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h88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探讨了板栗的栽培技术要点.结合当前板栗种植的现状以及栽培管理的重要性,从板栗的生长特性、气候、降水、土壤条件、品种选择、园地选择、水肥管理、密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角度具体分析板栗栽培技术要点,发展优质、无公害的板栗,满足市场上日益增长的基本需求.基于此,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活环境,加之城市化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使得城市内部园林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栽种各种类型的树木,要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功能和作用,必须要重点针对树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制订科学的后期管理计划,避免园林绿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树木出现病虫害或其他问题.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园林绿化的概念和功能,提出了园林绿化树种保护管理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要点,并对现阶段园林绿化树种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效的管理策略,以期为园
一拱两膜早春栽培技术能有效增强水萝卜的产量及质量,既补充了蔬菜淡季供应,也辅助栽培农户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保证互利共赢局面的稳定形成,相关领域工作者需深入研究一拱两膜栽培技术,明确技术的应用要点.文章立足于这一背景,基于水萝卜一拱两膜栽培技术,深入探讨水萝卜的需肥规律、技术的应用要点及储存方式,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市场逐步完善,很多农作物无论在种植技术还是市场推广上,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黄瓜的种植就是众多受欢迎的农作物产品中较为突出的一种.黄瓜不仅市场普及率较高,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黄瓜口感好,营养价值丰富,既可生食又可烹饪,因而必须要保证黄瓜在市场上的正常供应量.为了能够有效解决黄瓜的高产种植技术以及在种植过程中所出现的病虫害防治相关问题,很多农户都运用了大棚种植的方式来推动黄瓜的种植质量及产量.文章从我国大棚黄瓜种植技术的特征入手,对大棚黄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2021年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2 ~2018 年医院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尿路感染( UTI)的发生率无变化,非导尿管相关UTI( CAUTI)呈下降趋势,而CAU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引起足够重视〔1〕.以留置导尿管协助导尿在临床多数疾病治疗中非常重要,其带来临床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引起 UTI 的重要风险因素.CAUTI患者在美国每年超过100万例,是长期护理机构最常见的感染问题.由于疾病限制而无法活动的老年患者,如脑卒中或脊
目的:分析急性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标本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94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集胆汁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94份胆汁标本共分离出4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71.37%),革兰阳性菌次之(26.07%),真菌最低(2.5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均最高,其中,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5.71%,其次是莫西沙星(71.43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 UKPDS )〔1〕、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 DCCT)〔2〕等均证实,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可降低糖尿病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提出将HbA1 c≥6. 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HbA1 c 在5. 7% ~6. 4%之间的患者应被视为未来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3〕.我国虽未将HbA1 c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但其已被广泛用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监测指标.研究显示〔3,4〕,相比传统血糖指标,HbA1c更能鉴别出患糖尿病的高危人
脂肪酸( FA)是产生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在肝脏、肌肉和心脏中,是构成生物膜磷脂的一部分,可共价连接到特定蛋白质以调节其功能,如在蛋白质磷酸化的调节和修饰基因表达等事件中起作用.在血浆和细胞间质中,脂肪酸与白蛋白紧密结合,而在细胞内,脂肪酸与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结合.然而,脂肪酸如何穿过质膜进入可溶性细胞质尚不完全清楚,因为关于脂肪酸摄取过程中的限速步骤及膜相关蛋白在何种程度上促进调节细胞脂肪酸摄取的问题尚存在争议〔1,2〕.脂肪酸转位酶( FAT/CD36 )在促进长链脂肪酸摄取和氧化中的
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 )是一种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致死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ALS疾病起病隐匿,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目前为止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从而导致该病的早期诊断困难.有国外报道显示ALS 患者的平均诊断延迟时间为8~14个月,因此,各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各种有价值的诊断标志物,以助于ALS患者的早期诊断及评估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本文对ALS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随着增龄,脂肪含量和腹围逐渐增加,肌肉质量逐渐减少,这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损失通常被称为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而由于潜在疾病导致的肌肉减少被称为“恶病质”,其通常有脂肪和肌肉含量共同减少.在目前老年癌症患者的管理背景下,患有癌症的老年患者可通过以下两种不同的机制增加肌肉损失的风险:肌肉减少症和(或)恶病质.有证据表明肌少症的存在会增加老年癌症患者化疗毒性作用、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风险〔1〕.恶病质使患者对治疗反应改变、生活质量下降、体力受损、心理痛苦和死亡率增加,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创伤后成长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PTGI总分为(70.65±5.9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务农、预计康复时间≥1年、预计康复结局为残疾、自我效能低下、社会支持度低均为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务农、预计康复时间≥1年、预计