋洋洒洒八百里,从恩施州利川市齐岳山龙洞沟逶迤而来,自西向东横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宜都市汇入长江。人称清江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